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主摄35mm!vivo X200 Ultra影像实测:放弃一英寸却赢麻了?,欢迎阅读。
算上三星,今年的手机市场已迎来四台 Ultra。作为最后一台超大杯产品,vivo X200 Ultra 也算是给今年的手机影像之争画上了句号。雷科技显著感受到,今年影像旗舰们的竞争点从硬體逐渐转变成軟體算法,从能不能「拍到」进化到能不能「拍好」。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那么,vivo X200 Ultra 的影像实力到底如何?接下来就跟雷科技一同进入深度体验环节。
要说此次 vivo X200 Ultra 最大的改变,莫过于这颗原生焦距 35mm 的主摄,这也是除努比亚外,第二家采用 35mm 焦段为主摄的手机厂商。可能很多读者不太能理解,35mm 主摄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我这里以个人的见解为大家详细解析一番。
目前主流手机的主摄焦段为 23/26mm,而 vivo 此次使用的却是 35mm,这两个焦段在摄影中也十分常见,这两个焦距分别在 APS-C 画幅和全画幅中代表同一个视角,而它们之间的转换系数就是 1.5。也就是说,等效 23mm 主摄的 1.5 倍放大正好是等效 35mm,顺带一提,X200 Ultra 的这块底和一英寸底的换算系数也差不多是 1.5。
是的,vivo X200 Ultra 的主摄传感器尺寸仅有 1/1.28 英寸,与真正的一英寸底相比有一定的距离。至于为何不实用一英寸大底,其实也很简单,在等效焦距为 35mm 的情况下将主摄更换为一英寸的大底传感器,就需要一颗物理焦距达到 14mm 以上的镜头,这个体积放在手机上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原本凸起就严重的镜头模组直接进化成「火山口」。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X200 Ultra 在同样拍摄 35mm 照片时,可以用满一整块 CMOS 和全部的镜头,从而获得更好的成像表现和更高的像素量。
至于 vivo 选择使用 35mm 作为主摄的原因很简单:这个焦段最接近人眼视野,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让人更关注所拍摄的具体画面和情景,而不是去关注夸张的透视角度,有很强的器材脱离感。
在摄影行业中也是如此,35mm 焦段的适用性非常广泛,像风光、人像、扫街、特写等题材都能使用它来记录,35mm 更符合摄影师的使用习惯,相比 23mm 作为主摄使用频率更高。
从两张对比图中可以看到,得益于这颗 35mm 焦段的主摄,让我在构图时不必过于靠近或是远离物体,也能更专注画面的主体,排除了不必要的杂乱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发布的几款主打影像的机子,不管主摄尺寸是不是一英寸,都可以通过单击焦段按钮的方式切换至 35mm,这也说明厂商们是认可这个焦段的。
既然大家都知道 35mm 焦段是个好东西,为什么目前就 vivo 和努比亚在沿用呢?除了我前文提到的厚度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35mm 焦段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想要用好它的难度远高于传统的 24mm 焦段。更长的焦段意味着后期裁切的空间更小,构图方面的难度也会增加。
更加致命的是,主摄更换为 35mm 后就意味着从 14mm 的超广角到 35mm 之间的这一段焦距是完全空白的,哪怕大多数用户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几次超广角,但作为一款定位影像旗舰的产品,不应该犯这个基础错误。
那么 vivo X200 Ultra 是怎么解决这个缺陷的呢?它们用了一个简单但好用的办法。
首先,vivo X200 Ultra 的主摄和超广角传感器为同一颗索尼 LYT-818 ,完全一致的传感器意味着其在画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基于这一特性,vivo X200 Ultra 的超广角镜头是可以通过单击焦段按钮从 14mm 直接切换到 28mm,实测在画质上几乎没有缺失,从而弥补了 14-35mm 焦段之间的空缺。
而且实际体验下来,这颗 1/1.28 英寸和友商的一英寸传感器在画质层面的差距并不大。事先声明,这不是为 vivo 开脱。但我不得不承认,比起死磕一英寸传感器,两颗 1/1.28 英寸的组合在手机拍摄上的体验要好不少。
主摄传感器尺寸变小所腾出来的空间可以让手机拥有一个真正顶级的超广角镜头。虽说目前绝大多数用户使用超广角镜头的次数极低,但不得不承认 14mm+35mm+85mm 的三摄配置是当下最完美的组合。
当然,倘若机身内部空间再大一点,能够再塞入一颗 50mm 的独立人像镜头,那么 vivo X200 Ultra 就是我心目中的影像机皇,没有之一。
但看到这里,肯定又有读者想问,作为一台定位 Ultra 的产品,没了一英寸传感器,它还能叫 Ultra 吗?
