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AI营销的风,还是吹到了A股,欢迎阅读。
2024 即将进入尾声,今年的大模型战场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模型更大、模态更多,但更重要的,是基础模型不再是投资者竞相争抢的香饽饽,百模大战的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应用侧。
相比于烧钱式的模型研发,应用层无疑更容易产出成果,当然也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如果放在去年,应用侧的大模型产品还难免会被人嘲讽一句套壳,但市场表现却十分诚实—
大模型应用,真香。
比如在海外市场,今年涨幅最大的 AI 概念股,既不是搞 GPU 的英伟达,也不是搞模型的谷歌 Meta,而是一位应用层选手,AppLovin。
靠 AI,一年市值增长近 8 倍
被投资界称为 "AI 妖股 " 的 AppLovin,一开始并非典型的 AI 企业,而是一家在线应用游戏和广告科技公司。
今年以来,AppLovin 每股价格比年初增长了超过 300 美元,市值超过 1100 亿美元,增长了将近 8 倍。
相比之下,英伟达的增长虽然不可谓不猛,但如果计算一下的话,结果还不到 200%。
但就是这样的一匹黑马,此前还一度陷入过濒临卖身的窘境。
和那时的最低股价相比,AppLovin 现在的股价是当时的 35 倍多。
为什么仅仅过了不到两年,AppLovin 就实现了咸鱼翻身?
23 年上半年,专门搞游戏和广告营销的 AppLovin,也被席卷进了 AI 的大潮。
但 AppLovin 并没有造大模型,也没有卷通用场景,而是以 AI 为工具,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数字营销。
从时间线上看,AI 的应用,无疑就是 AppLovin 一转颓势的关键。
所以,AI 化又为什么能让 AppLovin 主攻的数字营销变得成功?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AI 可以让营销过程中的文案、影像甚至视频等素材的生成更加高效,实现降本增效。
但这还不是 AppLovin 取得成功的核心奥义。
AppLovin 的取胜关键,是利用其研发的 AI 工具 AXON 2.0 分析数据,甚至预测用户意图,从而让广告主和目标客户更精准地匹配。
但是,这样用 AI 来做营销的企业似乎也不只 AppLovin 一家,名声大振的却只有 AppLovin,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 AppLovin 的 AI 处在应用层,但已经不是通过早先的模型套壳所能实现,而是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 " 认知架构 "。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AppLovin 在近十年的营销活动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再强大的 AI,面对着用户特征分析的任务,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大量重要数据的积累,又搭上了 AI 的便车,就是 AppLovin 的成功秘诀。
再从整个行业上看,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是,AI 已经处于科技投资者目光的中心。
但如果再具体一些,资本对 AI 的投资正在向应用倾斜,其中垂类应用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数字营销领網域,在 AI 具体发展路径仍然不明确的今天,AppLovin 已经提前证明了 "AI+ 营销 " 的可行性。
而几乎在 AppLovin 选择 AI 的同时,在地球另一边,国内的一家老牌数字营销企业,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拥抱 AI。
AI 营销在国内走向落地
浙文互联是国内一家稳居行业头部的上市公司,数字营销是其重要的业务板块,近几年来,浙文互联营收规模都在百亿量级。
浙文互联在 ChatGPT 爆发之后迅速调整姿势,积极拥抱 AI+,首先选择的落脚点就是将 AI 引入日常业务。
起初,浙文互联引入 AI 的思路十分朴素,就是借助 AI 来生成内容,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广告素材,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这一点,从公司报表上也能得到一定的印证,浙文互联的毛利率自 2022 年最低点 4.33%,持续不断提升,至 2024 年三季报,该数据已明显提升至 8.66%。
不过这种用法仍然停留在最简单的层次,甚至像一个 AI 的局外人,除了眼前的效率提升,AI 并没有创造更大的增量价值。
但在与 AI 不断磨合的过程中,AI 在浙文互联版图中的地位逐渐改变,从简从工具到走到舞台中央,融入企业发展的 DNA,变成了战略的核心,浙文互联开始探索更多的 AI 商业化、AI+ 的路径。
具体来说,浙文互联在营销领網域推出了效果营销 AI 程式化投放工具—派智,可以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方提升转化并带来价值。
