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李善友:讲者归来,欢迎阅读。
我曾在多个场合见过他。
走过办公室时,步履轻缓、面容平静的他;讨论业务时,微皱眉头、用心聆听的他;内部分享时,侃侃而谈、逻辑清明的他;企业经营困难时,坦陈实情、音调沉重的他。
你若见过面对近万人演讲的他,当震惊于他神采飞扬,流畅自如的表达。他在万人中央,在舞台之上,在摇滚声里,在众人的掌声中,解读当下的大环境,阐述对哲学、科学和商业的理解,拆解世界一流公司的战略。数千人在现场,凝神细听,仔细地记下笔记。过道里、墙角边,到处都是热烈的目光,投在了他的身上。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自述自从小就对世界有一种莫名"疏离感"的人,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
这个世上确实有多个面向的李善友:身为创业者的他,作为讲者的他,还有身为平凡人的他。每一个面向的他,都曾卯足力气,奋力拼搏,也曾徘徊孤独,上下求索。但人生长河滚滚向前,它们终究汇聚成一,成全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李善友。
混沌2024年游轮正在筹备中,这是他第一次在海上举办年度大课
文|汤向阳 前沿课课程主任
创业者李善友:步步精进,破茧成蝶
李善友,1972年出生于吉林,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是个不折不扣的"逻辑控",非常理性。他曾说,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自己与整个外在世界都有一种"疏离感"。这样一个人,很难让人想象会在什么时候愿意跟人聊聊自己的成长经历。罕有的一次,发生在后来的混沌平台上。他在一次直播中,与混沌创新领教欧爷对谈时,谈起了自己的过往。
他说:"我生在东北农村一个很偏僻的‘屯’里。村子很穷,家里更穷。但我学习成绩很好,也爱读书。"学校距离家里很远,小小的李善友需要翻山越岭去上学。东北的冬天冷,早起上学,天还未全亮。冷风刺骨,风声刮耳,每向前一步都无比艰难。但他不敢停下,因为,他说,"身后就是悬崖,自己无路可退"。这种"趋于绝境、无路可退"的心境,在人生的早年鞭策着李善友奋力向前,也给他留下了半生难以磨灭的阴影。
从南开大学毕业之后,李善友先后加入了几家外资企业:摩托罗拉、美国铝业、博士伦。令人奇怪的是,身为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在外资企业任职期间,做的却是人力资源岗。如果再考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公司在中国仍处于发展迅速的黄金时期,对于技术人才高度渴求这一背景,李善友最开始的职业选择,确实令人意外。
合理的解释也不是没有。
2023年11月,混沌app上线了《人生算法》作者、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腦"主理人喻颖正的一门课程:《贝叶斯定理:在不确定性的世界提高成功概率》。为了阐释贝叶斯定理究竟该怎么用,喻颖正以乔布斯和马斯克为例。他说,这两个人其实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他们在生活中很多事都看起来不靠谱,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用人极其靠谱,他们的身边都是特别靠谱的人。
乔布斯和马斯克刚好也是李善友最常提及的两位商业人物。他称呼乔布斯为"乔爷",苹果、特斯拉和SpaceX都被他讲入了后来的混沌课程。在某种层面上,李善友本人的性格或许也部分呼应了他这两位偶像的特质。事实上,在后来的创业历程中,跟随李善友长达十年、二十年,矢志不移的,大有人在。这种对人性的把握、善于与他人建立持久链接的能力,也许正是他早期的职业选择背后的真因:作为一名理科生,李善友发现了自己善于培养人、组织人的特质。人力资源岗,与他的专业并不直接相关,但或许是最适合他的工作之一。
一个鲜明的例证是,在外企做人力资源岗的李善友如鱼得水,不断升职,并开始应邀外出授课。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讲课。频繁现身于各种大型人力培训的现场,不到三十岁的他,很快成为"京城十大培训师"之一。
200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诞生不久,纸媒衰微,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搜狐、新浪、网易,风头一时无两。年仅28岁的李善友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他加入了张朝阳的搜狐新闻,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仅仅八个月的时间,他不仅妥善处理了搜狐面临的大量裁员的挑战,没有一例与员工的纠纷,还建立了完善的搜狐人力资源体系、绩效评分制等。张朝阳给了他"AA"的评价。
在后来的博客文章里,李善友把张朝阳称为自己职场的两位重要的导师之一。但实际上,当时的"导师"所领导的搜狐日子并不好过。同为市场参与者,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仅仅是对手新浪的1/4;股价也一度从13美元跌到1美元以下,这也是李善友加入搜狐第一件事就是裁员背后的原因。用李善友的话说,"真是经历了互联网的寒冬"。当时张朝阳非常着急。李善友因为人力资源工作着实出色,被临危受命,负责搜狐新闻中心。
