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汽不敌长安比亚迪,蔚来血亏上百亿,欢迎阅读。
23/09/05
导语
造车、卖车似乎越来越不赚钱了,但好像不是所有车企都这样。
作者丨康琴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别致
1 月 6 日,特斯拉国产 Model 3 和 Model Y 突然大幅降价至历史最低价位,拉开了今年 " 价格战 " 的序幕,随后埃安、蔚来、问界、小鹏、极氪、比亚迪等品牌也通过降价优惠、金融补贴、定金和配置等方面的调整加入了混战。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 1324.8 万辆和 1323.9 万辆,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前提下,同比分别增长 9.3% 和 9.8%。
进入下半年后,从近期特斯拉、大众、凯迪拉克、欧拉、零跑和哪吒等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看,国内汽车市场的 " 价格战 " 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而在这场混战中,国内各大车企的收获究竟如何?
通过对 20 家国内上市车企的上半年财报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依靠价格的变动和新车型的上市,大多数车企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营业收入也出现相应的增长,然而从更重要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指标来看,近半数车企都处于亏损状态,另外还有两家的净利润大幅走跌,扣非净利润层面则是惨烈,只有比亚迪和江铃汽车同比保持正增长。
0
1
上汽赚得还没比亚迪多
具体而言,作为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以 3265.55 亿元继续成为营收层面的霸主,但可惜其净利润只增长 2.5% 至 70.85 亿元,不敌比亚迪和长安,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跌 7.2% 至 56.69 亿元。
上汽的表现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销量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在价格战中利润的大幅减少。
从财报和产销快报中可知,虽然上半年上汽集团的终端零售达到 223.8 万辆,但整车批售却只有 207.2 万辆,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均明显下滑,仅这三者就比造成超过 20 万辆的损失,因此哪怕上汽乘用车和名爵印度等出口及海外基地的销量大幅增长 40.0% 至 53.3 万辆,也没扭转集团销量走跌的颓势。
为了在国内激烈的价格中保住销量,上述三家合资公司还都对旗下产品售价进行了大幅调整,导致它们上半年为集团贡献的净利润之和只有 11.03 亿元,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在集团海外整车销量迅猛增长带来丰厚利润的前提下实现。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及海外新能源市场均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上汽的新能源销量却同比下跌 5.3% 至 37.2 万辆。
营收仅次于上汽的比亚迪,则是榜单中为数不多各项指标 " 全优 " 的车企之一,汽车销量、营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实现大幅增长。
尽管,会有不少人对将比亚迪称为 " 车企 " 有意见,毕竟其除了汽车及相关产业外,还有手机部件、组装和其他业务,但近两年随着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在集团中比重不断增加。
根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财报,在 2601.24 亿元的营收中,2088.24 亿元是来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同比增长 91.1%,手机及相关业务的营收只同比增长 24.4% 至 510.90 亿元,换言之前者为集团贡献超过 80% 收入。
同时,依靠元 PLUS、宋 PLUS、唐、汉、海豚和海豹等车型,陆续登陆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比亚迪的出口销量也水涨船高,海外市场的营收也同比增长 92.9% 至 644.10 亿元。
正是在汽车和手机业务、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已经达到 109.54 亿元,领先上汽集团近 40 亿元,看来今年比亚迪大概率再次超越后者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上市车企。2022 年,比亚迪以 166.22 亿元超过上汽集团的 161.18 亿元,首次获此殊荣。扣非净利润方面,比亚迪也同比增长 220.0% 至 96.95 亿元,远远超过上汽的 56.69 亿元。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为 125.6 万辆,而全年销量目标将突破 300 万辆,即便综合价格战的因素,在高端品牌腾势和方程豹的加持下,今年其净利润也许会突破 200 亿元的门槛,又一次刷新自身的最高纪录。
而且不仅是比亚迪,长安汽车上半年的净利润也超过了上汽集团,同比增长 30.7% 至 76.53 亿元。
可若从扣非净利润来看,上半年长安汽车只有 15.09 亿元,同比下跌 51.3%。
这两者之间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对深蓝汽车的持股比例变增加至 51.0%,后者从联营企业转为子公司核算,从而对其形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了 50.21 亿元的收益,这是非经常性的损益,不具备可持续性。由此来看,长安汽车的压力其实并不比上汽集团小。
