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快快评 | 南京“执行”给安徽,低级错误何以不绝?,欢迎阅读。
近日,网传广东一法院出具的两份《执行裁定书》中,出现了 " 安徽省南京市 " 的字样。现代快报的这一报道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最新消息,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官网发文称,对该法院执行裁定书错误表述 " 安徽省南京市 " 一事,法院已予纠正,同时责令相关责任人做出深刻检讨,并对其严肃追责。法院将以此为鉴,强化管理,切实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法院文书频现低级错误,早已引起最高法的重视。2018 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全面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切实防止低级错误反复发生的紧急通知》,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司法责任,切实提升上网裁判文书质量。遗憾的是,法院文书上的低级错误并不鲜见。
每一次被曝光后,相关方面的回应都会有关乎 " 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 的承诺,可惜这样的错误,还是经常被发现。例如媒体曾报道,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的被告人郝某,案发前是乌兰察布电业局职工,可在法院判决中却成了 " 无业 "。而把南京 " 执行 " 给了安徽,则是最新的例子。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该院出具的两份《执行裁定书》中,原本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 " 申请执行人住所地 ",均出现了明显错误,分别写成了 " 安徽省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 " 和 " 安徽省南京市玄武区 "。该院情况通报寥寥数语,没有说明何以出错,但逻辑学告诉我们,能犯这种错,真不是蒙的,而是有必然性。
但凡有一点地理常识都会清楚,南京在哪里,是座什么城市。近年来,南京的美誉度也显著上升,打卡爱好者更是创下 " 总要来一次南京吧 " 的网络名句,难道就这也不能避免南京被错认?是南京应该更努力提高知名度,还是某些工作人员应该更努力消解知识短板?
法院文书闹笑话并不是小事。从技术上说,可能导致一系列差错,给相关对象造成困惑与被动,甚至诱发严重后果;从影响上说,也必然留下难以改写的印记。
法院文书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司法水平,从根本上说也是一张名片,丝毫马虎不得。法院文书必须以权威性和真实无误的面目示人,才能向公众更好地传递关键信息,彰显法治威严,凝聚法治信念。
要切断低级错误的 " 生产线 ",关键在于 " 根治 "。前述最高法通知关切到了法院文书发生低级错误的根源,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应该看到,低级错误不断,反映出个别法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硬伤,也暴露出审核把关机制不健全、不严格的深层问题,因而不能只把板子打到一线工作人员身上。
要想最大限度减少法院文书各种错误反复发生的情况,唯有以强化问责为手段,以责任制落实为抓手,尽快建立完善法院文书质量管控长效机制。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