然而,当时的李善友没有一天做新闻的经验,不了解网络,甚至连网易的網域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新闻中心又是搜狐的重要部门,也是与新浪差距最大的部门。面对质疑,张朝阳说了一句话,"任何事情都是管理的结果。既然他能管好人力资源,也能管好新闻中心"。这句话让李善友每每提及都心存感激。也许,也就是这句话,成就了李善友45天内对搜狐成功改版的业绩,并奠定了搜狐与新浪并驾齐驱的基础。
在这传奇般的45天里,李善友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方面,不惜代价提升搜狐新闻的速度和数量;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输出自己的独到观点和声音。对于前者,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准备许久的搜狐以一分钟的优势快于新浪报道战争爆发的消息。在这一年又以超过一万条的日均报道,打赢了与新浪的竞争;对于后者,李善友提出"没看法的新闻没法看"。搜狐也做到了对当时几乎所有国内外重点舆论事件的及时响应。这一切的背后,是李善友一直以来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这使得直到二十年以后,有人回忆当年,还感慨当时网络媒体主编以下的资深编辑、媒体评论人,相当多的人才都被李善友招致麾下。
就这样,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人,李善友居然把搜狐新闻做成功了。可以想见,张朝阳更加对李善友刮目相看。很快,李善友被提为搜狐副总裁,继而又被提拔为高级副总裁。
受益于李善友团队的努力,2006年搜狐新闻在大部分频道都已经超过了新浪,还获得了当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视频播报权。这是国际足联首次向互联网授权播放世界杯比赛视频。此外,搜狐还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的身份。
取得这样的成绩,李善友将其归结为两点:一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从数学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内容执掌者,不同角色和身份的转变中,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二是管理人员的能力。李善友坦陈自己是个没有什么新闻理想的人,即便在总编辑的位置上,他也没有写过一篇新闻稿件,但他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找到适合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就像张朝阳所说,这恰恰是李善友的核心能力。
关于李善友会用人,有一个细节流传甚广:为了把团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他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员工出去开一次团队建设会议,每个人都要讲自己的工作,还要进行评估;你好的地方,别人可以去学习;别人好的地方,你也要学过来;这次你排了第一名,如果下次还想保持,就必须要有新的东西,所以就会逼着你不停地进步。李善友把这种方式叫做:"螺旋式上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4月,距离搜狐拿下2006年世界杯视频播报权和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身份仅仅一个月,李善友选择了离职。实际上,在项目敲定的第二天,他便递交了辞呈。张朝阳自然百般挽留,但李善友显然是思虑已久。最终,在离职公告上,张给了李四个字的评价:功成身退。后者倍感欣慰地说:"做职业经理人,能得到这四个字,挺不容易。"
为什么要离职?在南开大学网站上,有一篇关于校友李善友的文章流传至今。当时已经创业、担任酷6网总裁的他这样描述自己规划的职业路径:我希望能成为中国最好的管理培训师。但我深知,没有经验和实践的讲师,讲出来的东西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我希望用创业实践来丰富和检验自己的管理理论。不管(创业)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可以很有底气地把创业经历和感受传授给他人。
那时候的李善友将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狐、新浪、雅虎等门户网站;第二阶段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第三阶段是网络视频。他坚信,互联网视频将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于是,离开搜狐才两个月,他就个人出资两百万,拉上一些搜狐老同事,在北京郊区一栋民宅内成立了酷6网。34岁的李善友由此开始了创业之路。