多说无益,我们直接从样张开始剖析。
配合 vivo X200 Ultra 自带的人文街拍模式,这颗主摄无论是在光线极佳的场景还是一些大光比长焦都能带来出色的光影过渡。(可惜近几天广州天气一天比一天差,难以发挥出它的全部实力。)
在正式聊长焦前,我想简单吐个槽,去年发布的 vivo X200 Pro mini 一直是我的主力机之一,它的影像规格其实不差,甚至能跟一些旗舰手机掰掰手腕,但它一直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算法介入太过明显。
以长焦镜头为例,当 vivo X200 Pro mini 超过 70mm 的原生焦段后,算法就会直接介入其中并对画面进行「优化重算」,图片的清晰度确实是上去了,但真实性却下降了不少,肉眼一眼就能看出算法痕迹。
而 vivo X200 Ultra 的长焦算法有了明显进步。
无论是 85mm 的原生焦段还是更进一步的 135mm,照片也没有出现丝毫的涂抹感,看起来尤为自然。
此外得益于深吸收蓝玻璃和镀膜技术和更新版 GLC2.0 天文镀膜,vivo X200 Ultra 在夜景下,其自研 V3+ 影像芯片显著提升了色彩呈现能力,确保低光环境下也能输出一张观感丰富的样张。
在发布会上,vivo 隆重介绍了 vivo X200 Ultra 的第四颗镜头——蔡司 2.35 倍增距镜,顾名思义,它能够进一步提升长焦镜头的画质表现。
至于为什么选择 2.35 倍,因为在搭配 X200 Ultra 原生 85mm 长焦的情况下刚好就成了一颗等效 200mm 的镜头。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使用增倍镜)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未使用增倍镜)
实际测试下来,在 200mm 端时,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使用增倍镜和没使用的区别,无论是画面的亮度、整体的纯净度还是色彩都有了明显提升。
如果你想拍摄更远的景物,借助这颗增倍镜也能实现,另外它还提供了 2 倍 400mm、4 倍 800mm、8 倍 1600mm 这三种常用倍率,最高可以达到 5406mm。
在 800mm 的情况下,虽说物体的背景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算法和锐化痕迹,但被摄主体本身的细节保留相当完整,「91B」的字样清晰可见。
而到了 1600mm,这个画面就不用我过多解析了,我原本也对这个极端的望远场景不抱多大期望,但 vivo X200 Ultra 起码做到了「拍到」,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说完优点,我必须来说一说它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明显的手感和重量问题我这里就不过多阐述,毕竟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装上增倍镜的 vivo X200 Ultra 成了一台手感无比怪异的「相机」。
而最让我不满的点是防抖问题,用过相机的读者们应该都知道,当镜头的焦段超过 135mm 后,如果镜头和机身都没有防抖功能的话,成片率会大幅降低,显然 vivo X200 Ultra 既不可能给这个增倍镜做防抖,也不可能在机身塞入什么五轴防抖系统。
所以导致我在使用增倍镜时,手持 200mm 焦段还勉强能用,一旦焦段提升到 400mm 就必须要上三脚架稳定机身了。因此与其说这个增倍镜是「演唱会神器」,不如说它只是一个能带来一定新鲜感的大玩具。
当然,如果你确实有一些拍摄日出日落、拍鸟的需求,又不想花大价钱去专门买个超长焦镜头的话,用 vivo X200 Ultra 搭配增倍镜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噢对了,既然提到了增倍镜,就不得不说一嘴 vivo 此次为 X200 Ultra 配备的摄影搖桿了,在整体外形设计和功能上它与友商的摄影搖桿大差不差,同样的实体快门按同样的可调节参数的波轮、同样的内置电池以及同样的滤镜转接环。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vivo 并没有像友商一样给这套搖桿做一个单独的 UI 界面,在情绪价值方面还是差了点意思。
作为摄影发烧友,小雷一直十分看重手机的 RAW 拍摄能力,早些年唯一能让我满意的只有 iPhone 一家,但年初发布的几款影像旗舰在这方面的进步已经远超我的预期。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那么 vivo X200 Ultra 在这方面做得如何呢?从对比图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SuperRAW 所保留的色彩信息远比 RAW 檔案好很多,能够回拉出更多的色彩细节;对于一些高对比场景,我更推荐使用这一格式。
但 SuperRAW 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张 1250 万像素的 UltraRAW 格式照片占用储存体积在 40M 上下,如果像素全开(5000 万像素),体积就会飙升至 70M 左右。
除了静态拍照方面,vivo X200 Ultra 在录像方面的更新也不得不提,不过受限于图文的展现方式很难体现出它的优势,如果读者们感兴趣的话,后续我会让负责视频的同事们对它的视频功能进行深度体验和剖析。
vivo X200 Ultra 的特性就决定了它的周边配置没有太多可聊的地方,这里简单罗列一下: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2K 分辨率 120Hz 蔡司大师螢幕、6000mAh 电池、90W 有线充电 +40W 无线充电、卫星通信等等,旗舰机该有的配置它都有。
如果单看参数的话,vivo X200 Ultra 相比上一代的提升并不大,但主摄焦段的变化、算法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更专业的视频规格以及多样的玩法让它变得更专业且更 Ultra。
不过大家也能看出,vivo X200 Ultra 显然不是为普通用户打造的标准旗舰,而是为专业摄影师、影像创作者,以及追求极致影像体验用户打造的「移动影像工作站」。
当然,vivo X200 Ultra 的周边配置也证明它是一台彻彻底底的顶级旗舰手机,不管你是需要超强的影像、旗舰的性能还是更专业的螢幕,它都能够完美满足你的需求。
不知不觉,移动影像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硬體进化的步调日趋放缓,想凭借硬體方面的迭代更新做出让人惊喜的产品相当困难。大部分厂商开始更改自己的研发角度和方向,不再以堆参数为重点,而是从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出发,以使用者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
以后我们评判一张照片的标准也不再是依靠亮度和画质,而是用能打动人、有生命力的特性让影像得到升华。如何提升照片的主观价值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未来的好照片,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好照片可能不是同一种「好」,但一定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