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微信接入DeepSeek,周鸿祎会不会眼前一黑……,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编辑:王靖,题图来自:Unsplash
腾讯系产品对 DeepSeek 的拥抱还在继续。在腾讯云、腾讯 AI 知识库产品 ima 和腾讯 AI 助手腾讯元宝之外,腾讯的当家产品微信也开始选择接入 DeepSeek。
2 月 15 日,微信正式内测 "AI 搜索 " 新功能,在其中接入了 DeepSeek-R1 的 " 深度思考 " 服务。对此,腾讯官方回应称,部分测试用户可在微信对话框顶部搜索入口看到 "AI 搜索 " 字样,点击进入后,可免费使用 DeepSeek-R1 满血版模型,获得更多元化的搜索体验。若未显示该入口,说明此次灰度测试暂未覆盖到该用户账号,可耐心等待后续开放。
这并非微信第一次尝试将 AI 引入产品。2023 年 9 月推出自研混元大模型后,微信便于 2024 年上线了基于混元大模型的 AI 搜索服务。当用户输入某个问题时,微信除了提供常规的搜索结果外,还会在结果页顶部显示由 AI 生成的答案。
到 2024 年中,微信输入法也正式推出 " 一键 AI 问答 " 功能,但仅对下载微信输入法的用户有效。
微信的这两场 AI 变革均未能引起外界的大范围讨论。及至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优势爆火出圈的 DeepSeek 到来,微信率先将其接入自家产品的举动,颇有些将前者视为自家 AI 变革排头兵的意味。
一个是国内月活第一的 AI 时代应用,一个是国内月活第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DeepSeek 与微信的强强联合堪称罕见。
超级 APP 接入大模型服务并非新鲜事。在微信之前,抖音、百度、快手等都已完成类似操作,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选择接入自家自研的大模型产品,微信则一反常态,成了首家在当家产品中接入外部大模型的科技大厂。
但从微信接入 DeepSeek 的现状来看,其也保留着一些审慎的态度。根据部分内测用户的体验,当前接入微信的 DeepSeek-R1 与官方 APP 存在两处体验上的不同:一是不支持多轮对话问答;二是不支持查看历史问答记录。
在 DeepSeek 频频因用户涌入过多而导致服务卡顿之下,上述举措或许也可以看作微信保持用户流畅体验的应对之举。
但微信还不是腾讯拥抱 DeepSeek 的终点。据硅星人爆料,腾讯未来还将有更多产品接入 DeepSeek。
随着越来越多腾讯系产品接入 DeepSeek,外界对腾讯在大模型自研上的策略变化也重新好奇起来。
有某要求匿名的 AI 大厂员工向字母榜分析,对于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大厂而言,是否选择接入 DeepSeek,本身便是个两难选择。" 尤其在自家主力产品上直接接入,这意味着间接承认当前 DeepSeek-R1 的表现要好于自家。"
在微信之前,当腾讯首家将 DeepSeek 接入自家主力 AI 助手产品腾讯元宝时,有腾讯内部知情人士告诉字母榜,这并不意味着腾讯会放弃自研策略," 未来在大模型自研上,腾讯仍会坚持到底。"
不过,在腾讯大模型自研团队可能面临 DeepSeek 带来的新竞争之外,当前压力更大的还要数 360 创始人周鸿祎。
早于微信近 20 天,360 旗下的纳米 AI 搜索就宣布接入 DeepSeek。在近期的免费抽车活动上,周鸿祎提到,春节期间纳米 AI 搜索在不到两周时间获得 2000 万用户," 是 360 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取得的最好成绩。"
截至 2 月 16 日,在苹果 App Store 免费应用排行榜中,纳米 AI 搜索位居第四,其 APP 宣传语中特意点出了有 DeepSeek-R1 联网满血版的加持。
但随着比纳米 AI 搜索用户量更大、使用频率更高的微信也开始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周鸿祎在为纳米 AI 搜索引流的道路前方,意外迎来了一只强劲的拦路虎。
一
DeepSeek 的开源属性,成为微信选择将其接入产品之中的重要前提。微信在引入 DeepSeek-R1 的功能介绍页面中也明确写道,本产品涉及对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的提供与使用。
在此之前,尽管腾讯投资了大模型六小虎中的多家公司,但都没有将其作为模型备选项引入微信等核心产品之中。除了对模型性能的考量之外,这些模型不开源的属性,更令微信担忧其数据安全风险。
如今,通过自建算力服务集群,将 DeepSeek-R1 开源模型引入自家产品的腾讯,既满足了用户对先进模型的体验需求,又做到了对数据安全的自主可控。
除了开源之外,DeepSeek 所带动的模型调用成本下降,加之由此带来的试错成本机会,也被外界视为腾讯选择在此时接入外部模型的原因之一。
" 共识粉碎机 " 给出的一份数据显示,腾讯新加单了英伟达 10 万 ~20 万张 H20 芯片,其费用支出最高约 20 亿美元,平均一年的折旧成本约 4 亿美元,后者仅占到腾讯 2024 年利润的 1%。"Deepseek 已经让成本降低到巨头充分可以试错,而且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地步了。"
更重要的是,接入之后,在 DeepSeek 加持之下,微信又有了向搜索市场发起进攻的新武器。
大模型火热之后,搜索已成为所有 AI 玩家抢占的入口高地。国外的 ChatGPT、Perplexity,国内的豆包、kimi,纷纷盯上了传统搜索市场的蛋糕。
毕竟,当前搜索仍是解决信息过载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且在没有更有效的替代解决方式出来之前,搜索引擎作为超级入口的重要地位还会逐步加强。
为了应对新对手的竞争,谷歌在搜索中融入了自家大模型产品 Gemini,百度也将文心一言融入搜索。
在 AI 搜索大战打响之前,微信在搜索份额抢夺上一度也表现得异常积极。原本被微信用来搜本地聊天记录和联系人的 " 搜一搜 ",不再仅局限于查找器的定位,开始从垂类工具向通用搜索引擎进化,相继上线了公众号搜索、小程式搜索和视频号搜索等服务。
