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他再这么黑下去,怕是要红了,欢迎阅读。
这几年,互联网上流传着几门博大精深的考古学科。
其教材全靠一波热衷于文艺复兴的网友,往回倒十年挖出的 " 黑料 "。
前有由综艺《花儿与少年 2》衍生的 " 花学 ",后有研究古早时期豆瓣女神晚晚的 " 晚学 ",可谓常学常新。
而最近的大势学科,莫过于以著名畅销书作家大冰老师为核心研究对象的" 冰学 "。
大冰畅销小蓝书系列,都是冰学的重点教材
时间倒推数年," 冰学创始人 " 大冰老师,还是畅销作家榜上排名仅次于刘慈欣和余华的作家。
但不想有朝一日,这位曾经的 80 后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油画画师,转身成了网络热梗主角。
人们学习他的著作风格,用蓝框 + 蓝字 + 简单几个字彰显个人魅力,也借鉴他的写作风格,化身冰学大师。
尽管有人形容他的作品:看文字有点眩晕,深入研读更脚趾抠地,心里咯噔。
" 其尴尬程度仅次于中学期间的 QQ 签名被翻出来当众鞭尸。"
但眼看 2024 已经到来,如果你还不解冰学的话,恐怕就要跌落到社交鄙视链的最底端了。
图源:飞瓜数据
全网都在研究 " 冰学 ",
你是几级学者?
" 冰学 " 的诞生,归功于某位网友突然掏出压箱底的小蓝书教材,带大家做了一些" 冰学习文字大赏 "。
再对大冰本人进行深入考古,许多人猛然发现" 青春记忆里,竟有这么一号传奇人物 "?
《小孩》中,大冰的自述
提起大冰老师,有个入门级经典段子。
大冰浪迹天涯时,天黑去一位老大爷家敲门借宿,老大爷隔着门问他是谁。
他喊:" 我是主持人、作家、酒吧老板、油画家、皮匠、银匠、歌手、手鼓艺人、背包客、黄金左脸、法国骑士、禅宗弟子大冰。"
老大爷:" 住不下这么多人!"
这段话成了多少人心目中的 " 恶魔低语 "/ 图源:微博
有人形容,看大冰的简介像在看旅馆介绍: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告诉你,包括有房间里有多少块地板砖。
被死去的回忆直击命门的年轻人,选择以毒攻毒,纷纷开始加入 " 冰门 "。
图源:小红书
一众 " 新冰蛋子 " 由籍贯、血型、体重、星座、Mbti 人格等方面挖掘个人亮点 ……
谁能罗列出最多的个人标签,就相当于拿下了这场 " 冰学 " 保卫战。
在这场乱斗中,深耕冰学多年的" 退伍老冰 "往往擅长出其不意。
想成为冰学复合型人才,亮出尊贵的各大平台会员身份很有必要。
或者根据自身特点总结的阶段性感悟人生大师、资深乙游鉴赏师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甚至可以在里面回顾一生。
而只拿来冰学套用自我介绍,对笔耕不辍的冰学家来说,未免大才小用。
在职场人的世界,一到年底,冰学便已率先在形容词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时在" 黄金左脸 "的加持下,大冰式妆容 + 表情也在仿妆界大行其道。
当其他人还在感叹 " 最难仿妆是一人仿多人时 ",冰学爱好者已经打开思路:
cos 明白了大冰老师,就等于同时成功 cos 了至少 15 人。
这下谁还分得清你和爱因斯言 / 图源:抖音搜索页
当然起初冰学在网上流行,来来回回不过就是版式和行文方面的皮毛内容。
如多用亲生读者、野生作家、情怀、流浪等词汇,再搭配点脏话和少儿不宜的小段子。
要是能像写歌词一样写句子,结合设问、反复、排比等句式,塑造出见多识广的沧桑感就更好了。
只是慕名前来研读的人明白,总是走在潮流前线的冰学,实在学无止境。
如粉丝们津津乐道的 " 大冰和出版社编辑老师 " 砍价名场面。
" 彰显了大冰不愿割粉丝韭菜、勇于和资本斗争的文人风骨。"
图源:小红书
这厢是大冰得知新书定价 45 元,坚决反对,称不许超过 40 元,否则就" 缘分尽了,毁约不出版了 "。
那边是编辑碍于成本,十分为难,几番周旋后,二人在 39.3 元、39.8 元、39.5 元之间鏖战好几回合,终于定在了 39.6 元。
" 大冰是个文人,为了 2 毛钱也怒了!"
