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烟花商贩的新年冒险,欢迎阅读。
今年的烟花主打一个炸裂感。1088 发的 " 千里江山图 ",名字诗意,一上天就没了节奏和美感,像炮弹。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网红,跨年前 10 天就卖爆了,甚至需要预约。零售价三四千,网上叫价 1800,马上有人回," 来二十箱 "-- 许多人着迷于一分钟燃烧 150 元的刺激。
跨年那天,到处都是气势汹汹的轰鸣。在江苏盐城的公园,声音盖过了附近巡逻的警笛。山西太原一小区烟花直接命中居民楼,幸好外墙和玻璃无损。警方通报,浙江台州两男子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燃放加特林。
" 一位烟花生产商对此有自己的理解,雨天要带伞,夜行要带刀,今年更需要烟花。" 看到其他烟花厂都在联名奥特曼、和平精英,他也和白酒公司做了联名款。元旦一过,烟花生意链上,炸出了更多小厂、杂牌和野生军。
文|徐巧丽
编辑|陶若谷
来源|极昼工作室(ID:media-fox)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跨年夜
晚上 7 点,武汉府河边三车道堵成了单行道,拦住车流的是囤在路边的烟花。水母派对、加特林、精彩三分钟,一箱一箱往盘龙大桥下的府河江滩上运。" 这真、真敢冲啊。" 王强看到警车都被堵了,说话有些结巴。城里本是禁放区,但到处都在炸鞭。他说的是 2023 年最后一天,王强车上也放着三箱加特林,正要去送货。
客户是一群在武汉没有家的人,鱼塘边上,18 个人围上来。牵头的是个 00 后,福建人,在这里做了五六年机电销售。陕西、安徽、河南都待过,打男生常干的体力工。去年,他放了好几场烟花,图个开心,为个自由。今年,他和同乡一起跳到车顶,握紧加特林,对准黑黢黢的鱼塘喊," 去你妈的生活!"
王强骂他们显眼包,送完已经 11 点。又遇上四个学生要买 300 块烟花,水母派对买不起,加特林没买到,就弄点仙女棒,还要他打折,30 公里送过去,他说 " 干脆你买点气球得了 "。凌晨 1 点,凉皮店老板敲门,拿走 1000 多块钱货,转头就在院子里放。朋友也来了,月薪 2000,一晚上就花了 1500,过后又问他借生活费。就这样,跨年那天王强见证了 40 多单的疯狂,每个人都蛮横得像是 " 今天必须放,不放浑身不自在 "。
跨年夜,人们放烟花庆祝新年。图源自东方 IC
跨年前两天,看见抖音上到处都是放烟花的,王强感受到了流量的召唤。今年,烟花生意链上的人都嗅到了不寻常。江西一位生厂商说,烟花和淄博、哈尔滨一样,都是便宜又热闹,也会火。安徽一位零售商的经历更为直观,去年 12 月 26 日," 法工委主任呼吁烟花解禁 " 上热搜那天,电话一窝蜂打到了他的小店。
王强的跨年最后一单在凌晨 4 点,来自一位宝妈。不知从哪儿,她看到了商机,到处找渠道,问到了王强,连夜拿了 5000 元的货。王强父母经营武汉某镇上一家超市,规模做大了,包揽了下辖几十个村的生意,烟花也卖了四五年。2022 年,那地方禁鞭,连带烟花也不让卖,生意变差了——以前谁家做大小事,烟花都是 1 万起步。
超市利润低,赚钱主要靠酒席,烟花也是其一。去年 10 月,家里想出个主意,在 10 公里外的地方(属另一个行政区管辖)租一个小院,开家新店。那个区不禁鞭,新店就交给了王强。他今年 27 岁,12 岁就跟着父母打工,哈尔滨、广东都跑过。父母开超市后。他靠着家里过安逸日子,对生意不怎么操心。秋天的烟花订购大会,谁都觉得今年生意好,囤几十万、上百万的货,他和母亲拿了 5 万,怕政策风险。
怕什么来什么,跨年前三天生意多,他回老店帮忙,来了个生人,讲了句行话," 有没有鞭?" 他说有,没几分钟穿制服的就来了。他归结为自己没经验,往常开超市,听见生口音,母亲心里就有数。
