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我爱我的家,欢迎阅读。
有一部电视剧,被叫作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
到今天还是 " 有多少星打多少星 "、" 打 100 星也不够的 "。
看见它,就像看见记忆中 " 奶奶的自行车、爷爷的半导体 ",
看见曾经的家。
我爱我家
杨柳北里 18 号 202 室的大门常打开。
不仅走进了主人老傅一家:
还走进了数不清的客人:
就是这个可爱的七口之家,和南来北往的过客们,共同演绎出这部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总共 120 集,但要选出最为经典的几集,
对不起,办不到。
因为在喜爱《我爱我家》的剧迷(简称家迷)心中,它们都太经典、太好笑。
倒是能浅选出几集不那么好笑的,其他,全是经典。
就比如第 1 集《发挥余热》一上来,短短 4 分钟的开场:
一家子趁老傅出门遛弯,大说他 " 闲话 "。
但一回头,却发现老傅已经出现在身后,又逐个 " 变脸 " 讨好的爆笑场景。
" 有缺点你说,没缺点你说什么啊?!"
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还在笑声中把老傅一家的人物关系和家庭地位,交待了清楚——
一家之主,从副局长位置退下来的老干部傅明;大儿媳和平,一身江湖气;大儿子贾志国,怕老婆;二儿子贾志新,在家待业 3 年;小女儿贾小凡和孙女贾圆圆,没啥话语权;还有来自四川农村的小保姆张凤姑,只能独个坐在靠墙的角落。
还比如第 5 集《亲家母到俺家来》中,老一辈江湖艺人,和平她妈老和的一身笑料。
她借住到老傅家,却把老傅一家闹得 " 天翻地覆 "。
一会给老傅介绍 76 岁的哆嗦老太,一会又给他介绍 18 岁的安徽小保姆。纵使老傅意志再坚决,也感叹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
老和同志,张嘴就是顺口溜:
" 和你公公一凑活,正是鱼找鱼、虾找虾,绿叶专配大红花!"
" 实在不行,咱就婚姻介绍所了,保你今年叫上妈!"
更在教育和平时,喊出了家迷最熟悉的那句口号: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姆们姆们姆们!"
再有第 30 集《再也不能这样活》里的失意中男贾志国。
一场同学聚会后得了红眼病,从此摆烂不上班,一心只做艺术家。
但他画出的 " 泼墨 " 大作,
和烹调出的创意 " 大 " 包,
哪样和艺术也沾不上边儿。
全家陪着他一番闹腾后,他又拿起公文包乖乖打工去了。
笑料太多,讲也讲不完。
而大结局,还特意让老傅一家围坐到电视机前,看最热播的电视剧《我爱我家》。
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无情嘴炮:
" 哈哈哈哈,没劲,我一猜就是胡侃 + 臭贫!"
真就是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的样子。
据说《我爱我家》最火的时候,流行一个段子:拍出这部剧的英达和梁左,都应该拉出去 " 枪毙 "!
谁让它叫人看得饭都吃不上,笑得肚子疼。
我的家庭真可爱
是怎样的剧组,能拍出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
像家一样的剧组。
直到今天,《我爱我家》还有一个剧组大群,活跃地 " 胡侃 + 臭贫 ";
演贾圆圆的关凌,还喊宋丹丹叫妈,喊杨立新叫爸,喊梁天叫二叔;
也不管后来宋丹丹与英达如何骂战,一提起《我爱我家》,她还是会说 " 谢谢英达 "。
当年的幕后,是快乐的,
连笑声都是鲜活的,因为是带着观众现场录制。
演员自己,也会乐得喘不上来气。
有一次,蔡明演完自己的戏份,跑去观众席看戏。
坐得离收声话筒太近,于是那一集里就充满了她魔性的笑声。(指路第 17 集《不速之客》)
观众席,还会时不时出现陈凯歌、冯小刚这样的重量級人物,被逗得花枝乱颤。
这个像家一样的剧组如何诞生,就要回到 90 年代初——
由留学归来的英达牵头,找来王朔,王朔再找写出相声《虎口遐想》的北大师哥梁左。
英达和梁左一合计,一家出一个重量级喜剧演员:英家出宋丹丹,梁家出二弟梁天。
当时,宋丹丹和英达还是夫妻,也是《我爱我家》第一个定下的演员。
再由王朔从 "situation comedy" 音译出 " 情景喜剧 " 这个中国词,让 " 情景喜剧 " 第一次在中国落地开花。《我爱我家》最初的剧组雏形,也就诞生了。
但没想到,王朔因为头顶太多影视 IP,压力山大,在《我爱我家》开拍前 " 临阵脱逃 "。
英达和梁左只能以最快速度拉来自家兄弟姐妹,把北大毕业的英壮、梁欢全招进剧组,打工写剧本。
甚至老傅对门的冤家老胡,都是英达拉上他爸,前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亲自扮演。
老胡家奢华的家具装饰,也都是从英家照搬过来。
《我爱我家》筹备时,英若诚就刚从副部长职位退下来 3 年;家里孩子们讨论剧本时,他也爱凑上去发表意见,再被礼貌地 " 请 " 走。
