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不計前嫌,石油訂單轉交給加拿大,特朗普吃到關税戰苦果,歡迎閲讀。
中美博弈,加拿大收到了中國的大單子。
由于關税戰的緣故,中國煉油企業對美國石油的采購量直接削減 90%,轉而開始購買加拿大石油。
雖然加拿大曾經也是美國的忠實小弟,與中國之間也有過種種摩擦,但現在關税戰爆發,中國不計前嫌,還是把訂單給了加拿大。
為什麼中國要購買加拿大石油?難道是因為加拿大石油更便宜?這對特朗普而言意味着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中美博弈,加拿大吃飽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 3 月份,從加拿大温哥華運到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經飙升到前所未有的 730 萬桶,并且 4 月份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提高。
與之相對的,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量,已經從去年 6 月份的峰值 2900 萬桶,下降到了每月 300 萬桶。
美國跌倒,加拿大吃飽,加拿大也算是吃到了中美博弈的巨大紅利。
特朗普發起關税戰,目标是平衡中美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讓美國擺脱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實現制造業回流。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這次給出的回應一次比一次堅決,明擺着就是要奉陪到底,無論特朗普的關税怎麼加,哪怕是中美徹底 " 脱鈎斷鏈 ",也在所不惜。
也正是因此,中國正逐步将美國的商品拒之門外,為最極端的情況做好準備,才轉而開始大量進口加拿大石油。
而除了加拿大石油之外,最近中國還從巴西進口了大量的大豆,把原本屬于美國的訂單給了巴西。
短短一周時間内,中國就從巴西至少進口了 240 萬噸大豆,給美國農民帶來一波暴擊。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 · 雷格蘭説," 我們不能成為犧牲的羔羊,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背負大部分的痛苦。"
事實正是如此,關税戰所帶來的巨大代價,最終是所有美國人共同承受。
為什麼是加拿大?
中國大量進口加拿大石油,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詫異。
原因是,過去中國和加拿大的關系并不和睦,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矛盾重重。
就在去年,美國前腳剛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 100% 關税,加拿大轉頭就跟上,而且在加税 100% 的同時,還不忘出言挑釁中國,俨然老美的忠實打手做派。
當時中國對加拿大進行反制,也曾對加拿大的農產品、煤炭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加征高額關税,中加關系一度跌到谷底。
而且再退一步説,哪怕削減美國進口的石油,中東、俄羅斯這都是能源大户,同樣巴不得把石油賣給中國,為什麼是加拿大呢?
邏輯很簡單,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加拿大跟過去的加拿大不太一樣了。
特朗普上台後,曾經針對加拿大大放厥詞,不光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 51 個州,還要讓加拿大總理給美國當州長。
與此同時,因為巨額的貿易順差,加拿大也在美國的關税制裁之列,而且處于加税最多的級别。
我把美國當老大,美國拿我當猴耍,一向逆來順受的加拿大,這次也罕見的硬氣了起來,對美國加税對等反制。
所謂 "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雖然中國和加拿大還遠遠算不上朋友,但在關税戰這樣的敏感時刻,我們當然不介意給加拿大一些石油訂單。
一方面可以給予加拿大一定的支持,使加拿大看到另一種可能,另一方面這也是對美國的反制手段,中國訂單搶手的緊,老美非要打關税戰,那麼就别怪中國把訂單拱手送給别人。
關税戰,特朗普吃到苦果
以前拜登在任時,美國主打的策略是對中國圍追堵截,把所有能團結的力量聚合到一起,對我們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
比如芯片產業,老美不光要禁止自家的企業對中國出口,還逼着荷蘭的 ASML 跟進,禁止對中國出口先進制程的光刻機,命令日本禁止對中國出口光刻機的原料。
但等到特朗普上任,一切都變了:
特朗普主張的是 MAGA,只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至于盟友、小弟過什麼日子,懂王壓根不關心。
所以特朗普才會怒而掀起關税戰,但凡對美國是貿易順差,那麼就是占了美國的便宜,必須得到懲罰,得加税。
而這對中國來説,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機會,以前美國不光進口商品,同時也出口商品。
結果現在特朗普加税,大家忽然發現跟美國做買賣出現各種各樣的要求,越來越難了,自然而然就會尋找替代品。
這次加拿大獲得中國的石油訂單,本質上正是這個道理,這也是特朗普發動關税戰所帶來的苦果之一。
原本牢不可破的美國陣營,現在正被特朗普親手摧毀得四分五裂,而這些美國丢掉的市場和訂單,必将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
特朗普加税,本以為全世界都會迫于美國的淫威,敢怒不敢言,默默接受其開出的條件。
但現實卻是,不僅僅是中國,就連加拿大也已經不堪忍受,變相跟中國踏入同一個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