接手新店后,他专做批发,也规避了风险," 我在不禁鞭的地方批,他们(找他拿货的人)在禁鞭的地方卖,他们有风险,我没有。" 但为了做元旦生意,跨年前一天,他又从新店偷偷拿了货到家里,都是网红产品,加特林、孔雀开屏、精彩三分钟,一天卖了三四万。
新年之后,找他拿货的零售商,据他统计,10 个有 9 个是批发去卖的,多是中年男性,游泳部的经理,给新房装修衣柜的师傅。王强介绍,大厂生产的烟花只卖给有经营许可证的,入局的新人就从小作坊进杂牌货。
" 那些人胆子大。" 他继续解释,短视频平台上,进价 8 块一个的杂牌加特林给网友起初卖 80,很多商家囤了几千箱卖不出去,就开始压价,12 块一个,15 块一个,还全国包邮——对没有经验的入局者来说,经济风险非常高;而且,易燃易爆品快递禁运,从网上发货法律风险也高,非法储存也会被查。
王强告诉下游零售商别在网络渠道卖,烟花发快递需要道路运输许可证,网上卖烟花的基本没有这个证。可商贩们耐不住心痒,接了个河北的单,想发快递。他劝说,为那几个钱再留个案底,影响孩子考公,多划不来。
" 风浪越大,鱼越贵 "
大家都相信,今年是烟花的旺季。一位生厂商去年暑假接到了来自浙江诸暨的订单,立刻明白了今年的风向——诸暨是珍珠养殖地,出于环保需求,许多年没让放烟花了。
去年 10 月,从湖南浏阳的生厂商那里,王强也听说今年要 " 解禁 "。看现在的势头,王强喜忧参半—— " 解禁 " 总是件好事,但所有人都在卖,价格就打下来了,挣不着钱了。" 风浪越大,鱼越贵。" 他用了《狂飙》里的台词。
在链条上游,烟花生厂商文伟同样被市场需求震撼。多年不联系的高中、大学同学都冒出来,催他零售,从 12 月初催到 1 月 6 日。同学约他 " 谈谈业务 ",实则是想搞烟花,问他有什么路子。
他家在江西上栗,中国四大烟花爆竹主产区之一,家里有一家烟花工厂专做外贸。他在上海做过金融,涉足过 P2P、碳中和,瞧不上实体行业,但去年的烟花市场让他知道," 成本 3 万的烟花,纯利润能到 5 万 "。去年 3 月,他开了一家烟花公司,将自家外贸厂里的烟花转向内销。
文伟介绍,烟花的利通常只持续三个月,从 12 月到 2 月,卖出全年生产的 80%。行情炒得像股票,三四天一涨,在春节前一个礼拜达到峰值。烟花公司本身靠炒行情生存——在全年最便宜的时候买入最有潜力的烟花,到这三个月再卖出去。
去年他觉得仙女棒会熱賣,但今年仙女棒无人问津," 今年流行纸管礼花,效果更丰富,花型更大 ",文伟说," 以前没人会花 4000 买一个烟花。"
王强跨年夜送货现场。讲述者供图
安徽安庆的陈小山专卖网红烟花。" 今年更喜欢有劲,还带特效的加特林。千里江山图和一两千的米兰之夜也有很多人要。" 陈小山对网红有自己的看法,有祈福性质的 " 成功上岸 "" 生财有道 " 复购率很高,他还做了一款套餐 " 男人至死是少年 ",马上戳中了男性卖点。
他瞄准的是网上生意。以前他开游乐场,偷偷卖仙女棒,去年 10 月,合伙人说要赶上 12 月的旺季,才正经开了店。临近元旦,店外每天都排了十多辆车,浙江人跨省跑到他这里买。但没过几天,他的抖音和小红书都被禁言," 没准是同行举报。" 陈小山猜测。熬过禁言期,他又开起直播,粉丝才 60 多个,又被叫过去教育了一通," 他们说这个东西不准在网上宣传。"
新年过去六七天,互联网上的风向又有一番微妙的转变。先是上海迪士尼因 " 空气污染 " 连续三日取消烟花秀,然后三家快递公司涉嫌违规快递烟花被约谈,十个旅游城市回应禁燃政策不变。信号传到安庆小城,本地资讯网干脆划了重点," 在朋友圈售卖烟花爆竹,交易地点不是指定销售地点,包括送货上门这种方式,不管有无销售许可证都涉嫌违法。" 被教育回来后,陈小山的合伙人转发了这则资讯。
