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拉夏贝尔总部基地9.5亿拍卖流拍,万店女装巨头盲目扩张走向破产,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涵艺
昔日 " 中国版 ZARA",门店从 9000 多家缩减至 200 家,从上市到破产退市仅用了 5 年。生命如流星般短暂的拉夏贝尔 ( 06116.HK ) ,破产之路依旧走得艰难。
日前,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的一处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及不动产、办公设备等在阿里资产平台公开拍卖。这笔资产评估价高达 13.5 亿元,却仅以 9.5 亿元起拍,打了约 7 折。截至 1 月 24 日拍卖结束,共吸引 13592 次围观,但最终无人报名出价,本场拍卖流拍。
据悉,这笔资产的所有人是上海微乐服饰有限公司(简称 " 上海微乐 "),系已退市的拉夏贝尔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被法院指定的破产清算管理人接管)。此次被拍卖的办公楼,正是拉夏贝尔核心资产,亦是其总部基地所在地。
拍卖公告显示,被拍卖资产共包括 6 栋不动产、办公和电子设备。土地使用权面积约 40198 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产业项目类,6 栋楼宇均于 2020 年竣工,其中,1 栋和 2 栋为温度科技园,3 栋为会议中心,4 栋为拉夏贝尔办公及对外转租,5 栋为亚朵酒店,6 栋为地下 1 至 2 层停车场,证载建筑面积共 15.75 万平方米。
随着拉夏贝尔及核心子公司破产清算的推进,公司旗下多项资产已相继被处置。但蓝鲸财经记者查阅阿里资产平台,公司其他相关资产拍卖大部分流拍,破产清算的最后结果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截自阿里资产
拉夏贝尔创立于 1998 年,是来自上海的服装企业。曾通过多品牌战略在全国各地快速布局门店。据公司官网介绍,其营销网络覆盖中国(除港澳台)所有省份,拥有 La Chapelle、La Chapelle SPORT、La Babite 等多种品牌。由于品牌众多,推崇时尚,拉夏贝尔曾被许多人称为 " 中国版 ZARA"。
2014 年拉夏贝尔登陆港股市场,截至 2014 年底,拉夏贝尔门店总数只有 6887 个,仅仅一年之后就增长至 7863 个,相当于每天要开 2.7 家门店。2017 年底时到达巅峰,拉夏贝尔拥有高达 9448 家门店,全国各大商场都有拉夏贝尔的身影,单年营收达到 104 亿元,成为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品牌。
高峰时坐拥近万家门店,这是拉夏贝尔能够上市的 " 资本 ",但也是其衰落的根源。
财报数据显示,2018 年,拉夏贝尔净利润亏损 1.6 亿元,直营品柜数量有 9269 个。2019 至 2021 年,拉夏贝尔连续亏损。2019 年,在营业收入下降 24.66% 的同时,其净亏损高达 21.66 亿元,同比减少 1258.07%。2020 年,拉夏贝尔营业收入 18.19 亿元,同比下降 76.27%。进入到 2021 年,拉夏贝尔的经营仍未实现较大的扭转。到了 2021 年底,公司仅有 300 家门店,2022 年底,境内经营网点数量仅剩 218 个。这相当于 5 年时间里,拉夏贝尔关闭了超过 9000 家门店。
上市未满三年,其中连续两年亏损,拉夏贝尔被实施了退市警告。
最终,2021 年 11 月,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因资不抵债,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2022 年 4 月,拉夏贝尔进入退市整理期。2022 年 5 月,拉夏贝尔退市整理期结束,被上交所摘牌。2023 年 6 月,法院公告显示,拉夏贝尔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经债权人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拉夏贝尔破产清算。2023 年 9 月,拉夏贝尔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式,公司及相关各方积极配合管理人有序推进破产重整工作。
据最新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拉夏贝尔营业收入 8398.8 万元,净利润亏损 5276.7 万元。
拉夏贝尔为何像龙卷风一样来去匆忙?资深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拉夏贝尔实控人 2019 年质押爆仓,仔细看看其实问题早已存在,一直得意的 " 自营 + 多品牌 " 模式在快速奔跑过程被掩盖了。" 店多、品牌多、库存多、打折多,只是经营层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资本对赌的上市套利导致企业无序化的赶超大规模,对标 ZARA 只是简单模式抄袭等原因。"
从整个中国服装行业来看,拉夏贝尔只是一个缩影。
2006 至 2012 年期间,中国服装行业总体增速超过 20%;2015 年之后,整体增速趋于平缓,大约为 6% 至 8%。在 2016 年之前,行业景气,高速发展。
但之后,服装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过去粗放扩张的特效药不再有效。到了 2018 年,危机全面爆发,2018 年全国服装销售量为 540.6 亿件,相较 2017 年的 719.1 亿件下降近四分之一。
2019 年,除了拉夏贝尔陷入泥潭,还有富贵鸟退市,真维斯倒闭,达芙妮亏损 10.7 亿元,运动品牌贵人鸟亏损 10.96 亿元……这些昔日的 " 时尚爆品 ",各自走向自己的宿命。
拉夏贝尔的败局不是服装行业唯一的案例,但它的滑铁卢足以引发行业的深度思考。" 虽然这些服装品牌的跌落与疫情三年的经济大环境有关,但理性看,放缓发展步伐,真正去做好品牌规划与定位,用心去研发符合消费者的产品,专注店铺的精细化仍是品牌不可忽视的根本问题。" 程伟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