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这次真急了!东风怒砸500亿,三年内推18款新能源车,欢迎阅读。
东风汽车,字 " 二汽 ",号 " 次子 ",目前新能源板块处境堪忧。
是的,作为车企 " 国字辈 " 的二号人物,东风汽车近年来给大家的感觉是 " 很努力 ",但实际的影响力和销量成绩,却一直不理想。
看着竞争对手纷纷摆脱 " 中年危机 ",东风汽车越来越坐不住了。就在昨日,东风汽车宣布了新的战略。
8 月 16 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新能源 " 跃迁行动 ",未来 3 年,东风将在自主新能源领網域投入 500 亿元,推出 18 款自主新能源车型。
目前,东风自主乘用车有东风、岚图、猛士三大品牌,其中东风品牌下又有东风风神、东风 e 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在管理体制调整后,风神、e π 和纳米将由集团一体化管理。
此外,东风还立下了 flag ——2024 年实现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 100% 电动化,到 2025 年实现新能源车年销量突破 100 万辆。
100 万辆无疑是个宏大目标,而这个数字还做了划分,其中东风品牌三大系列新能源要突破 70 万辆,自主品牌出口销量占比不低于 10%。
换个角度来看,东风汽车砸下的钱越多、立下的目标越大,恰恰也证明了它越着急。
东风汽车为什么着急?或许可以分为 " 内部 " 和 " 外部 " 两个角度去看待。
首先是内部因素,东风汽车新能源板块的最大希望,无疑是岚图,但背靠大树的岚图,表现却一直不温不火。
数据显示,2022 年岚图年销量为 1.94 万辆,平均月销量不足 2000 辆,与年初制定的 4.6 万辆(年中调整为 3.1 万辆)年度目标相去甚远,部分媒体将岚图比喻为 " 巨婴 "。
今年岚图的情况好了一些,1-7 月累计销量为 18443 台,并且连续 5 个月销量突破 3000 台,但这却是补贴降价下的成果,来之不易。
岚图的产品定位是高端新能源车,但品牌形象上一直难以说服消费者,岚图车型对标理想,但与理想不同的是,岚图 " 没有故事可讲 ",产品缺乏亮点。
不争气的岚图,让东风汽车不得不调整战略,毕竟时机不等人。
其次是外部大环境因素,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可用火爆来形容,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外,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突破自己的交付量记录,如理想破 3 万、蔚来破 2 万。
另一方面,自主大厂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同样拿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埃安、极氪、腾势都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尤其定位高端的极氪、腾势,都实现了月销量连续破万。
有句话说得好:倘若对手都在进步而自己在原地踏步,那么自己就等于是退步。
今年初就开打的价格战,也让处在边缘的新能源车企举步维艰,像岚图这样的品牌,别人降 1 万 2 万,它就得降 3 万 4 万。
车企们也知道,降价最终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但没办法,眼前都活不下去了,又如何管得了以后?
从此次东风汽车的动作,可看出它依旧十分关注 " 量 ",从内卷的当下来看,要想取胜," 质 " 才是关键。
新能源车的 " 质 ",可理解为产品力,细分来看是三电技术、智能化表现以及综合品质,在 " 下半场 ",造 10 款平庸的电动车,不如造 1 款出色的电动车。
具体的例子当然是理想,在理想 ONE 火了之后,理想便抓住时机迅速复制爆款,这才有了 L7、L8、L9 组成了的产品矩阵。
目前岚图三款车型虽覆盖了轿车、SUV 和 MPV 领網域,但并没有拿得出手的爆款,因此在大家眼里岚图一直在 " 试错 "。
从 " 跃迁行动 " 来看,东风未来的新能源车还将覆盖到主流电动化市场和小型纯电市场。可令人担心的是,东风汽车摊子铺得太大,会不会 " 忙 " 不过来?到头来精力更加分散。
另外,下半场的关键词是 " 智能化 ",小鹏、理想、蔚来、华为等,已经把自动驾驶的战火烧到了城市辅助驾驶上,如小鹏 XNGP 年底开通 50 城、阿维塔 / 问界 NCA 年底开通 45 城、理想 NOA 年底开通 100 城。
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东风旗下的岚图均未崭露头角,未来投入的 500 亿元该怎么花,东风真的要好好想想了。
燃油车时代,东风确实是可以坐 " 主桌 " 的重要角色,但新能源这场大地震,却把它无情地从中心震到了边缘。
拿今年 1-7 月份的成绩单来说,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长城、广汽自主、上汽乘用车均实现了销量上涨,唯独东风自主销量同比两位数下跌。
放大到整个东风集团来看,更加困难的是两大利润奶牛——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上半年销量同比也是两位数下滑,因此东风集团不得不寄希望于自主新能源板块。
作为大型央企,东风或许还有试错成本,但留给它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