不难看出,爱发挥余热的老傅身上,就有英若诚的影子。连演老傅的文兴宇,都是英若诚推荐。
要细说起来,其实整部《我爱我家》,就是围绕最先拍板的宋丹丹,和英、梁两家人创作出来。
傅明对应大家长英若诚;和平对应江湖艺人 + 英家儿媳宋丹丹;梁天对应贾志新,连家里排行老二的顺序都一样。
知识分子贾志国,则对应全剧核心编剧,梁家大哥梁左;小妹贾小凡,对应粱家最小的妹妹,同为高知才女的梁欢。
剧里剧外,都是 " 一家人 "。
至于其他家庭成员,英达就一个要求:看上去像一家人。
关凌如为啥能选上贾圆圆,就是长得像宋丹丹。
而且在 90 年代初,全中国火的明星该来的都来了。
客串片酬也就每人几百块。
当年的中国剧组,还是把钱花在创作和硬实力上。编剧工资最高,梁左一集能有 2500 块;其次是美术、灯光等技术;
最次才是明星,当时全组最大的腕儿宋丹丹,一集工资 500 块。
而且要找顶红的明星,光有钱也不行,还要拼关系。
英壮写《不速之客》这一集时,腦子里想的就是葛优。还两次叮嘱他表哥英达:必须找葛优,不然角色就白写了。
但当时,葛优正在山东拍张艺谋的电影《活着》。英达通过内部关系打听到葛优要回北京办事,就带上宋丹丹、梁天仨人一起堵葛优家门,才把他捎回《我爱我家》。
(英达给春生讲戏)
葛大爷来了,春生活了。但春生这个角色还有原型,是 90 年代一家杂志上的骗子发明家。当时,连那家杂志都没发现他是骗子 ……
但学物理的英壮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本来还想给这个骗子取名寄生虫的谐音 " 季生春 ",但为了更接老北京地气,就挪动顺序 + 儿化音,巧变成了 " 春生儿 "。
这集最后,春生跟着警察走了。那个原型骗子发明家,也在《我爱我家》播出 3 年后,因为到处行骗被逮了进去。
一个有底气的剧组,用他们的热情创作着当时的中国在发生什么。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90 年代初,一切刚复苏的样子。
中国一夜进入消费时代。
园园口中常提到的美国八喜冰淇淋、美国牛肉面大王,让老傅一家嗨唱卡拉 OK 的万燕影碟机 ……
都是当时最流行的东西。
和平为买金刚砂牌手纸跑遍的 " 燕莎、蓝岛、赛特、长安 ",
也都是当年北京最洋气的高端商场。明星购物,老百姓开眼界。
哪怕是在 27 年后,关凌都还记得,宋丹丹带她去塞特商场购物时的激动心情。
充满希望,但也充斥着各种社会问题。
不仅有《不速之客》里的科学骗子热,还有《灭鼠记》里的灭鼠热,《心中的明星》里的追星热,《气功大师》里的气功热,《奖券的诱惑》里的奖券热,《爱你再商量》里的小三问题 ……
贾小凡的这段贯口:
" 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性变态同性恋、小蜜为何傍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精神病院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 ……"
也都是 90 年代的共同记忆。
家迷的总结,比我说的生动:
一部 120 集的《我爱我家》,就是一本 90 年代的生活记录。
还力争做到 " 处处不同、耳目一新 ",用 " 胡侃 + 臭贫 ",讲出家庭妇女的愤怒:
讲出男人精神出轨时,把责任推给女人的懦弱:
讲出新时代年轻人,拒绝 " 没有苦难也要创造苦难 " 的自我感动:
因为先锋,当年还被一些保守杂志批评成 " 年度最差电视剧 "。
而随着时间推移,《我爱我家》不仅经典了,还会越来越经典。
" 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 ",再回首竟发现:
原来我们的生活,除了物质条件好了一些,其他一切好像都没有变。
30 年前《我爱我家》的剧照台词,还在适配今天的各种聊天情境:
反而今天,像《灭鼠记》和《失落的记忆》,都不可能再复制重现。
还有,《我爱我家》的副导演林丛,后来又带着她爱的宋丹丹,拍出了《家有儿女》。
跟着英达拍了《闲人马大姐》的尚敬,不仅拍出了《武林外传》,同福客栈简短好笑的开场还致敬了《我爱我家》。
但时间的流逝,也增加伤感。
老傅家的沙发上,永远空出了一个位置 ……
还有扮演余大妈的金雅琴、扮演老胡的英若诚、扮演宝财哥的谢园、核心编剧梁左 ……
都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相继离开了那个可爱的家。
谁家的沙发也空了座位,想他、想她 ……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家》在 94 年完结,成了很多人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有它的地方,就有快乐的家。
家迷总说:当《我爱我家》的画面和音乐响起,空气都快乐起来。
就像又回到 " 妈妈骑自行车上班,而我伴着《我爱我家》音乐沉沉入睡的午后 ";
回到 " 全家人围着电视机看《我爱我家》,其乐融融的夜晚 "。
" 我的家庭真可爱,清洁美丽又安祥,兄弟姐妹很和气,大人孩子都健康 " ——
我爱我的家,我想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