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年货变迁史:60后的甜蜜回忆,90后的命题考试,欢迎阅读。
年货买什么、送什么,某种程度上就是年轻人对于 " 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乡、亲人的关系?"" 怎样用自己的消费回报家庭?" 等问题的回答。
文 | 徐嘉
编 | 园长
60 后刘叔进入腊月后就忙碌起来。
这天碰到的新式灯笼不错,买几个囤着送有院子的亲戚;鞭炮厚实,买几条放在车里准备祭祖;老友经营的糕点礼盒开售了,提货时顺便回礼以感谢老友给的折扣价;经常光顾的鱼丸粉条卤肉老店快要歇业了,赶着最后一批货再买几箱;在城市里穿梭时,路过朋友家门口,打几个电话,把年货提前送到楼下。
这些自家吃,那些送人,几十年来的年货采购经验让刘叔心里像装了算盘和任务清单,什么预算买什么东西,买一件打一个勾,年货就这么有条不紊地备妥了。有电商平台专门统计过年货消费数据,60 后才是最积极备年货的群体。
对他们来说,米面粮油肉基本盘要备齐,给晚辈的零食礼品不能落下,还要留足亲友间的走动的硬通货。但买过再多年货,如今能让刘叔心情掀起波澜的东西很少,最深刻的记忆藏在他的童年。
" 小时候过年就是囤白菜萝卜大葱粉条,要按人凭票才能购物。最常买的是老式果子点心、糖、水果、肉。送礼如果是送重要亲戚,还会买‘礼条’,也就是猪肋骨肉,六两八根的买;再隆重点就送一整个猪头。"
对生于 60 年代的人们来说,当年的年货是日常生活之外难得的奢侈品,在半个多世纪后的现在看来不过如此,但相对的丰盛和仪式感,还是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也是最具仪式感的购物节,年货在一个甲子之间的变迁,反映出来的不止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细节,还蕴含着无数商品和消费方式的 " 商业叙事 ",更是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沧海桑田的写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货
70 后的彩虹阿姨则有一些五彩斑斓的回忆来填补物质的匮乏。
那是 1980 年,进入腊月之后,家里就要开始张罗五个儿女的新衣新鞋:从乡里扯花布、去大队踩缝纫机,最后拿回家一针一线缝起来。年根底下每个晚上临睡前,最小的女儿彩虹总是问:" 妈,明早能不能穿新衣服?"
冲着孩子的这几句话,到大年三十这天,母亲总会挑灯夜战,为孩子们新年的礼物加把劲。睡眼朦胧的彩虹在黄色灯光和母亲窸窸窣窣的声响中睡去,等鸡叫和鞭炮声响起,已经是大年初一,彩虹睁眼翻身一看,新衣服新鞋子就摆在床头。强势的姐妹会在这时抢着穿新衣服,败下阵来的就哭着去厨房向爸妈告状。
厨房里,这天最先起床的孩子已经尝到甜头。
冬季气温变低,鸡下蛋变少,也勾起小孩们的馋瘾:" 腊月二十三放假之后,我最喜欢的事就是早上起床给鸡撒一把苞米,和朋友翻山越野回来后,蹲在鸡舍观察鸡。如果在外面闲逛发现别人家鸡舍里热乎乎的新鲜鸡蛋,就偷偷揣进兜里,当然,我也没那么贪心,遇上两个鸡蛋就会给别人留一个。回家后,我当然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偷了鸡蛋,只说是在山窝里捡的,母亲乐呵呵的说运气真好,给我开小灶煮鸡蛋吃。"
那时候,一分钱一个的大白兔奶糖、米花球和赶集买回的年画是小孩子们最爱的年货。对这代人来说,年货是非日常的惊喜,是日子的彩头与盼头。
彩虹阿姨过年必备的年货:年画|图源自网络
80 后的静毅从工作以后就是家族里的年货明星。
每年过年前,她都会用有限的预算规划出适合每个家族长辈的礼物:给妈妈的护肤品和蝴蝶兰、给爸爸的衣服保健品、给弟弟妹妹的精巧伴手礼。这之后,她会再带着父母去逛当地县城最大的超市:" 我想让他们体验大采购的感觉,满上满满一车,我来付账。买的都是他们平时不舍得买的,把家里的日用品、家居用品和零食都备齐。"
20 世纪最初 10 年,"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腦白金 " 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伴随着电视广告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单调的米面粮油年货里,迅速锁定了像静毅这样希望改善父母生活、聊表心意的 80 后。在她开始准备礼物的头几年,腦白金一直是她礼物单上的首选。
腦白金电视广告画面|图源自网络
静毅在年货上的周全思考,会从腊月开始被家族成员传颂上好几个月,她也对自己颇为满意。在一家人团聚的时刻用物质给家人改善生活体验、带来心理上的慰藉,也是在弥补小时候她自己的失落。
" 小时候过年,我最爱的就是吃,像是花生牛轧糖、大龙虾酥糖,还很喜欢酒心巧克力,但这种家里不舍得买,只有从大城市回来的亲戚会带给我们。那时候我想,如果能每天像过年一样吃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以后有钱每天要吃 10 颗龙虾糖。"
在每年一次的年货里,静毅用物质 " 重新养育 " 了自己和家人。
今年,静毅已经认认真真准备了十年的年货。随着品牌越来越多,家人的物质也越来越富足," 办好年货 " 变得越来越有挑战。今年开始,静毅决定让父母自己来列年货许愿清单。在父母反复推辞和静毅的坚持下,最终敲定了一部平板电腦,一部按摩仪的年货:" 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发现自己的需求且不耻于表达,这是我能带给父母最重要的改变。" 在年货的变迁里,静毅践行了作为儿女的责任感,也和父母一起完成了生活体验的更新。
龙虾糖|图源自网络
互联网原住民,如何重新 " 发明 " 年货?