关于创业初始资金全部来源于自身积蓄,李善友说,他不想资本方还没有看到任何希望的前提下,先将人家的钱拿到手里。这份待人的忠厚或许来源于东北人骨子里的实在。在搜狐大裁员的风波中没有一例员工纠纷,后来的几次创业,也从未与任何人有经济纠纷。在职场无往不利,但作为个人的李善友,人如其名,是一位"善良的好朋友"。
然而,正如他之前的职业履历一样,李善友再次做了一件外行人带领内行人的事——他一开始甚至不知道有YouTube的存在,对于当时视频网站激烈竞争的程度更是一无所知。所以他从创业之初就大力延揽人才。之前所述的南开大学网站文章中提到了李善友的原话:(酷6)是天南地北地找了一群小孩过来一起大干一场。其中一个"小孩"名叫木蚂蚁,是中国十大个人网站站长之一,家住江苏常州,李善友千里迢迢赶过去,和他谈了一天,就把他请来了;还有一个大学里非计算机专业,但又对计算机异常感兴趣的男孩被挖来做了工程师。这个"男孩"在酷6工作了一段时间,感受到了创业的快乐,又找来他的朋友。再加上之前搜狐一起出来的老同事们,酷6网就这样开张了。
当年11月,也就是公司成立才半年,李善友和他的团队拿到了世界互联网领網域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商之一——德丰杰风险投资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 DFJ)数千万美元融资。整个投资过程,从双方见面到资金到位,只用了23天。这是个奇迹一般的速度。不到一年,酷6网就与百度达成合作,独家为百度贴吧提供视频;2008年,酷6网拿下奥运会独家视频点播,一举成为当时国内顶级视频网站。
这一次,李善友又是如何做到的?酷6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一种是"有钱一起赚"——网友上传视频到酷6来,酷6在后面插播广告,并按照10%到50%给网友抽成,共同赚钱,达到双赢。这使得酷6当时每天的视频上传量都保持在8万左右。另一种是"创意大家做"。酷6在视频中植入广告,把广告和内容结合起来。这给酷6带来了数千万元的营收。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节奏一路向前,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腾讯视频、爱奇艺什么事了。然而,就在2008年,国家出台了一条新规定:民营性质的视频网站不被允许拿到视频牌照。当时,酷6网站正进行第二轮融资,可是没有牌照,就没法融资,而正版视频的版权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本命之年的李善友遭遇艰难时刻。
事情的转机来得很快。2009年,盛大收购酷6网;之后,酷6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2010年,酷6网成为南非世界杯独家视频直播网站。在世界杯期间,其流量、内容及收入均创行业第一,成为视频网站最大赢家。
在外人看来,此时的李善友迎来了真正的"高光时刻",但他本人的感受却并不算很好。他曾对人说,(创业之后),"感觉头上时刻有把看不见的刀,面临生死的压力,这种压力从前在搜狐是感觉不到的。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你只需要关心一项事业的某一块就行了,但作为老板需要关心这项事业的方方面面,创业本身压力很大、很孤独,要比你想象的糟糕十倍。做出的决策,有的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还必须由你来做出这个决策。这就像眼前漆黑一片,没有光,也找不到方向,你还必须激励自己,带领大家一起向前走。真的是不容易,这对创业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种"漆黑一片"的感觉很快变成了现实:酷6网真正的危机在上市两年之后爆发。一方面,李善友带领酷6网,斥巨资清理无版权的影视内容,想要把酷6网打造成一个正版网站;另一方面,盛大在两年内投入了几亿,酷6网却还是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甚至被后起之秀超越。于是,盛大集团CEO陈天桥想要转变路线,走UGC(用户自己分享视频)和短视频方向,不再购买电影和电视剧版权;但是李善友想继续进行"正版大片"的路线。双方理念出现了重大分歧。最糟糕的是,被盛大收购之后的酷6网,李善友只有10%的股份,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并无决定权。这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在2011年,也就是创业五年、公司上市两年之后,主动辞职。
从自己创立的公司离开,李善友经历了与自己的偶像乔布斯类似的遭遇。一向实诚、从不愿粉饰自己的他,在后来几乎所有场合里,都坦诚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然而,如果仔细回顾他走过的每一步,就不难得出结论:无论如何,他的创业经历,都与"失败"二字相去甚远。
"影院里,无论剧情多么精彩,你都可以随时出离去方便一下,因为你知道,回来时电影还在那里,而且可能会更加精彩。人生则不然,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大多数人不敢真的出离,终其一生纠结于一片场景。其实,人生剧场中,智慧地出离,会让你一辈子活成几辈子的精彩。若问善友何处去?撒尿去也!"