除此之外,对应国内数字营销环境,浙文互联还开发了一系列的 AI 应用 ,如品牌营销内容生产工具——好奇飞梭智能体应用合集。目前该应用已在北京现代、长安深蓝、理想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客户的服务中实现商业化应用。
比如文生文产品 "HOT TOPIC",推出至今已经生成文章 6800 余篇,AI 视频产品 " 视频千创 " 也已经累计制作视频 1800 余段。
浙文互联董事长唐颖介绍,下一步浙文互联还将继续提升 AI 营销工具在生产链条上的应用效率,继续推进营销 Agent 的开发。
综观浙文互联的 AI 方略,在核心思想上与海外营销公司不谋而合。都是借助 AI 提升广告效能,同时实现商业模式的更新与革新,在 AI 时代踏浪前行。
具体来说,在商业模式上,浙文互联的选择是专注于垂类模型、推进 AI 应用在商业化中的落地。
从整个大模型行业上看,搞出基础模型无疑是许多从业者的理想。
但现实就摆在面前,留给基础模型的市场空间已经几近饱和,作为非技术出身的浙文互联,如果选择基础模型,面对众多成熟选手将毫无胜算。
所以,浙文互联这种不卷基础模型的做法,避免了和模型大厂的竞争,在当下是十分明智的。
但不做模型研发,不等于不需要基础模型,浙文互联的选择是与成熟的大模型公司合作。目前浙文互联与循环智能正在就营销垂直领網域模型的训练及企业级应用开发推进合作。
一方手握大模型,一方畅通了 AI 应用的商业化路径,强强联手把蛋糕做大,才能打破大模型的变现困境。
模型已经通过合作的方式取得,浙文互联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让模型适应业务场景,形成垂类应用。
但大模型早期随便套个壳就能成为应用的时代已然过去,不管是 AppLovin 的用户匹配还是浙文互联的工具型应用,都要做出货真价实的工作。
在诸多的工作之中,浙文互联认为,模型的 " 去幻觉化 ",是实现应用落地的重中之重。
从技术角度看,减少模型幻觉的途径包括 RAG、微调等等,但不管是哪种,数据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当然作为以营销起家的上市公司,浙文互联积累了大量的营销数据。
并且基于多年的营销业务经验,浙文互联拥有完备的经验和方法论。
通过数据筛选、知识库沉淀、模型微调等过程中的渗透,浙文互联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论 " 传授 " 给模型,实现了知识到垂網域模型能力的有效迁移。
这样一来,AI 对数据优势的放大作用终于拨云见日,使浙文互联拥有了独特的壁垒,这与 AppLovin 的 " 成功密码 " 不谋而合。
不过客观地看,两者所处的媒体环境、用户环境、技术环境均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 "AppLovin 模式 " 在中国的落地,究竟是殊途同归,还是橘生淮南,就看像浙文互联一样的行业龙头公司的答卷了。
但是,浙文互联在 AI 上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不只营销,还要更多 "AI+"
用浙文互联董事长唐颖的话说,浙文互联的业务" 始于营销,不止于营销 ",AI 的浪潮下必然如此。
作为浙江文投旗下的 " 数字文化旗舰 ",浙文互联的业务要从数字营销向数字文化拓展,围绕" 科技 + 文化 "进行产业链扩张。
也就是说,在 AI 结合上,浙文互联不仅要做 "AI+ 营销 ",还要做更多的 "AI+" 业务。
当 AI 被整合进文化的产业链,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比如在浙文互联所在的杭州,良渚文化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与 AI 结合后,能否开创一个中华文明 5000 年实证的沉浸式的数字体验空间,讲好中国故事呢?
在此基础上,浙文互联还可以用 AI 打造出文化 IP,并形成创建、流程、交易的资产化,最终改变的是文化呈现的形态和传承方式,以及未来的社交模式。
回到现实,浙文互联已经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甚至包括产品向 C 端的延伸,比如电竞、数字资产交易、海外社交平台等。
从市场角度看,用 AI 打造更多的 AI 业务场景,比单纯做营销商业空间更广阔,同时浙文互联在营销积累的资源、禀赋,也能够赋能 AI+ 文化业务的高效拓展。
最后,再说回浙文互联的基本盘——营销。
量子位智库 AIGC 广告营销产业全景报告指出,AI 的入场将为数字营销领網域带来产业链、工作流程、生产场景、投放效果,以及业态格局五大方面的变革。
再说直白些,在未来,整个行业被 AI 重塑,将是无可避免的结果。
在这个进程当中,浙文互联的反应足够迅速,行业积淀也足够深厚,在格局改变的初期为自己扎下了根。
在 AI+ 营销上取得的成绩,让浙文互联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给了浙文互联进军数字文化的底气。
并且用唐颖的话说,浙文互联在数字文化上也已经形成了诸多 " 点 " 的突破。
下一步,浙文互联将通过自身数字文化业务的探索,以及与母公司浙江文投的资源整合,将这些点连接成线和面,形成像营销业务上一样的业务体系。
这样做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但也难免有曲折,但在前进的过程中,有一点将始终不变。
那就是,在 AI 时代,积极拥抱科技变革。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