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觉得 79 块钱的眉笔贵,是我不够努力吗?,欢迎阅读。
最近,某顶级带货主播在直播时,因为有粉丝抱怨其推销的 79 元的眉笔产品贵,竟公然呛声:"这么多年了工资没涨,是因为你工作不够努力!"
事后主播已发声道歉,但整个事件已经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网友表示 " 扎心了 "、" 受到了伤害 "。
这样的说法非常不礼貌,毫无同理心可言,难怪让很多人感到很生气:" 我能理解他靠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但是他居然已经不理解努力也可能得不到回报!"
我们什么会对此感到冒犯?
" 你不够努力!" 这类说法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常表现为 " 心态崩了 ")。
所以,当我们听到 " 收入不高是因为工作不够努力 " 尤其是当这句话从我们比较信任或比较有传播力的人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感到失望、愤怒或伤心等消极情绪。
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观点影响力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薪资高还是低,大部分人都会有 " 我大抵算得上一个认真工作的人 " 的自我认同感,所以消极情绪就变成了防止自我认同感危机的盾牌,将这种观点拒之千里之外。
同时,我们都喜欢公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们具有追求社会公平的倾向,但社会公平感是一种对自己在不公平情境中的位置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社会公平感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的某些观点而产生不公平感。
图源:网络
其中很典型的一种观点就是 " 收入不高是因为工作不够努力 ",似乎个人收入的高低只能归因到自身的努力上,与环境、机会等各种因素无关。这种多少有点 " 站着说话不腰疼,吃饱饭了还要吧唧嘴 " 的说法,自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挫折体验,同时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并变成网络上愤怒的发言)。
了解了这些话是怎么伤害我们的之后,我们也必须学会正确应对。下面咱们就讲讲:该如何应对别人的不正确评价?
认清自我
前面说了," 你不够努力 " 这样的话,之所以能影响到我们,主要是因为影响了自我认同感,正确应对自然也要从自我认同感入手。
自我认同感最先由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人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探索 " 我是谁 "、" 我的价值是什么 "、" 我的目标是什么 " 等一系列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形成自我认同感。
一个拥有统一的自我认同感的人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和外界,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体验到自我价值,即使遇到遭遇一些否定意见和消极情绪,也能够正常地生活,而不至于沉浸在悲伤或悔恨之中。
不过,当我们成年以后,即使形成了统一的自我认同感,它也不是稳定不变的,我们仍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自我认同危机,导致在个人认同和价值观方面感到不一致或冲突的状态。但是,当我们通过思考和行动重新认识自己,就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如一个人认为 " 自己是一个勇敢果断的人 ",但是后来 TA 发现自己总是因为犹豫不决而失去很多机会,导致 TA 很懊恼,但是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以后,TA 重新认识了自己,认为自己其实是 " 一个对于未知持谨慎态度的人 ",TA 也就不再懊恼了。
反过来,当有人说你 " 不够努力 ",你心情肯定有点低落,但仔细一想自己天天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生活,你大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怼:你懂个 XX!
这位主播的话伤人,还有个原因是将 " 努力 " 与 " 回报 " 死死绑定在一起。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归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我们可以思考并指出对方的归因谬误,并正确归因(甩锅)。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点常见的归因方式和偏差:
情境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外因,将原因归于情境(环境)因素。例如:不好意思来晚了,主要是突然下了大雨打车不方便。如果能正确分析客观原因,对正确评价自己会很有帮助。
性格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内因,将原因归于自己性格。例如:我没抓住这个机会表白,主要是我自己太软弱了。如果你总是倾向于责怪自己,就得警惕了。
自利归因(Self-serving attributions):通俗的讲就是 " 结果好就是靠自己,结果不好是别人的锅 "。例如:不是我卖的贵,是你不够努力没涨工资…… 这种归因,有时候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但应用太频繁就会神憎鬼厌哦。
认知性偏差(Cognitive biases):在自己与他人行为或认知一致程度很高的状况下,人们容易做情境归因(归于环境),相反则易做性格归因(归于自己)。例如:这件事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与他人一致),我的失误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归于环境)。
动机性偏差(Motivational biases):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感或保护自尊的 " 自利偏差 ",以及个人高估其对外在事件的控制力而易做内在归因的 " 高估自控的错觉 "。例如明明自己做错事,却甩锅给别人;或因事情进展不顺利而过分自责,但其实原因并不出在自己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说的种种,只是为了让你知道,千万不要别人随便说句 " 你不够努力 ",你就把锅捡起来默默扣到头上,而不是教你碰上什么事儿都把锅甩得满天飞,自己却一点都不反思。
总之,听到别人说 " 收入没涨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 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感到冒犯和生气,但也不必完全被这些消极情绪所支配,不妨认识并指出这些评价的不正确之处,积极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价值。
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不一定(立刻)成功。就算我暂时不算成功,但我仍可以选择成长。
参考文献
[ 1 ] Berzonsky, M. D. ( 1994 ) . Self-ident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and cont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8 ( 4 ) , 453-460.
[ 2 ] 陈腊梅 . ( 2018 ) . 社会不公平感与心理弹性对暴力态度的影响 . 硕士学位论文 , 南京师范大学 .
[ 3 ] Kelley, H. H., & Michela, J. L. ( 1980 ) .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 ( 1 ) , 457-501.
策划制作
作者丨 ACC 心理科普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副主任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往期
精选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