2011年3月,李善友的个人博客里出现一篇流传甚广的小文章:《撒尿去!——善友辞职记》。在这篇文章里,他只字不提与他人的分歧,而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语调,来阐述自己对于离开酷6网一事的理解。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李善友式的善良——他给所有人,都留足了体面。
讲者李善友:一生悬命,从不言悔
不久,李善友再发博客短文一篇,讲述自己烟花三月下江南:喝着明前茶,赏着油菜花,吃着河豚鱼,听着古刹钟声,幸福之极!
然而,悠闲只是短暂。这之后,他接受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的教职,在这所高等商学院执教三年,创办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营和创投营,并担任主讲老师。这两个学习营专注于活生生的创业教学。俞敏洪、罗振宇、樊登等后来的业界大佬都是其中的学生——创业营和创投营,在当年之火爆,几乎超出了后来者的想象。
然后,便是当下人们熟悉的版本了:2014年初,李善友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离职,创办颠覆式创新研习社——中国创新者学习社。他在搜狐的老同事曾兴晔成为了他的创业搭档,负责混沌的日常管理。混沌学员亲切地称呼这位长发飘飘、笑容满面的CEO为"社长"。这一称呼延续至今。除了曾兴晔,他还找来了在搜狐、酷六的一大帮老同事,再次创业。老伙计参与新事业,混沌很快便声名鹊起。2014年9月,混沌举办年度大课,李善友担任大课主讲人;2015年,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更名为混沌研习社。同年7月,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年度大课,主题为"互联网世界观"。他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几乎称得上石破天惊,由此奠定了混沌在中国商业教育领網域的独特地位。混沌粉丝云屯星聚,创业者、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甚至大学生,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追课"模式。千人大课、甚至万人大课,还有混沌游轮大课、思维模型大赛,都是一个时代里混沌人独有的记忆。
2018混沌游轮大课现场
2019混沌游轮思维模型大赛现场
2016年,李善友将第一性原理引入创新基础理论,混沌城市分社陆续成立;2017年,混沌独有的创新学科体系初步构建,包含《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两门主要课程。同年推出在线学习平台"混沌app";2018年,发布混沌的教育使命——用哲科思维点亮创新,将哲科思维介绍给中国创新者;2019年,李善友在混沌年度大课上正式宣布建立"创新学科",这是国内首家将"创新"作为独立学科的机构;2021年,《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图书面世。
事情至此,已经线索清明:在经历了酷6网的创业经历和三年的执教生涯之后,李善友实现了自己规划的人生第三步:成为一名终身的讲者。所以,在混沌,从来没人称呼李善友为董事长或者李总,而是"教授"。他会出席公司经营会议,参与各种重大决策,但大多数时候,他只是一名讲者:先是《第一性原理》《第二曲线》,前者以张一鸣、左晖、马斯克作为主要案例,阐述从物理公理出发,以本质视角认知真实的世界;后者则包含单点击穿、错位竞争、颠覆创新、进化型组织、涌现型组织等多个思维模型的拆解和运用。实际上,教授思维模型正是混沌课程的最大特色之一;然后是《理念世界》,探讨物理世界之外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希望能以毕生使命呼应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包含以X入道、美好作品、临在当下和使命召唤等六门课程。
我于2019年加入混沌在线课程组,两年后有幸在苏州听李善友的大课。在六千人的会场,他在震耳欲聋的摇滚声和数千人雷鸣般的掌声中登上讲台。他讲认知与创新的关系,把创新定义为"穿越第一曲线,进入第二曲线;穿越内圈,进入外圈;穿越已知系统的认知禁闭,进入更大未知系统";人类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实质上就是对世界进行思维"建模"。所以,真正的认知更新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提升思维模型的层级。他由此提出,我们应该用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式去追问事情的本质。用马斯克的话说,"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直到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从本质出发,去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他在台上讲,人在台下听;他的话语行走在众人热烈的目光里。你会由衷地感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讲者,被那么多人真心地热爱。
2021年李善友苏州大课
