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LV最赚钱的不只是包,还有它家的钱,欢迎阅读。
元气森林、喜茶等新茶饮,伯纳天纯、帕特等宠物食品,GXG、小 CK、勃肯鞋等服装鞋帽……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 " 金主 " ——路威凯腾。而这家投资机构背后,有着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 LVMH 的身影。
作者 | 路春锋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解一帆
今年 5 月,喜茶与意大利奢侈品品牌 FENDI(芬迪)官宣携手出圈。
随后," 人生第一个 FENDI 是喜茶给的 "" 距离全款拿下 FENDI 最近一次 ""19 元全款拿下 FENDI 入门款 " 等话题迅速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并登上热搜。就连小米集团的雷军也在微博转发了相关动态。
这个热闹的营销背后,离不开一只低调的消费私募基金——路威凯腾(L Catterton),它背后就有全球奢侈品集团—— LVMH 的身影。
2021 年 7 月,路威凯腾参与了喜茶 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两年后,在路威凯腾全球机遇团队(Global Opportunity)的帮助下,喜茶与 LVMH 集团旗下意大利奢侈品牌 FENDI 跨界合作,推出联名茶饮。
▲(图源 / 视觉中国)
在中国,元气森林、宠物食品品牌伯纳天纯、" 奢侈品电商第一股 " 寺库,男装品牌 GXG 的母公司慕尚集团、奥特莱斯运营商砂之船等,也都曾接受过路威凯腾的投资。
LVMH 的 " 赚钱机器 "
路威凯腾是一只活跃在全球的私募基金,它的投资集中在消费领網域。
最近,电影《芭比》全球热映。影片中,女主放弃香奈儿,换上一双舒适的勃肯鞋 ( Birkenstock ) ,被视为她从 " 芭比 " 到 " 人 " 的重要转折。
戏外,这双丑丑的凉鞋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不仅引得各奢侈品牌争相推出类似款型的产品,同时,勃肯鞋的制造商 BIRKENSTOCK 也在德国柏林斥资 1.27 亿美元(约合 9.2 亿人民币),建设了一间新的生产工厂。
而伴随着勃肯鞋的火爆,该制造商的实控人,私募股权机构路威凯腾,也正与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合作,计划将 BIRKENSTOCK 在美国上市,估值或近百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路威凯腾背后的 LP(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伙人,指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出资人),就有贝尔纳 · 阿尔诺家族持有的大型奢侈品集团—— LVMH。消息一出,让不少网友直呼:"LVMH 最贵的不是包包,而是钱本身啊!"
回顾路威凯腾的历史,2016 年 1 月,由 LVMH 旗下的私募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机构 L Capital,和美国私募投资公司 Catterton 等联手成立。据当时报道,LVMH 及阿尔诺家族控股公司(Group Arnault ) )持有路威凯腾 40% 的股权,其余 60% 股份归属于路威凯腾的合伙人。
其实,LVMH 与 Catterton 的渊源颇深,在 1998 年后者成立之初,LVMH 就是其基金的投资人。
此外,Catterton 本身也颇有名气。其合伙人包括美籍华人朱迈贤(J. Michael Chu)等三人。其中,朱迈贤曾在印尼首富林氏家族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第一太平洋工作过。该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曾投资过不少个人消费品企业。
如此背景,也让路威凯腾具备较强的赚钱能力。
2013 年,路威凯腾的前身 L Capital 以 3 亿元换取了 " 眼霜第一股 " 丸美股份 10% 的股权,成为丸美的第二大股东。2019 年丸美上市后,路威凯腾陆续减持。据投资界报道,截至目前,路威凯腾已从丸美身上至少获利 17 亿元。
此外,中高端女装品牌卓雅(JORYA)的母公司,同时也是小 S 和孙红雷等明星投资过的欣贺股份,也曾在 2011 年底,作价 3.38 亿将 7% 的股权卖给后来的路威凯腾前身 L Capital。虽然,欣贺股份未能如双方预期的那样按时上市,但在 2018 年 1 月,欣贺国际还是以 5.18 亿元的价格将股权收回。一来一往,路威凯腾又赚了 1.8 亿。
最近几年,路威凯腾还投资过韩国潮流眼镜品牌 Gentle Monster(GM 眼镜)、丹麦时尚品牌 GANNI、美妆科技公司 ODDITY,以及法国潮流品牌 A.P.C. 等。
在中国,很多消费公司都曾接受过路威凯腾的投资。
▲(路威凯腾部分参投的中国企业。制图 / 市界)
所以说,无论你买的是喜茶、元气森林,还是 GXG、GM 眼镜,一部分钱都会流进 LVMH 的包包!
