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爱奇艺亏了13年都盈利了,电影行业该怎么和剧集竞争?,欢迎阅读。
"AI 时代的到来,对电影的影响是迫在眉睫,我们唯有入局才能破局。" 王健儿提醒道。
" 谁家 AI 概念讲得好,谁家股票就涨得好。" 于冬直言。
" 实行分线发行制度这件事情说了好多年,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为什么不做呢?" 王长田继续提出疑惑。
时隔两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再度回归。6 月 10 日,在 " 开幕论坛——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 " 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等多家电影公司掌门人再度直言行业困境,指出电影行业的困难与危机。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畅想 AI 时代:用户买票后在家用 VR 设备看电影
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 6 月 11 日,2023 年度票房已过 230 亿元。相比 2022 年的全年票房 299.37 亿元,中国电影市场似乎已从触底中开始爬升。
然而,在座的嘉宾大多忧心忡忡。中国电影在疫情期间发生的结构性调整,非一朝一夕形成,甚至还具有迷惑性。例如,2020 年,中国电影以 204.17 亿元的年度总票房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每种类型的电影,在那时都显得扬眉吐气。
在王长田看来,国产卡通片占优势地位的状况,正是疫情期间所取得的,这恰恰证明基础并不牢固。" 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共同培养观众,用更好的产品,包括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共同调动观众的热情。"
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目前,光线传媒有大约 20 部动画电影正在推进中,王长田希望每年能够上映 3 部左右的动画电影。未来 20~30 年,他期望中国的动画电影的票房能够站在总票房的 15%~20%。
这其中,AI 的出现非常关键。6 月 8 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和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SHO 未来•海上论坛上,王长田分享了他对 AI 的思考。他预估:AI 对动画电影主要环节效率的提升,或许能达到 50%;AI 对整个动画电影制作的周期提升,可能为 30%。也就是说,原来光线传媒每年计划上映 3 部动画电影,现在有机会上映 4 部。
王长田还很关注 VR 对未来电影发行放映方面的改变。在前几日苹果宣布推出 Vision Pro 后,王长田畅想未来也许会有 " 个人首轮影院 " 的概念。例如在线上购买完电影票,用户可以选择到电影院观看,也可选择在自己的 VR 设备上观看。这样,电影产业目前上座率、营销、推广、发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傅若清同样谈到技术问题,他表示,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产物,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技术的实践者和应用者。" 换句话说,电影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和推动,很多艺术的表达和呈现会很空洞和苍白。"
" 电影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提升观众的观影享受和观影的舒适度,难道不是我们电影人应该为观众做到的吗?" 傅若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电影产业谈论的 96 帧率、120 帧率,甚至 200 多帧率都不够称为 " 高帧率 ",电影人更该反省和确认的是:24 帧率已绝对是 " 低帧率 "。
" 我觉得技术赋予了艺术更强劲的翅膀,带领电影更好地飞跃。我们面临着流媒体、短视频和其他形式的冲击,如果电影不能跨越式成长,观众为什么要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到电影院看电影呢?" 傅若清强调,电影产业目前最关键的,便是让帧率提升。创作者有更多的表达,观众才能更舒适地享受一部电影的魅力。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 爱奇艺亏了 13 年都赚钱了,电影现在怎么跟剧集比?"
" 疫情三年,很多电影公司举步维艰,硬撑着挺过来。尤其是电影院,困难很大,但是最终我们 8 万张螢幕保住了,而且这三年中我们的新增银幕还在增长,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于冬认为,电影院是电影产业的基础、基石。
电影院在技术的刺激下,最重要的应该是思考如何强化剧场效果。于冬分析,目前,视听技术和放映的新技术,大多应用于小螢幕上。" 现在,大银幕还是无法取代的,但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提升电影院的剧场效果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面对席卷而来的科技浪潮,电影终端 IMAX 选择了拥抱 AI。近日,IMAX 公布一系列海报,可以看到 IMAX 影院 " 落地 " 长城、敦煌、桂林漓江、张掖丹霞等多个国内经典地标,电影院走向室外,虚实结合。
技术对电影产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许多新技术已经运用到电影制作中。部分演员产生危机感,担心技术是否会取代他们。但是于冬表示,技术恰恰延长了演员的艺术生命。" 你可以把他恢复到很年轻的时候,也可以变成他更老的时候,我们过去靠化妆,现在靠技术都可以实现。"
" 谁家 AI 概念讲得好,谁家股票就涨得好。" 于冬笑称。上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曾诞生一批经典好莱坞电影。在 2000 年后,受到英剧、美剧崛起的冲击,好莱坞电影被迫转型,大特效电影成为主流。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于冬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现在,中国市场也进入到分岔的关键时刻。从去年的《人世间》开始,到今年《狂飙》《漫长的季节》热播,剧集讲故事的阶段质量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于冬认为对电影真正的冲击是剧集的崛起。
" 博纳今年在拍一个剧集《上甘岭》,我都不敢再拍电影了。" 于冬表示,"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跟长剧集比?今年爱奇艺一季度、二季度都实现了盈利,爱奇艺亏了 13 年都赚钱了,这就是剧集带来的效应。"
" 现在是不是剧集在把我们电影推向特效去?推向工业化去呢?可我认为我们要回来讲故事,我们要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我们不该是拼特效的时代。但是新技术对于视觉的提升和观影体验的赋能必不可少,否则观众不会进院线。" 于冬说道,未来中国电影将有一个很长的阶段,要靠讲故事来塑造人物,推动内容创作和内容生产。
王长田在论坛上继续呼吁,他有两个愿望。大愿望是希望有关部门能进行票房分账比例的调整;小愿望则是实行分线发行制度。" 我们能够上映的影片有 400~500 部,绝大部分上映影片都是一日游或者几日游,所以就要分线放映,给更多的中小影片机会。但是这件事情说了好多年,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为什么不做呢?我觉得今年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做起来,甚至明年春节档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分线放映,这样中国电影观众的选择空间会大大提升,一些中小影片、探索性、艺术性强的影片能获得新的空间。" 王长田分析说。
王健儿则坚定认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要走大 IP 开发的道路。如果全部押宝在一部影片的票房上,他认为亏损是大概率,行业现在没有能力平衡总体的投入产出。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