文伟担心网络商贩动了自己的利益,影响他少走几车货,他发了个帖子,说 " 送货上门的都是骗子 ",结果评论区涌进很多 " 野生军 " ——没有销售许可证的货贩子。他一个个点举报,最后,他的帖子被人举报了。
在文伟的经验中,以前客户进货,他要请客户吃饭,客户只交定金,过完年再付尾款。今年,客户签一个单子就拉走 5 车 10 车,要的都是现货,付全款。这几天,他说浏阳的烟花道路运输许可证停止核发了,认准了是那些网上发快递的 " 野生军 " 造成的。
文伟发的帖子底下全是货贩子。讲述者供图
" 更要彰显自己过得好 "
王强的烟花群里,最近,零售商们在琢磨能否做个 " 联盟 ",接外省的单子,不走快递物流的渠道,跟那些 " 野生军 " 抢一抢生意。实际上,烟花商贩几乎都离不开网络渠道宣传,只不过像王强这样,蹲在微信上靠人际推广的,比在抖音上直接卖,风险小一些。
武汉是个禁不了鞭的地方,王强靠着这样的念头做生意。他们镇子上有个传统,每年由 8 个有地位的人牵头,从初五开始摆酒,使劲放鞭,彰显自己的身份。
谁家放多少鞭,村里人都知道。" 别人放 50 个炮,你家放 20 个,你家今年混得不行。别人结婚放 3 万块,你家放 1 万,你这婚结得不行。" 王强奶奶就是传这些信息的老大,整天在村头闲聊,这家孩子还没找着工作,那家媳妇长得不咋地。去年,73 岁的奶奶放了 5000 块烟花。分家时,她归小儿子管,但小儿子爱赌,老婆被他赌离了婚。小儿子没钱不回家,为了给小儿子挣面子,她掏出了老本钱。
王强对烟花不感兴趣,他和妻子 2022 年结婚,按规矩要 " 大放 "。去年叔叔家放了他家没放,今年轮到他们,父母商量,得放上几十个烟花。但这钱王强不愿意出,作为住在市里的年轻人,他没有啥面子不面子的," 谁当家谁安排,谁安排谁出这个钱。"
烟花生意总体来说还是人情社会的产物。销量最好的是山东、河南和粤北地区,因为出去打工的人多," 过年回家,需要什么东西证明自己今年赚到钱了,最直接的就是烟花。" 文伟说。
据他介绍,烟花是个准入门槛高的封闭行业,有人去文伟厂里看货,他要先给客人一包散烟,走的时候再给一条中华。他认识一个烟花厂的女儿,从澳洲回来接班,吐槽烟花行业没文化、学历低、固执,后来接触久了,发现这里面利润可以。
文伟对今年的疯狂有另一番理解," 雨天要带伞,夜行要带刀,今年更需要烟花。" 这句营销号的标语被他视为做生意的圭臬。" 往往过得不好的时候,更要彰显自己过得好。" 他看到其他烟花厂都在联名奥特曼、联名和平精英,他也和白酒公司做了联名,取名 " 最春风 "。
对年轻人而言,烟花和面子无关。一位 2023 年的应届生在西安跨年时,偶遇了一场烟花秀,她形容那一刻的感受," 烟花盛开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那是我的一年,烟花消失的瞬间,2023 结束了。" 她的 2023 年很失败——经历了失业、失恋,9 月份,第二次教师资格考,比第一次低了 26 分。今年春天,是她第三次考教资的时候,在烟花面前,她祈祷自己成功上岸。
刚刚过去的新年。图源自东方 IC
这几天,王强感觉到风头紧了。原本听信浏阳厂商,觉得今年肯定会大卖,这下也变得不确定了。农村生意难做,只有 200 户以上的大村,才会进不到一箱的烟花。经营小卖店的都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骑着三轮车来进些米面粮油,不会买烟花。他外婆也开了小卖店,去年拆迁,她还想进一些生活用品,拿到安置小区去卖。
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好在王强还有方法联系到他们,跨年后,有朋友找他买 10 箱加特林,就为了玩。王强不想限定在农村,他要把烟花生意进一步做大,今年,他也进了几百个 " 千里江山图 ",瞄准了那些土豪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