发力中国市场
回顾路威凯腾的投资历程,在 2020 年之前,它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并不多,轉捩點发生在 2021 年。
" 之前,路威凯腾负责亚洲业务的管理合伙人来自印度,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关注较少。" 一位业内人士对「市界」表示,当时,路威凯腾也仅在上海设立了办公室。
2020 年初,曾在私募股权巨头 TPG 供职近 20 年的陈悦(Scott Chen)加入路威凯腾,任职亚洲区管理合伙人,路威凯腾在中国的投资团队也随之得到了壮大。紧随其后,其在北京办公室也于 2021 年正式开张。目前,其北京团队成员也超过 30 人。
" 他(陈悦)一直专注于医疗消费领網域的投资,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也不想错过中国的投资机会。再加上他本人也是华裔,清楚地知道中国市场要怎么看、项目怎么投、哪些可以结合公司全球化的优势去发挥。" 熟悉路威凯腾的业内人士表示。
「市界」注意到,2020 年以来,路威凯腾已在中国投资了喜茶、元气森林、伯纳天纯、帕特等十几家公司。
此外,丹麦服饰品牌 GANNI 进入中国,也都由路威凯腾帮忙操刀运作。
深入中国市场的路威凯腾,其部分投资也曾遇到退出难题。
一般来说,基金在入股后 3-5 年,通常都会通过上市、股权赎回等方式退出。但在路威凯腾早期投资的一些公司中,至今仍能找到它的身影。
例如 2016 年投资的慕尚集团。在慕尚 2022 年财报中,路威凯腾仍持有 38.27% 的股权。据华丽志报道,当年,路威凯腾和另一家投资机构 Crescent Point,耗资近 30 亿人民币,间接购入了慕尚 70% 的股份。这使得 GXG 成为路威凯腾在亚洲唯一持股超过 51% 的品牌。
不过,慕尚在 2019 年顺利上市后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特别是主品牌 GXG 的发展也遇到瓶颈。财报显示,GXG 在 2019-2022 年,收入分别为 23.56 亿、21.06 亿、21.51 亿和 18.47 亿元,呈下滑趋势。最近 3 年,慕尚的收入分别为 28.62 亿、26.95 亿和 23.26 亿元,也与 GXG 一同下滑。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路威凯腾此时卖出所持有的股权,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路威凯腾还曾推动慕尚和澳大利亚运动品牌 2XU 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并由慕尚控股,借此帮助 GXG 从男装拓展到运动时尚领網域。不过在 2020 年底,慕尚与 2XU 还是选择分道扬镳。
" 消费,对抗周期的赛道 "
与其他产业基金(CVC)不同,路威凯腾一直以 " 垂直于消费 " 的面貌示人,也不愿被定义为传统的产业基金。
" 我们不追风口,也没有通常意义上的 CVC 的一些理念,我们就是一个垂直于消费的基金。" 接近路威凯腾的人士强调:" 路威凯腾只看消费,所有跟消费有关的细分赛道,比如美妆、食品饮料、消费医疗、宠物、健身、消费科技等都会关注。"
不过,近年来消费投资也面临着不少困境。特别是退出侧,A 股和港股都变得更严加格。此外,比重逐渐增加的政府引导基金,更偏好制造业、硬科技等领網域的企业,也对消费基金的投资方向产生影响。几重因素叠加,消费投资整体偏谨慎。
而以投 TMT 和消费领網域著称的美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就更加力不从心。部分美元基金已经开始裁员," 知名投资机构降薪 20%、裁员 40%" 等小作文不断从业内传出。
变局之下,美元基金们也开始求变——组织架构拆分、加强本土化、试水人民币基金等举措,几乎是他们紧抓中国投资机会的共同选择。
今年 6 月,投资过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等中国企业的巨头红杉资本,宣布了拆分计划,其将在 2024 年 3 月 31 日前实现美欧、中国、印度 / 东南亚三大区網域各自完全独立,采用不同品牌运营。全球顶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KKR,也在同月宣布,对亚太区私募股权团队进行重大重组。
去年 5 月,资产规模逾 8000 亿美元的汉领资本宣布,获得了上海市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资格,可以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私募股权市场。
路威凯腾也在去年 8 月完成了首只人民币基金的募资,首期规模 10 亿元人民币,落地在成都高新区。
" 消费,是可以对抗周期的赛道。我们与成都合作,也是因为它整个城市的基因就与消费有关。此外,偏产业的 LP 也更懂消费,更加认可消费。" 前述接近路威凯腾的人士表示。
" 募集完人民币后,我们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投资也变得更加灵活,版图也更大更深入了。" 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