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该如何理解上半年经济增速5.5%?,欢迎阅读。
7 月 17 日,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出炉。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93034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5%,比一季度加快 1 个百分点。
"5.5% 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全年 3% 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 3 年年均 4.5% 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 17 日举行的 2023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经济运行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增长轨道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付凌晖用了 " 含金量比较高 " 来形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
那么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说明了什么?要如何理解 " 高含金量 "?又该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复苏趋势?今天带大家解读当前的经济增长态势。
" 含金量 " 怎样才叫高?
所谓的 " 含金量 ",其实指的是高质量的增长,具体来讲有 5 个方面。5.5% 的经济增长是结构改善、动能优化的增长。从需求看,经济增长由去年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为今年的以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从生产看,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服务业的贡献大幅增加。
5.5% 的经济增长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2.5%,信息传输、軟體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10.8%。同时,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增强。
5.5% 的经济增长还是就业扩大、民生改善的增长。今年以来,经济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6 月降至 5.2%,已接近疫情前同期的水平。就业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增加。
此外,5.5% 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我国高水平开放扩大和贸易结构优化,以及粮食、能源安全得到巩固。
在外贸领網域,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2.1%,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 65.5%。随着我国产业更新发展,新产品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上半年,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 " 新三样 " 出口同比增长 61.6%。
在粮食与能源领網域,今年夏粮生产在收获时期尽管遭遇到 " 烂场雨 " 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实现丰收,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下坚实的基础。能源保供也持续加强,上半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增长 2.7%,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用能。
下半年形势如何?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一些专家已经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考虑到去年的基数问题,预计三季度 GDP 同比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全年 GDP 增长预计达 5.4% 左右,超过 5% 的全年预期增长目标。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从服务业、工业等具有先行意义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转型更新的轨道上,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道,今年三季度和下半年,随着美联储本轮加息的终结,我国资金流动性将有显著改善,各行业的发展动能有所增强,叠加中秋国庆假期,以及 " 金九银十 " 的消费旺季,预计今年三季度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爆发,中国经济保持 5% 的增速应该没有问题。
虽然目前经济恢复态势看起来向好,但下半年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徐洪才强调,接下来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还是要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从内需来看,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尤其是城乡居民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为此可以加大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網域及体育、文化等领網域的供给侧投资,满足和创造人们的更新性、改善性和结构性需求。要重点补齐民生领網域和投资领網域短板,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领網域的短板。
而从外需来看,要主动扩大开放,拓展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