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李斌孤注一掷,欢迎阅读。
几个月来被乌云笼罩的蔚来,还在等待逆转的信号。
12 月 5 日晚业绩会上,董事长李斌看起来仍然平静且自信,但新势力大哥的市场地位早已不复当年。
今年以来,蔚来总共卖了 14.2 万辆车,不到理想 32.6 万辆的一半,并且 8 款 NT2 平台新车齐上阵后每月也未能过 2 万辆,公司持续亏损。
李斌对生态的迷恋,让蔚来自研芯片、高端手机、研发 150 度大电池、狂铺换电站、出海什么都干,由此带来的巨大的人力、财务成本,在当下显得昂贵且不合时宜。
临近年末,李斌终于对当前形势给出明确判断,把生存摆在了首位。实际上从 11 月开始,蔚来就发起了一场艰苦的自救。
第一步是开启裁员。11 月 3 日,李斌在内部发布全员信,宣布减少 10% 左右的岗位。而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总裁秦力洪也忙于 " 救火 ",回应称 " 蔚来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 "。
此次业绩会上,李斌也承认蔚来有很多低效、重复建设的部分,并且销售能力与 BBA 差距巨大。
因此,李斌把接下来的两年视为关键," 从 7、8 月份开始,全公司每个部门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两年经营计划的制定。现在市场变化太快,所以这一次把两年的事情想透彻,很多产品的研发和资源投入周期都是两年左右 "。
在这关键的两年内,李斌将三方面列为高优先度。
对于智驾、芯片等关键技术部门,不仅没裁员反而增加了名额和投入;销售方面,加快建设 3 万月销的能力,坚决提升效率以应对市场竞争;产品上,保障三个品牌 9 款车型如期上市。
至于其他三年内不能帮助公司改善财务表现的业务项目,要么取消、要么延迟、要么转包。
展开来看蔚来的 " 翻盘计划 ",产品首当其冲成为重要一极。
除了当前的 8 款车在明年会有小改款外,蔚来还将在今年 12 月 23 日 NIO DAY 上推一款全新的旗舰车型。李斌称," 这款车是蔚来技术创新的结晶,将成为新标杆 "。业内猜测这或是其对标迈巴赫的豪华轿车 "ET9"。
同时,针对 20-30 万元中低端市场的阿尔卑斯系列也即将打出第一枪。李斌透露道,阿尔卑斯的第一款车已完成试制," 状态非常好 "。
李斌表示,NT2 平台车型的产品竞争力,将在明年进一步释放。而他的笃信,除了来自产品矩阵的进一步丰富外," 换电牌 " 依旧充当重要角色。
" 蔚来在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销量已超过宝马奔驰等燃油车 ",李斌直言,这是换电基建带来的转化,因此加码铺设将持续下去。
只不过这次,蔚来带上了长安、吉利等车企合作共享换电,减轻自身对换电投资压力的同时,还将触手伸向 B 端谋取盈利。同时李斌透露,未来不排除将运营充换电的 NIO POWER(蔚来能源)分拆,进行独立融资的可能。
产品和服务只是表层。对于新势力普遍在生产制造、供应链掌控力薄弱,以及代工受制于人的短板,蔚来下定决心夺回主动权。
12 月 5 日,根据江淮公告显示,蔚来豪掷 31.58 亿收购其工厂资产谋求独立生产。李斌对此解释道," 如果完全自己制造,成本会下降 10%"。蔚来年报显示,2020-2022 年,蔚来向江淮支付的费用分别为 5.3 亿、7.2 亿、11.3 亿元。
经过裁员、推迟取消部分边缘项目等一番调整,蔚来管理层表示,由此到 2024 年将为蔚来节省约 20 亿元的成本。
蔚来的一系列举措,加上三季报升至 452 亿元的现金储备、重回两位数的毛利率、以及收窄的亏损,让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蔚来港股的股价也从 12 月 5 日的 56.45 港元,上浮至 12 月 7 日收盘时的 60.45 港元 / 股。
不过,明后年的蔚来能否真正实现向上反弹,股价是否有机会重回曾经近 500 元 / 股的颠覆,市场最终要看到其变革的效果。而一切的核心,仍在于销量。
" 长期主义的基础是短期执行必须到位,惨烈的竞争根本不给我们容错空间 "。李斌在内部也敲响警钟,他直言," 未来两年,将是汽车行业变革期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很多幻想要放弃 "。
数次游走于悬崖边,一直坐在过山车上的李斌似乎很 " 享受 " 这种感觉,他也曾形容自己 " 能在悬崖边上把自己捞回来,这是一种本能 "。
但这一回,当混战进入高潮,玩家们胜负即见分晓的当下,他还能再把自己与蔚来捞回来吗?
李斌给出的答案依旧肯定,他认为,随着换电联盟建立、组织效率提升、子品牌的发布,蔚来有信心跨越资格赛最惨烈的赛段,赢得决赛资格。
或许这关键的两年计划,就是李斌最后的孤注一掷,更是蔚来输不起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