2021年,李善友再次更新混沌创新课程体系,推出了一套思维工具课程《一思维》。这门课程可以被简单理解为:面对事物或难题,先层层下探,不断打破自己的隐含假设,寻找事物的本质;基于对事物的本质理解,找到实现本质所必须攻克的最大难题或者必须完成的某个任务,也就是"单点"。想出行动要点,攻克这一难题;最后,根据在击穿单点过程中得到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动方案,使得整个事情和人的认知都得以不断进化。
喻颖正老师混沌课程中描述的贝叶斯定理,其底层逻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思维":一开始,我们会有一个初始的信念,也就是一个先验概率,然后我们大胆地行动;根据行动的结果,我们更新信念,得到了一个后验的概率,这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模型。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更新后的信念会重新地变成下一次的初始信念,从而形成了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
除了李善友独创的创新学科,混沌还邀请了一大批企业操盘手来混沌分享自己的创业实践和思考。360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讲述打造一款好产品的六字法则:高频、刚需、痛点。这六个字很快成为互联网、消费品等多行业创业的黄金定律;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据传是混沌聚焦"商业创新"的灵感来源,所以顺理成章来了混沌,开讲《领导力原则》;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讲述自己带领复星集团三十年持续创业的经历,将复星不断穿越周期的能力简述为善于运用宏观周期、锤炼企业的系统能力和尊重常识;原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他几度来到混沌课堂,分享他对企业提升效率的思考以及成为投资人之后,做出千亿市值品牌的方法论;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曾两次来混沌,讲如何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组织。其坦诚、直率的风格与经营企业的智慧,令混沌学员感佩不已。
在操盘手之外,混沌在创办之始就邀请了大批国内外一流学者、教授来混沌开课。
《物演通论》作者、独立学者王东岳是李善友的老师。在混沌平台上,东岳先生的课程占据着很大的分量。共计11门课程中,涉及东西方文化与文明渊源、老子思想主旨钩沉、西方哲学基础综述、孔儒的文化渊源、先秦诸子百家辑要、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等多个主题。线上的课程结合线下的东岳先生研习坊,混沌因此汇聚了一大批东岳先生的忠实粉丝。实际上,混沌公司内部和学员中频繁提及的"代偿"概念就是来自于东岳先生。其完整的表述是"递弱代偿原理"。东岳先生认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李善友曾在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旁听了杨振宁的学生——张首晟教授,一学期的课程。对他和混沌影响最大的《第一性原理》,就源自张首晟。所以,顺理成章,张首晟教授成为了混沌首批大咖老师之一,开讲《第一性原理与创业》,阐述PayPal、SpaceX和Tesla,马斯克那些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背后,基于物理学的思维框架。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一课程仍是备受学员推崇的混沌经典课程。2018年,时年55岁的张首晟不幸离世。为了纪念张首晟教授,混沌将《第一性原理与创业》课程面向注册用户永久免费开放。
此外,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讲述人类的过往与未来,《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讲述《在当下塑造未来:你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老师讲科技创业的孵化密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讲创新。这些一流教授、学者的课程,连同操盘手的实战经验分享,成为了混沌的知识资产,在波谲云诡的知识付费潮流中成为了混沌的护城河。混沌"遍邀天下名师,只为一堂好课"的品牌理念也因此深入人心。在线上课程之外,混沌还发展了多种线下课程,包含混沌学园、文理院、创新院和创商院等。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短视频崛起,碎片化学习成为潮流。混沌一直擅长的长视频、系统化课程模式遭遇挑战。正如同多年前在酷6网专注于正版视频,李善友与曾兴晔团队笃信系统化学习对于当下人们的意义,为了一堂好课,几乎不惜成本,使得混沌在危机之下,反而呈现出了在某些方面比以往更加高品质的作品。
