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一仗打掉70000多发冲锋枪弹!第35军的近战火力怎么样?,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风
为了完成突袭包头的作战,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决定动用绥西几乎全部的主力计 34000 余人参战。
但是因为当时的绥西部队系统极为庞杂,尤其主力部队比较少,因此傅作义所能倚重的主要是自己的第 35 军。
甚至为了强化突袭战斗力,在后续战斗中将副长官部直属特务营都用上了。
之所以打到这种地步,主要是因为第 35 军是从山西带回来的,虽然当初有 8 个步兵团、1 个炮兵团,回到绥西后又进行了一定加强,整合出了 3 个步兵师。
但是晋绥军的编制本身不大,加上绥西地瘠民贫,人力并不充沛,所以第 35 军当时的参战兵力总计只有 12000 人左右,其具体编成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聊聊其武器状况。
而第 35 军当时的武器,也有非常明显的晋绥军特色,比如装备了较多数量的冲锋枪。
那么当时该军装备冲锋枪的情况,以及在战斗中具体形成的火力如何呢?
我们可以通过战斗详报中的武器损耗、弹药消耗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装备数量方面,按照晋绥军最初的编制装备,冲锋枪装备到步兵班一级,为班长所掌握,一个步兵连应有 9 支冲锋枪。
晋绥军步兵团执行三营九连编制,外加团直属的迫击炮连和营直属的重机枪连(注:也有不分团的迫击炮和冲锋枪是在团级),按此编制计步兵至少应配备 81 支冲锋枪;此外再加上团营部警卫人员、迫击炮 / 重机枪分队装备的冲锋枪,则一个步兵团应装备 100 余支冲锋枪。
第 35 军当时一个师辖 3 个步兵团,外加师直属分队,但师直属分队规模不太大,故一个师在理想状态下应有 400 支冲锋枪。
经过绥西整编后,第 35 军下辖第 101 师、新 31 师、新 32 师,外加骑兵团、炮兵团,故而全军装备的冲锋枪数大约应在 1300 到 1400 支。
在这里我们解释下为何晋绥军部队会配备这么大量的冲锋枪,主要是因为太原兵工厂在 1920 年代就仿制成功了汤姆逊冲锋枪,而且前后产量达到了大约 40000 支。
全面抗战初期,晋绥军虽然损失了大量冲锋枪,而且太原失守后,也失去了冲锋枪制造能力。
但是阎锡山当时还有为数不少的库存,所以在整训部队时,基本又将武器装备补齐。
据阎锡山在傅作义尚未率部出走绥远前的统计,当时晋绥军实际装备冲锋枪数为 10012 支,以傅系部队所占的比例,实际配备 1300 多支冲锋枪还是可能的。
而在包头战役中,第 35 军的冲锋枪当然也有折损。
其中,第 101 师损失 13 支、新 31 师损失 50 支、新 32 师损失 38 支,全军损失冲锋枪 101 支。
至于冲锋枪的火力,我们也可从弹药消耗上看一下。
同样是战斗详报中提到的数据,第 35 军于包头战役中消耗的冲锋枪弹情况分别为:
第 101 师消耗 23878 发;
新 31 师消耗 25304 发;
新 32 师消耗 14310 发;
炮兵团损耗 8991 发;
上述各部总计消耗冲锋枪弹为 72483 发。
包头战役的持续时间并不长,从 1939 年 12 月 20 日到 23 日,总计只有三天四夜;在这样的战役周期内,消耗掉 7 万多发冲锋枪弹,就当时的战场条件来看,应当说近战火力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包头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发生在城内,在近距离交战中,冲锋枪短促猛烈的火力更为关键。
当然,晋造冲锋枪的质量不算好,这会对枪弹威力的发挥有所影响。
但傅作义练兵比较有一套,尤其是规定必须要极近距离才开枪,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枪械质量带来的劣势。
所以在包头战役中,日军的骑兵集团损失很大,在吃了大亏后就想报复,这就有了后来的五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