但尽管坐拥超 8 亿月活用户,微信搜一搜依然未能改变传统搜索市场的竞争格局。
归根到底,用户需要的是一个" 更全、更快、更准 " 的搜索引擎,手握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独家信息生态的微信搜一搜还不够全,也不够准。
如今,DeepSeek 的加入有望补上微信搜索在全面和准确方面的短板。
接入 DeepSeek 后,微信搜一搜究竟能否真的向百度所占据的传统搜索市场格局发起挑战,现在还无法给出定论。但可以预知的是,对于蹭着 DeepSeek 热度跃居 App Store 免费应用排行榜前五的纳米 AI 搜索而言,周鸿祎的引流之路恐将迎来有力阻击。
一旦 DeepSeek 效应能够帮助微信重塑搜索用户心智,其带来的更深层次利好还在于,在打造去中心化的产品形态之余,帮助微信建立起适用于自身的新流量分发体系,从而将被短视频等抢走的用户时长重新拉回来。
二
对 DeepSeek 而言,微信的选择也有望推动其开源生态进一步做大。
随着 DeepSeek 爆火,不到一个月新增超 3000 万月活用户的陡峭增长曲线,已经迫使一众头部大模型玩家改变策略。
在 2 月初上新 o3-mini 推理模型时,OpenAI CEO 奥特曼罕见地承认了错误,表示自己站在了错误的一边,反思过后的调整紧随而至。奥特曼宣布,OpenAI 即将发布的 GPT-5 将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并在开源上做出新的计划。
国内一直坚持闭源的百度也宣布,未来几个月内推出的文心大模型 4.5 系列将走向开源。两家都希望通过新模型的发布和新策略的调整,增强外界对自身在技术体验上的信任度,提升开发者对其生态的认可度。
在 DeepSeek 之前,这场大模型的生态争夺战一度只在科技大厂之间展开,国内阿里、百度、字节等,无一不想成为 AIGC 时代的安卓。在自研大模型之余,科技大厂还相继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服务平台,既做淘金者,又争当卖铲子的人。
过去两年中,大模型给传统应用带来的体验更新,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一种观点,即所有应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如同 Windows 带动了 PC 普及,Android 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AIGC 时代 " 将诞生比移动互联网大十倍的平台机会,将把既有的軟體、使用界面和应用重写一次。" 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预测道。
这场面向 AIGC 时代应用生态开发标准的抢位战,比拼的标准,一度是看谁能跑得更快,谁能拿下更多的企业客户,谁能建立更多的应用落地优势,从而拿到更多的反馈数据,最终凭借 " 滚雪球效应 " 脱颖而出。
但 DeepSeek 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传统竞争局面。数据飞轮所带来的先发优势,正在被 DeepSeek 的技术创新所抹平。一切竞争又回到了底层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原点上。
尽管微信接入 DeepSeek 开源模型的举动,无法为后者带来直接的商业化收益,但有了微信的背书,在面对更多没有自建算力服务集群能力的中小开发者时,DeepSeek 无疑将具备更强的品牌说服力。
三
更多新增需求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剧 DeepSeek 的服务压力。无论是满足更多 B 端用户的 API 调用请求,还是满足更多 C 端用户的流畅体验,DeepSeek 都势必需要扩充算力资源。
考虑到 DeepSeek 官方 APP 现在还无法支持图片生成和音视频生成功能,未来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续迭代更新,其对数据和算力的需求都将呈指数级飙升。
想要做到上述这些目标,DeepSeek 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尤其考虑到其坚持开源的策略,DeepSeek 需要的资金量还会更大," 因为开源生态的商业化会落后一段时间。你在短期还看不到商业化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往前走,还是需要投入。(这时)你手上有更多资源还是有更多的容错空间嘛。" 在点评 DeepSeek 需要融资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解释道。
DeepSeek 爆火之后,据多家媒体报道,VC(风险投资)们确实纷纷拜访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但赶着送上门的钱,暂时都被梁文锋一一回绝。
尽管背靠千亿量化基金幻方,但梁文锋也并非真的不缺钱。此前在接受 36 氪的采访中,梁文锋曾提及,DeepSeek 创立之初,找过不同的投资方,但由于不少 VC 对研究有顾虑,有退出需求,希望尽快做出产品商业化,因此专注研究的 DeepSeek 很难从 VC 获得融资。
现在,当融资主动权回到梁文锋这边后,他能挑选的融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在 VC 领網域。但从数据和算力两方面考虑,最能帮到 DeepSeek 的,依然非 BAT 等科技大厂莫属。
科技大厂取代 VC,成为大模型赛道最有力的投资玩家,也是过去两年行业的新现状之一。微软联手 OpenAI,亚马逊绑定 Anthropic,乃至阿里重注 Kimi,都是这一现状的延伸。
手握主动权的 DeepSeek,究竟会选择谁合作还不好说。但通过率先在主力产品中接入 DeepSeek,一旦梁文锋正式开放融资需求,主动示好的腾讯,无疑先拿到了一个加分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