原重庆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几次应邀来到混沌。古稀之年的老先生面对数千学员,开讲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开放新格局、数字时代的贸易等主题课程,一讲就是数个小时,不休息、不打磕巴,也不看PPT或者讲义,所有数据、信息都在腦子里,张口就讲,无一出错。"黄奇帆讲宏观"系列课程由此成为了混沌认知、趋势类课程的全新标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国家"保护文物突出贡献奖"得主樊锦诗先生被请来了混沌,讲述自己57年坚守莫高窟,对国家文化遗产实现数字化的艰辛历程。这堂名为《守护敦煌:以信念作为方法》的课程,令数万学员深受感召;鲐背之年的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也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来到混沌,开讲《中国与世界》和《许倬云何以成为许倬云?我的人生原则》两大课程。许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赢得了混沌学员由衷的尊敬和爱戴。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B站粉丝三千多万的"刑法小王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施展,大火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主创许知远,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等多位老师,都被请到了混沌。
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教育的机构,提出了"哲学、科学"两大内容旗帜,混沌绝大部分的课程都以理性著称。樊锦诗先生、许倬云先生的课程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混沌课程,这不得不说是混沌在危机之下的一种创新尝试。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品质的认知类、人文类课程也确实帮助混沌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依然保有自己的市场地位,但却并不能改变长视频课程閱聽人日趋减少的局面。2023年初,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知识本身的含金量开始大幅降低,形势就变得更加严峻。想想看,无论人类个体听过多少课,有多少知识储备,在几乎无所不能且还在飞速进化的AI面前,都不值一提。如果人类自身的价值在AI面前都面临挑战,学习,尤其是系统化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
自创办混沌以来,李善友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讲者",混沌之于李善友恰如孩子之于父亲。离开酷6网,他尚能烟花三月下扬州,若没了混沌......仅仅是在内部讨论中,谈及混沌可能的暗淡前途,已经天命之年的他都会潸然泪下。这是完全不同于酷6网的状态。
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次,不再是创业者李善友遭遇危机。毕竟,早在离开酷6网之前,他便已经财富自由。混沌创办经年,在线学员支付的、非当年的会员费几乎全数未动;吸取了酷6网的教训,混沌对于外部投资者的参与一直十分谨慎,2021年时更是全数退还了外部资本。没有负债,没有外部股东,财务状况十分健康,还有发展良好的线下业务的支持,混沌无论如何都可再支撑数年。但之后,混沌还做课吗?讲者李善友,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之上吗?
白衣少年李善友:纵身入流
2023年9月,深圳,混沌第十次年度大课。一贯以黑色衣着示人的李善友一反常态,穿上了一件白色的T恤。他满面笑容,向在场2000名学员介绍了自己最新的课程产品:探索流。其在线平台为:混沌Light。
2023年李善友深圳大课坊
"Light是混沌的第二品牌,在AI时代应声而出。我想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人呼应一下这个时代的主题,然后把这个主题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事业、人生来搭一个桥。AI时代,我们有人看到希望,也有人看到迷茫,也有人甚至感受到了一种人类级别的绝望。这个话题也困扰了我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就像埃隆·马斯克,他会相信AI的智能一定会超过人类,而一旦AI的智力智能超过人类以后,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性,人类会被AI智能所消灭。这种话通常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出现在大电影里,而今天无比真实地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
"这时候有人在狂欢,也有人在不知所措,所以我总是能想起那个故事来,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熊,转身跑。跑着跑着,一个人低头去系鞋带,另外一个人跟他说,你系什么鞋带啊?熊要来了。我想他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知道——我不需要跑过熊,我只需要跑过你,就可以了。这是一个笑话,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在个体程度依然还是达尔文式的竞争。但是我想,总得有人站在整个人类物种的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过去18个月,我一直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直到半年前,我才知道,也许我在尝试解这道题。"