这批年轻人的年货记忆,是由传统习俗与新兴消费品牌组合成的:一边是家乡传统的年糕、腌肉、咸鸭、熏鱼,另一边是旺旺大礼包、徐福记酥糖、喜之郎果冻、三只松鼠坚果、盼盼小面包 ......
尽管自己也爱吃,可阿志心里历年的最佳年货,没有一件与 " 吃 " 相关。
鞭炮是他的最爱。" 和吃相比,体验感更强的东西才能让我体会到年味儿。" 拿着热乎的压岁钱豪气采购一批鞭炮,可以让一个小孩迅速成为最令人羡慕的孩子王。今年,他的家乡松动了对烟花爆竹的严管,随着鞭炮声陆续响起,阿志和朋友们早早约好了今年的 " 鞭炮局 "。
不过,随着从充足物质滋养里长大的这代年轻人逐步走入社会,年货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也代表着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代表着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
年货买什么、送什么,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对于 " 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乡、亲人的关系?"" 怎样用自己的消费回报家庭?" 等问题的回答。
最开始,这份答卷显得有些笨拙。送给父母的情侣火山石手环被闲置多年、给妈妈的大围巾被当桌布、送给爷爷的榴莲差点把老人家送进医院、送给爸爸的运动手表被闲置进工具箱 ......
踩雷、翻车的年货里,藏满了年轻人们在传统节日面前稚嫩的试探:也许,年货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答案?
这些年,随着年轻人消费力一同增长的,还有更注重产品场景化营销的品牌方们,更多需求和好物就这样逐渐链接起来,拉动着消费趋势,重塑着年轻人们的年货选择:进口水果、预制菜、数码 3C、宠物用品乃至新能源汽车,年轻人们将这些大胆新潮的选择列进备选清单,在社交媒体上做起攻略来——年货队列正变得越来越新。
" 要根据性格、使用场景、爱好、使用频率来选。选稀少的、平时 ta 不舍得买的、家里该更新换代的、有情绪或装饰或其他附加价值的 ......" 年货备战选手小果举例:
" 如果是内陆城市,就可以选择沿海特产,反之亦然;如果是快退休的父母,就要往爱好上送,让他们可以安稳过渡人生阶段;服务类的年货也很不错,例如上门清洗油烟机洗衣机。总之,平时回家要多留意父母抱怨的地方 ......"
叶闻对此深有同感。和所有口非心是的父母一样,叶闻已经听过许多次 " 什么都不需要 " 的说辞。如何买年货买到父母的痒点,叶闻暗中观察已久:" 他们不说,所以你得主动发现他们的需求。" 今年回家时,他为手机内存不足的母亲带回一部 " 遥遥领先 "。
" 刚给她的时候,她还会埋怨说怎么乱花钱。但没过多久就已经开始向朋友炫耀了。" 在享受 " 买对了 " 的欣喜之余,叶闻发现,今年朋友们采购年货越来越挑剔了。
" 因为礼盒和年货基本几样家里一定不会缺,直接给钱又比较大条,因此选择一件好的年货礼物很重要。虽然决策过程很难,但父母能因此开心很久,作为子女看到时也很快乐。尽管这种快乐不同于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对一切都很新鲜的简单快乐,它夹杂了更多作为子女的责任感,特别是在工作之后,这种责任感就越来越深。"
还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直接把年货寄到家,绝不千里负重、舟车劳顿地搬来搬去,实现了年货的 " 全链路电商化 "。
自从 2016 年国内电商平台首次开启年货节,各类快递停运时间越来越晚,直到在 2024 年实现了春节不打烊。在北京工作的 CC,就提前买好了半只羊、一箱酒杂七杂八一堆年货,赶在冻雨降临之前送到了武汉的家中。在他回家前,年货已经在家等候多时了。" 这样的年味并不会淡,关键还是在于买了什么。" 他说。
已经到家的小果至今还有一批年货因为天气卡在路上,她一天打开无数次电商平台,检查物流进度,心里有些懊恼:" 应该早点下单的。" 这场名为 " 年货 " 的命题作文,她觉得自己晚交卷了。
但母亲只用一句话就让小果安心:" 虽然俗套,但我的孩子回家,这就是最好的年货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