除了上汽、比亚迪和长安,营收和净利润表现较好的车企,还有理想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江铃汽车和江淮汽车。
其中,作为造车新势力领头羊之一的理想,在 L7、L8 和 L9 三款车型的共同发力之下,上半年共收获 13.9 万辆的销量,营收也创下 474.40 亿元的新高,净利润还迎来上半年的首次转正达到 32.32 亿元,超过广汽集团、北京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等老牌车企,成为榜单中净利润排名第四的车企。
2
蔚来血亏超过百亿
在上述车企营收、净利润乃至扣非净利润都或多或少取得增长的同时,却也有部分车企出现营收走跌或者净利润的大幅走跌,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亏损达到 109.26 亿元的蔚来和净利润均跌去近八成的长城以及东风。
原本,作为专注于新能源赛道的蔚来,应该充分享受到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然而受到产品和产能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其销量只有 5.5 万辆,同比仅增长 7.3%,完全没有跟上新能源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更无法与销量翻番的理想相提并论。
的确,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蔚来 ES7、ET5、EC7 和 ET5T 数款全新车型陆续上市并开启交付,但由于作为销量支柱的 ES6,今年 5 月 24 日才正式迎来基于 NT2.0 平台打造的全新车型并且开始交付,6 月 28 日第二代 ES8 也才开始交付,第二代 EC6 还需等到 9 月 15 日上市,导致今年上半年蔚来销量表现非常一般。
加上为了在价格战中保住份额和清理一部分老款车型的库存,今年上半年蔚来数次对旗下的车型进行采取降价促销、限时权益等优惠措施,使得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大的汽车销售收入明显减少,是以上半年其营收只为 194.48 亿元,同比下降 3.7%。
因为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投入的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支出持续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蔚来的净亏损达到 109.2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 64 亿元,是榜单中唯一一家亏损超过百亿的车企。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 ES6、ES8 和 EC6 三款车完成新老产品的切换,下半年蔚来的销量会明显爬坡,比如 7 月和 8 月蔚来的销量就分别达到 2.0 万辆和 1.9 万辆,已基本走出了上半年的困局,开始渐入佳境。
相比之下,反倒长城和东风汽车更令人担忧。
大家都知道,伴随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同价位的新能源产品,而哈弗 H6 自身转型节奏缓慢,加上合资 SUV 价格的下探,2022 年作为哈弗品牌乃至整个长城汽车销量支柱的哈弗 H6,失去了蝉联多年的 SUV 市场冠军宝座,销量减少近 10 万辆。体量较小的坦克品牌和长城皮卡销量虽有所增长,却根本无法填补 H6 造成的销量损失量。
即便如此,在摩卡 PHEV、坦克 300、坦克 500 和闪电猫等高利润产品的推动下,2022 年长城汽车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依旧分别同比增长 22.9% 和 6.5%。
然而,今年上半年在销量微增 1.2% 的前提下,长城汽车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分别大幅走跌 75.7% 和 63.6%。
对此,长城汽车在财报中称,主要是由于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 ",产品结构调整,基于 2023 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 " 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網域的研发投入 ",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在艰难地度过上半年之后,下半年长城的净利润可能还会面临更大的冲击,因为目前主要的利润来自旗下的坦克品牌和长城皮卡,而近期越来越多车企发布同样定位为硬派越野 SUV 的产品,特别比亚迪汽车旗下将于四季度上市的方程豹豹 5,这些竞品的出现极有可能会影响长城的收益。
至于东风汽车集团更是惨烈,因集团销量占比超过 80% 的乘用车,并且其中自主乘用车和合资乘用车销量双双大幅走跌,上半年集团总销量跌破百万辆至 94.6 万辆。
这直接导致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乘用车销售收入只有 161.1 亿元,同比下跌 19.1%,幸好商用车业务增长 22.7% 至 255.26 亿元,才使得集团总营收还能正增长 3.1%。
但可惜的是,由于作为集团 " 利润奶牛 " 的合资企业的净利润大幅减少,特别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分别减少 17.60 亿元和 15.14 亿元,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也减少 3.65 亿元,仅这三者就共计减少 38.22 亿元,因此今年上半年集团的净利润仅剩 12.7 亿元,甚至比长城汽车还少 0.9 亿元。
必须承认的是,虽说长城和东风损失惨重,但毕竟净利润仍是正数,而赛力斯、小鹏、零跑、北汽蓝谷、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和恒大汽车净利润仍旧是负数,尤其是小鹏和众泰汽车净亏损甚至还比去年有所增加。
综上可知,虽然在价格战的激烈厮杀中,造车和卖车似乎越来越不挣钱了,但好像又不是车企都是如此,毕竟比亚迪、理想和吉利等极少数车企还是能实现全方位的盈利。
康琴
只想跨过山和大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