他承认,这时候,人类任何个体是无法战胜人工智能的。就像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之父,谷歌大腦的首席科学家Hinton说,"我从未见过一个更聪明的物种会被不比它聪明的物种所控制"。所以,这一次,他尝试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集群智慧。如果从前的他和混沌都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深挖哲科思维,那么现在他是在尝试找到"群体之间涌现集群智慧的方法"。用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就是,那两个人不需要分开,独自去跟熊去赛跑,两个人也许应该变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去跟熊赛跑。
这里面涉及一个不常见的名词:涌现。这其实来源于几种社群性动物,比如鱼群和蚂蚁。它们以群体为部門来生存,能够涌现出一种集体智慧。整个过程大概分三个层次。首先是输入层,旧有相邻个体之间依据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当这种相互作用超过某个阈值以后,会在隐藏层或中间层引发一个神奇的现象,叫涌现,这个群体将因此发生质变,变成一个新的生命,形成一个有自我意识、具有群体智慧的超个体——不是这个集合内的任何个体,也不是个体加起来的那个抽象总和,而是远远超出个体和个体之和——这便是输出层。于是,小小的鱼儿汇聚成群,可以抵挡大鲨鱼的进攻;细微如蚂蚁集合成群,可以成为分工严密、战斗力超强的蚁群。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貌似愚蠢的社会性动物能够众愚成智,而人类却常常众智成愚,甚至成为乌合之众呢?
MIT人类动力学实验室的创始主任彭特兰教授是全球大数据权威,被称为"可穿戴设备之父"。他倡导一门学科——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希望能打通物理学和社会学,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答社会学的问题。他说其实人类的组织也有集体智慧,跟组织内的个体智商是两回事。它是独立的,优于个体智商,甚至优于个体智商之和。引发组织集群智慧的,不是组织内的个体,也不是组织个体的想法,而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想法流涌现出这个组织智慧来。说得更朴素一点,是一个组织之内想法交换的模式,引发出这个组织的集体智慧。所谓想法流,就是一个群体里个体和个体之间的想法能够充分地碰撞、互動而形成的如同河流一般的思维状态。
为了证明这一说法,彭特兰教授用穿戴设备以及大数据的方式来观察不同的企业的互動模式。他并没有去关注他们讲话的内容,就能以极大的准确率来预测某一个团队的生产率或者创新力,即他们是否拥有集群智慧。其中一个很有趣的术语叫话轮转换。彭特兰发现,通常在一个组织里边,谁的地位高,开会的时候谁的话就多。其实这样的组织往往没有集体智慧。相反,是那些话轮转换非常均等的群体,更有可能涌现出神奇的集群智慧。彭特兰说,"我把组织看作一条想法的河流,把组织内的个体看作在想法的河流里航行的一群人"。换句话说,组织本身是活的,是有群体智慧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激活这个群体智慧。
李善友因此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课程:探索流。它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卡点,价值点和击穿点。在开启三个步骤之前,需要聚焦于企业或个人遇到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整个探索流就围绕这个具体问题来展开。卡点是指事情被"卡住"或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它尤其强调原因背后那个深藏于人思想深处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混沌app一直以来都坚持每周六上新课程,那导致混沌在短视频和人工智能时代陷入困境的限制性信念是不是就是:混沌必须得每周产出一堂课?;价值点指的是,我们过去做对了什么,积累了什么核心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当下的难题,或者经由我们过去的行为和探索,产生了哪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生发新的价值点;最后,在找到了价值点之后,我们要做对什么关键动作,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点。从根本上来讲,探索流的底层逻辑仍然是"一思维"。
这样的课程转换并不突然。李善友本人在深圳大课中坦诚,自己花费了18个月的时间,离家在外,寻找混沌的出路,更是寻找这个时代迷茫个体和企业的出路。实际上,在2023年3月的厦门,他的思路就已经初见端倪。在这场名为"美好之声"的大课里,他讲述经由创造美好作品来表达生而为人的意义;去除外在的一切,做本真的自己。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在他的名著《悉达多》中说道的那样: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如果说"美好之声"更加贴合个人,那探索流则是企业与个人都通用了。