最精彩的一段论述莫过于:如果定价再贵几毛钱,真正爱看他书的孩子会买不到书,转而买盗版书——
盗版书的油墨有毒,放在枕边会影响大腦,最终会导致未来考不上研。
" 以大冰老师的营销头腦,即使不去卖书,也一定能在带货界叱咤风云。"
" 我们如果不做点什么,算哪块小饼干 "
如今根据冰学教材的储存量,网友总结出了更细致的分类。
书架上摆满小蓝书,可称为" 冰柜 ";给中文系朋友送一箱小蓝书,可说是送个" 冰箱 "。
一个 " 冰库 "/ 图源:小红书 @ Western-,已获授权
在等级划分方面,更已经有了冰学学士、冰学硕士、冰学博士等区别。
根据掌握程度和学习年份,学者们争当 " 冰学优秀毕业生 " ——
玩梗玩到被正主拉黑,即可视为光荣毕业。
而毕业不是尽头,如何推陈出新让冰学登上世界舞台,是 " 老冰 " 们毕生的课题。
" 笑大冰的人当然不会知道——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说:在大冰面前,我就像个新冰蛋子。
作家马尔克斯也表达过对大冰的仰慕,在《百年孤独》开头写: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大冰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图源:小红书 @Justiceeee,已获授权
往回倒几年,
大冰的黄金年代
别看大冰为 2 毛钱也怒了,他当年可是实打实的网红畅销书作家。
2014 年大冰的成名作《乖,摸摸头》出版,一再刷新市场记录,成为百万级畅销书。
接着他以一年一本的频率快速输出,本本相似,本本畅销。
2018 年他以 2400 万元版税,在作家榜榜单排名第二;转年又以 1500 万元版税上榜,作品《你坏》排名仅次于《三体》《活着》。
图源微博
那些年,位于丽江的" 大冰的小屋 "也曾是许多人心中的耶路撒冷。
有人哪怕坐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也要前往朝圣,梦想着像大冰一样,做个说走就走的背包客;
有人希望和大冰一样,结交很多朋友,必要时 " 一掷千金 " 施以援手,豪气又洒脱。
尽管今天看来,大冰和他的文字都略显浮夸,营销上也有些用力过猛。
但在当年却不是什么无法理解的事,喜欢大冰,也并非那么不可理喻。
大冰的每本书中,几乎都有快意恩仇的 " 江湖故事会 ",记录了一群不用上班、活在当下的 " 远方的朋友 "。
" 高兴了就笑,烦心了就喝酒,闹了就打架。"
彼时文青风流行,大冰一口气念不完的身份和人生经历,被一些立志要当 " 斜杠文青 " 的人奉为圭臬。
诗和远方的故事,确实安慰过初出茅庐的焦虑年轻人,让他们知道了 " 间隔年(Gap Year)",给他们以情绪出口。
当年在全国高校巡回地推新书时,场场爆满
而如今,有人在玩梗,有人却在照镜子,当年的读者说:" 现在我都不敢说自己追过大冰 "。
" 大冰文学就如同深夜的泡面,能解一部分人的馋,但成分容不得细品。"
一入 " 冰门 ",就被大冰老师的霸道折服 / 图源:小红书 @一个好名字,已获授权
关于如何活出斜杠人生,大冰说一门心思上班没意思,辞职退学去流浪也没意思。
但同时又强调:" 真正牛 B 的人生,应该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具体如何实施不得而知,当时也无人考证,只觉得一对反义词放在一起尽显特立独行。
故事讲完,还要再上些情怀,配上" 不要那么孤独,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的语录,和一句一换行的微博煽情语录体。
《我不》中这一段可赏析出大冰文学的精髓:好像挺多感慨,但又不知在感慨什么
大冰风评的转折之处,或许在于当他们真正走出去才发现——
所谓的远方,可能只是另一种现实。
并非大冰翻来覆去美化过后的江湖,于是归来就变身 " 冰学 " 博士。
至于大冰也成熟了,他不再在书的扉页罗列头衔,而是印上一个二维码,less is more 。
" 宠粉人设 ",大冰老师也玩得贼溜 / 图源:小红书
谁年轻时,
还没追过几本畅销书?
在大冰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群嘲时,同时期的一些" 青春伤痛鸡汤文学 "也大多经历过一样的心路历程。
代表人物有的归于沉寂,有的另谋生路,偶尔作为" 时代的眼泪 "被翻出来调侃一番。
大冰畅销书的最新评论区,全是前来玩梗的网友
回家翻翻旧书柜,即使不是 " 冰柜 ",大概率也有其他不忍回看的青春记忆。
前有郭敬明、饶雪漫的伤痛小说全系列,这些也是 IP 影视化的重灾区,足见当年的火爆程度。
图源:《小时代》海报
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和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不例外,里面的热梗流传至今。
影视化台词经典永流传
后有张皓宸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北大双胞胎兄弟的《穿越人海拥抱你》,或许还有整整齐齐的一排《最小说》《文艺风象》《文艺风赏》……
图源:微信读书
虽然后来总结这批畅销书的模式 " 不过尔尔 ":
或是营销作者的传奇人生,给予碎片式的情绪共鸣,制造远方的幻想泡沫,或是充斥车祸、绝症、虐恋情深的爱情史诗 ……
但偏偏就是让某个人生阶段的你欲罢不能,在每个上课走神的间隙魂牵梦萦。
图源:微博
几毛几块地攒着零花钱也要买,要是拥有全套,那就是班里走在潮流前列的人,永远有人排队借书。
它们里面男女主的名字、故作深沉的酸爽小短句,也成为很多人网名和个性签名的灵感来源。
今年《爱格》停刊时,才让人恍然察觉它原来一直在更新
长大后,真切的现实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才猛然意识到,实在不懂当年学着小说 45 度仰望天空的自己。
不过诚如一位网友所说,人生每个阶段总难免有新的烦躁,永远需要安抚,哪个成年人,没点羞耻但又怀念的青涩回忆。
" 毕竟如今咱一边嘲笑着大冰和郭敬明们,一边还是会在刷到营养不良的搞笑段子和抓马短剧时走不动道。"
过十年再看,现在沉迷的东西也都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现象级热梗——
记得保留好一手资料,没准到时候就是新的流量密码。
所以和过去沉迷青春伤痛文学和鸡汤畅销书的自己和解吧,别再玩大冰老师的梗了。
再说声:好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