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汽车开源作業系統迎来淘金时刻,欢迎阅读。
汽车产业终将迎来一个借助軟體赚钱的时代,对于中国本土众多主机厂而言,虽然在车载作業系統应用领網域领先全球,但车载作業系統自主率不足 5%,目前,QNX、Linux 和安卓依然是全球基础型汽车 OS 的三大主流阵营。改变这一不足,开源是破局之道。
文丨智驾网 王欣
编辑 | 雨来
为什么汽车行业目前如此热衷于开源?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为了争夺手机与汽车融合过程中的主导权,国内以 " 蔚小理 " 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主流车企,以及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在纷纷投入国产车机系统的开发,华为的 Harmony OS、小米的 HyperOS、比亚迪的 Dilink、吉利的 GKUI、小鹏的 Xmart OS...... 车用作業系統已经迎来爆发期。
而一个打通座舱、智驾、智控等广泛意义上的整车作業系統也正迎来历史性契机(详见《东软睿驰曹斌:我们正迎来打造一款由中国主导的汽车作業系統的視窗期》)。
这一转变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竞争格局,其收入池(Revenue Pool)亦将迎来结构性调整。
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到 2030 年,全球汽车軟體和电子市场的价值将达到 4620 亿美元,从 2019 年到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接近 6%。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汽车軟體开发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这对于相关企业和开发者而言,不仅是一个技术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通过开发创新的軟體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对于智能化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谁能掌控智能汽车作業系統,谁就能掌握汽车的灵魂。目前,QNX、Linux 和安卓是全球基础型汽车 OS 的三大主流阵营。
日前,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 2024 年中国汽车軟體大会上表达了各自看法。他们共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厂商在这一领網域与国外厂商还处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阶段。
不过尽管不少国内车企在积极布局车用作業系統,但目前我国车载作業系統的自主率并不高。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3 亿辆,但车载作業系統(含智能座舱系统)自主率大概在 5%。
车用作業系統等軟體的自主开发,一直面临诸多挑战,又该怎么破?
01.
用开源打破軟體开发壁垒
当新一轮汽车技术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至,汽车智能化对于軟體的需求更为迫切,车用作業系統等軟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安全可控车用作業系統的开发备受瞩目。
不少车企和产业链上游企业都将车用作業系統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视其为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基础和动能。
除了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等挑战外,车企们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 QNX、Android 等 " 一家独大 " 的底层作業系統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 " 深度绑定 ",已经形成了 " 护城河 "。
其中一个变化是,汽车作業系統正由传统的分散式架构向集中式架构转变。
同时,基于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整车作業系統能够实现跨網域功能的调度和融合,成为汽车作業系統发展的重要趋势。
因此,破局的关键在于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免费的作業系統,以形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生态。
而构建车用作業系統生态,开源就十分重要。
在普华基础軟體张晓先看来,开源是开放、共建、共享和共治的新型生产方式,是优化軟體开发要素配置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軟體开发的壁垒。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中,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开源是破局研发成本压力、研发效率挑战、实现自主可控的有效创新模式。
对企业而言,车用作業系統开源将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合力与成本优化的多重优势。
首先,资源共享可降低研发成本。
张晓先表示:" 基于作業系統,开源可以凝聚全行业资源,推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等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其次,通过开源平台建设,可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到汽车軟體的研发和创新中,汇聚行业技术力量,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形成强大的研发合力,并加速技术研发迭代和创新速度,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最后,保障安全。
" 开源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数字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供应链安全,并建立以开源模式为基础兼具开放、韧性、安全的汽车軟體供应链体系。" 张晓先说。
" 开源,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独占排他特点,变零和博弈为协作共赢;另一方面,开源突破了组织边界,可以大幅提升研发的规模效应。" 张晓先认为,车用作業系統的开源将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合力与成本优化等多重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当前的行业 " 内卷 "。
02.
车用作業系統面临三大挑战
那么当前车用作業系統面临哪些挑战呢?
张晓先表示,主要挑战有三:创新速度与技术迭代、安全性和可靠性、兼容性和标准化。
" 整车企业往往面临着多个产品线、多个技术方案、多种芯片的复杂排列组合,芯片的适配、軟體的集成和测试、作業系統的配置、多平台之间的迁移等不仅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也带来技术风险的增加。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整车企业需要能有充分兼容性和标准化的基础軟體产品,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张晓先表示。
但是,现有的车用作業系統大多是闭源商业产品,技术标准不一致、更新速度慢,各供应商和整车企业投入大量资源重复研发,不利于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亟须建立平台统一、软硬解耦、开放高效、快速迭代的车用作業系統新生态。
在开源这一开创性的战略思路下,我国车用作業系統自主的新生态正迎来希望的曙光。
那么开源本质上是什么呢?