在混沌内部三天探索流的试验场中,经由它的三条规则,我亲身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威力"。规则一,不"戴帽子"不做祥林嫂。不戴帽子,忘记各自的身份标签,于是所有的陈述都变得平等,甚至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这非常考验企业一把手和管理层的心胸气度。但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彭特兰教授所说的组织创造力的两大基石:人的多样性和特立独行。不做"祥林搜",杜绝重复的表达,从而杜绝了纯粹个人化的叙述,理性表达成为整个场網域的主流;规则二,零建议零反馈。如同彭特兰所说,真正的学习其实在潜意识当中发生着。就好像《悉达多》中那位船夫,依靠用心聆听让悉达多开悟,而船夫本人的开悟更不是依靠任何人类中的个体,而是那条他天天都要相见的河流。他说,"河流知道一切"。李善友把探索流中对他人的回应称为"动态冥想",在交流中进入人类的潜意识状态,因此也就需要从根本上杜绝任何建议和反馈;规则三,呼应他人的叙述,但所有的回应都只针对关键词,而不是具体的内容物,于是自由地表达、创意的生发便成为可能。
2023年李善友深圳大课坊现场探索流
这三条规则,从根本上来讲,是确保一群具备独特个性的人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并从他人身上受到激发,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截至201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就已推出14部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平均票房近六亿美元,获得28座奥斯卡奖杯。其创始人埃德·卡特姆(Ed Catmull) 在《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一家公司如果希望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就要创造各种条件,让组织内人人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让创意人才可以自由、畅快地表达自我。
这样的探索流和它带来的群体智慧,能成为人类与AI共存的最好模式吗?恐怕谁也不知道答案。但探索流的第一目的是:自己受益。这显然大大迥异于混沌之前的课程:不再只是帮助他人提升认知,也不再只是助人创业成功,而是让自己成为那个首先受益的人。在深圳大课里,李善友坦诚,虽然创业多年,自己是一个几乎从来没有任何应酬的人,因为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他也自述他的三位最亲近的家人:妻子和一双儿女,也都不会表达。唯一一次女儿参加探索营,还是被他这个老父亲骗着去的,但效果却还不错。这令他心里十分安慰。
其实他自己的变化最大。曾经的他,一直都是个人学习的模式。拼命学,使劲学,直到把身边一波又一波的同行人几乎全部甩下。这种状态,在理性的成长道路上,是行得通的。然而,出人意料,理性的尽头,却不是智慧,不是清明,而是抑郁。"我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困住了我,甚至吞噬了我,"他说。就好像你不断地搭积木,越搭越高,以为自己越来越好,结果却是轰然倒塌,猝不及防。那是他生命中最难熬的一段至暗时刻。
但是现在,在讲了近十年的哲学、科学和商业课程之后,他第一次放下了对理性的执着,转而以接纳的心态去呈现一颗柔软的灵魂。他会花费半个月的时间,与女儿去欧洲旅行,探访雅典柏拉图学园遗址,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他会当众承认,想到自己不走从前路,坚持做探索流,有可能会失去多年兄弟的支持,就不禁掉下眼泪。那些兄弟跟随他十几年,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任他痛骂,但直到年过半百,他才明白,这些人其实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会坦率直陈,自己在讲台上站了大半辈子,但是直到最近这十八月,放下从前的身份与种种执着,才终于明白"真心地表达"如此重要——那是成全草间弥生的灵感来源,那是汇聚一切人生重要思索的"心灵奇旅",那是《月亮与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惊世杰作背后的底层密码.....
此刻,他站在同事们面前,再一次跟大家更新对于探索流的"探索"。他调侃同事们对他的吐槽,说自己是公司最大的卡点;他一遍又一遍,一丝不苟地写下"探索流"的最新结构。他当然知道,以一己之力去回应"AI时代,人的价值"这样的大命题,无论如何,都算不得轻松。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此刻的我,只是一个对世界和人类命运怀有强烈好奇心的白衣少年。对与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对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有所呼应。"
是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李善友仍然是那个李善友,会为了自己笃信的一切而用上全部的气力。但这一次,他的身后,不再是悬崖。
2024李善友开年大课首次在海上举办,混沌游轮邀你扫码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