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港股开盘就跌,为何不买“撤销印花税预期”的账?市场痛点或不在印花税,欢迎阅读。
财联社 8 月 14 日讯(记者成孟琦)呼吁港股调低印花税的消息一直搅动市场,要求撤销印花税的呼声,显然是给出了更高期待。
一片呼声之下,港股并不买单。8 月 14 日港股开盘大跌,恒生指数跌超 2%,恒生科技跌近 3%,地产板块及科网股皆下跌。
香港政府《2023 年施政报告》正在展开公众咨询,面对港股市场近年来的成交量萎缩,有投资者直言 " 难以接受 "。对此,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建议将股票印花税率下调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实际上,香港曾在 2021 年 8 月上调股票印花税,而同一时期美国却调低了股票印花税,以此为分水岭,港美股走势分道扬镳。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表示,调高印花税未有令相关税收增加,却令港股日均成交减少,并指印花税影响众多短线炒家、套戥者、程式及高频交易者等交易策略实践。加上券商近年已面临合规监管及交易系统成本日趋上升;同业激烈竞争;孖展利息因监管而减少等严峻环境,导致券商结业及从业员收入减少。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认为,政府增加股票印花税变相与民争利,强夺券商于严峻环境下仅馀的利润空间,加税亦影响香港竞争力,动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认为政府必须密切监察政策成效及影响,及时检讨和纠正,将税率下调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全球主要市场印花税对比
2021 年 8 月 1 日,香港政府提高香港股票印花税率 30% 至 0.13%,且为双边征收,此前为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 0.1%。
而纵观全球市场,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市场都已经取消了印花税,香港市场几乎是全球主要市场中印花税最高的市场之一,同样收取较高印花税的英国,也有 ETF、investment Trust 和一些外国股票免收交易印花税。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市场是香港市场最佳的参照股市,也仅仅收取双边千分之一的印花税,远远低于香港股市双边各千分之一点三的印花税。
投资者:港股流动性缺乏到难以接受
关于股票交易印花税最令人好奇的一点,就是调高印花税真的能为港府增加税收吗?
香港证券及期货总会表示,加税后第一年度(2021 年 8 月 -2022 年 7 月)的印花税收入约为 682 亿元,仅略超过加税前一年度(2020 年 8 月 -2021 年 7 月)的 677 亿元。并且,加税后第二年度(2022 年 8 月 -2023 年 7 月)的收入下降了 19% 至约 554 亿元。增收印花税对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不明显。
此外,受增加印花税影响最深的还是港股成交量。根据港交所数据显示,2022 年,港股总成交额为 307271.91 亿港元,同比下滑 25.39%,日均成交额约为 1245.72 亿港元,同比下降 25.08%;2023 年 1-7 月日均成交额相比同期下降约 15%,港股交易活跃度却日渐萎靡。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港股成交量萎缩一直为人诟病,大多数时候,整个港股市场一天的成交量不如特斯拉、英伟达等股票一天的成交量,业内人士表示,港股流动性缺乏到这种程度让投资者难以接受。
虽然印花税的提高对长期持股不动的投资者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会打击市场的投机行为、进一步对本就缺乏流动性的港股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显著增加高频交易、短线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因此,保持高印花税率可能会降低市场的活跃程度,削弱港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降低印花税能活跃市场,目前香港股市估值如此低迷,流动性缺乏是重要因素之一,流动性缺乏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港股交易成本过高。
香港市场量化交易大幅落后
为何英伟达、特斯拉等美股一天的交易量就可以超过上交所和港交所总和?这与美股量化交易发达不无关系。
根据浙商证券研报,目前美国量化基金的整体规模超过 3 万亿美元,占美股总市值的比例接近 10%,而这占 10% 的量化基金加上其它运用算法进行交易的投资机构(如银行)贡献了 75% 的交易量。
与美国相反,港股市场中,量化基金和高频交易扮演着较为边缘的角色。香港的量化基金以规模计仅占到总市值的 1%,交易量也仅占到 10%-20%,远低于美股量化部门高达 75% 的占比;相对的,由于衍生品市场没有印花税,因此交易更为活跃,量化部门占总交易量的 60%。
除了量化基金以外,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基金 ETF 成交量。ETF 是除量化基金、高频交易以外另一个可以为市场带来流动性的重要部门,因为做市商在创建或赎回基金部門,或重新平衡以反映指数变化时,都需要不断买卖相关的证券。美股中 ETF 贡献了 25% 的交易量;而港股 ETF 仅占交易量的 9%,量化和 ETF 加起来占港股交易量的部分不超过 30%。总体来说,两个市场主要投资者完全不同,活跃度也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