张晓先表示:" 开源在信息技术领網域,不是一个新的产物,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在国际上,大家把自己的代码用开源许可证的形式进行授权,让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都可以基于这样的许可证去使用代码,去修改代码。这种方式在信息技术领網域是非常成功的方式。"
中国汽车軟體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来自需求侧、供求侧的多重挑战与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軟體分会理事长,中汽创智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 CEO 谈民强首先从需求侧进行解读:
一、标准不统一,融合打通困难,导致整体成本集成效率低,复杂程度高;
二、产品易用性差,学习采购成本高;
三、卡脖子问题,国内车企不敢使用国内汽车軟體,国产汽车軟體应用机会少,产品迭代慢,軟體成熟度不高等问题;
四、主流的产品定制能力差,主流汽车軟體依托上游外资企业产品定位,其服务主体仍然是外资企业为主,对国内市场个性化需求无法灵活应对。
从供给侧看来看,他认为存在的问题有四个:
一、产品能力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汽车軟體产品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国产厂商产品往往只能立足于部分产品需求及进行产品研发;
二、应用场景少,难以打磨产品,企业为了保障项目顺利高效完成,通常考虑使用成熟稳定的国外軟體产品,不愿意尝试尚不成熟的国产軟體产品;
三、产业生态不健全,缺乏统一軟體标准,汽车企业上下游之间的集成,如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难以统一;
四、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汽车行业绝大多数以使用国外軟體为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部分基础学科储备人才不足。
此外,汽车功能安全认证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汽车开源軟體的开发。
对于汽车功能安全来说,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许多开源軟體项目都达不到相关标准,尤其是在 ADAS、深度嵌入式系统和车距计算等关键领網域,这也是开源軟體在汽车功能安全的应用上受到限制的原因。
所以业界和 ISO 内部都在努力实行适当的措施使开源軟體代码也符合功能安全要求,比如建立相关标准,在开源軟體的开发中采用更严格的要求。
但尽管如此,由于由于功能安全法规、开发流程的复杂性,很多供应商仍然会采用定制方案。
03.
汽车軟體的可持续性需要盈利保证
传统整车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 " 軟體定义汽车 ",并大力开发全新的軟體和服务导向型架构。这些投资可为它们带来三方面的利好因素:
1、打造与科技巨头相匹敌的客户体验;
2、构建可扩展、可复用、高效、快速的軟體平台;
3、开辟新的利润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对于一家投资机构来说,汽车軟體公司的盈利问题、以及车企如何通过軟體实现增值收费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
南京市一汽创新基金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执行董事卢超分析称,目前主流的做法是让消费者为这些軟體功能付费,比如特斯拉的用户需要付费享受自动驾驶功能,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群体采用了批量订阅的方式,靠軟體实现盈利的难度还是比较大。
对于主机厂来说,应该更加重视汽车軟體的创新性、应用性和盈利性。在卢超看来,通过軟體能力为整车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可以增强汽车軟體的可持续性。
卢超表示,汽车軟體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0.0 时代是纯机械化的汽车,几乎不需要軟體进行支撑;
1.0 时代,汽车軟體基本以控制类軟體为主,比如自动挡换挡等;
2.0 时代,智能大屏、360 环视、自动雨刷等都需要汽车軟體来实现,此时主机厂大多数选择与第三方的軟體公司进行合作;
而在3.0 到未来的时间段内,恰好是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多数车型都标配了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功能,此时汽车軟體要么掌握在整车企业手中,要么由独立的第三方公司来完成。
" 目前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其强项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和研发,軟體开发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但是很多企业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强化自身的軟體能力,比如一汽就成立独立的軟體研究院。" 卢超表示。
如今,行业内也涌现了很多独立的軟體公司,大家思考的同一个问题即如何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回报。
卢超举例,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可以像游戏公司任天堂一样,继续强化自身的软硬體能力。
总结而言,近 2 年— 3 年内,整车企业都在通过投资的方式弥补自身在智能化领網域的不足,大部分企业青睐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
在活动现场,卢超分享了蔚来资本、吉利汽车、小米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近年来的投资偏好,同时也透露了一汽最近几年在作業系統、自动驾驶算法、芯片、控制器、MCU 等方面的投资布局情况。
" 无论是投资还是自研,目前主机厂主要是以解决自身的技术问题为主,财务收益为辅。" 卢超认为,接下来,主机厂会着重思考如何通过軟體来进行变现。而 AI 技术的到来,则将产业进一步重构。
基于此,卢超判断,基础軟體、互動軟體、自动驾驶以及整车后端延伸服务,将成为整车企业的投资重点。其中,基础軟體是主机厂的命根子,必须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商,投资汽车軟體背后的逻辑是: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通过投资或者延展性服务,获取相应的利润回报。
整车企业需权衡利弊,找到正确的控制点,并为之投入时间、金钱、人才等稀缺资源。
【关注智能驾驶,关注智驾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