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全球上市车企半年众生相:一个现代汽车赚的钱,顶九成中国车企净利润,欢迎阅读。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截至 9 月 1 日,汽车十三行对全球主要上市车企财报进行梳理。通过对比销量、营收与净利润三个关键指标发现,全球车企发展向外界释放出许多新的趋势与信号。
尽管新能源与智能化在全球汽车发展战略中逐渐呈现主导地位,但在结果论上,欧美日韩老牌车企无论规模还是经营质量都要高于中国车企。在 32 家主要上市车企中,丰田、Stellantis、奔驰等车企净利润都超过 800 亿元人民币,继续领跑全球车企的经营业绩。
相比之下,作为中国 2023 上半年经营质量最好的车企,比亚迪股份 109.54 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位列雷诺汽车之后,仅排在全球主要上市车企的第 15 名,这充分说明,中国车企经营质量与全球汽车企业仍存在不小差距。
除此之外,上半年全球车企业绩给中国汽车产业提出一个警惕信号。过去,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德系车企,今年上半年都遇到了净利润紧缩或下降的状态,宝马集团净利润腰斩,大众汽车集团净利润下降 20%,虽然奔驰汽车集团净利润微增,但规模大幅下降。和德系车企相比,近期在中国发展不利的韩系、法系车企,上半年经营质量都得到巨大提升。之所以在失去中国这一最大市场的前提下发展动能不减,原因就在于韩系与法系车企全球市场的均衡性。这为中国车企全球化发展提出新要求,必须实现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大又强。
在跨界造车领網域,除理想汽车之外,中国造车新势力上半年集体处于亏损状态。蔚来受制于产品谱系、研发和销售成本、渠道海外扩张以及换电等巨大成本,成为 32 家上市车企中亏损最大的企业。刚刚复盘的恒大汽车在上半年仅销售百辆汽车的前提下,亏损额度高达 68.65 亿元,成为第二大亏损上市车企。
综合判断,2023 年全球上市主流车企的对比让舆论发现,尽管中国汽车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網域找到了市场感知与发展节奏,但与老牌传统车企的长期竞争中,除了中国市场还要看到对方拥有的全球市场优势。尤其在高质量经营上,对密集型工业来说是长期发展的有效依据。中国汽车必须警醒,尽快寻找到打战略战役的能力,而不是在一两次战斗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现代汽车盈利约为中国盈利上市车企净利润九成
在这份集合全球主流上市车企榜单中,中国车企几乎占到全球车企榜单一半。其中,中国上市车企上半年销量累计达到 827.17 万辆,但在净利润方面,净利润为盈利状态的中国车企总和为 397.56 亿元,而现代汽车一家车企净利润便达到了 366 亿元,占到中国上市车企利润总和九成以上,这似乎超出许多人的意料。
在惯性思维中,近几年韩系车的在华表现日落西山,面临德系、日系车下探以及自主向上的 " 围堵 ",终端表现不尽人意。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 7 月,韩系车在中国市占率仅为 1.6%,在各国别系中表现垫底。
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韩系车在华销量走弱,并不代表全球表现也如此。数据显示,2022 年现代和起亚的全球销量均实现增长,从 667 万辆增加到 688 万辆,位列全球第三大汽车公司,规模仅次于丰田汽车 ( 1048 万辆 ) 和大众汽车 ( 830 万辆 )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 208 万辆,在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地刷新了最高销量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车企受惠于韩国出口欧美市场的零关税政策,在欧美地区有着非常强的性价比优势。除此之外,韩国本土市场、印度等地对现代汽车小型车需求旺盛。这些业务有效提升了现代汽车的净利润。在净利润的支撑下,现代汽车围绕氢燃料技术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开发进度并不慢。有国际咨询机构分析,未来 3 年,包括大众、丰田、现代汽车在内的跨国车企,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一次竞争冲击。
保时捷单车净利润 18.04 万元 / 台 成全球最赚钱上市车企
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主流上市车企中,保时捷半年销量为 16.74 万辆,营收 1604 亿元,净利润为 302 亿元。得益于营收与净利润,保时捷上半年单车平均营收 95.82 万元,单车平均净利润为 18.04 万元,成为今年上半年最为赚钱的上市车企。
根据 2023 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保时捷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14%,销售利润同比增长 10.7%,销售回报率为 18.9%,直达 17%-19% 目标区间的高位。此外,保时捷重申, 2023 年全年业绩预测保持不变。
对于终端表现,保时捷表示,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提升的销量和稳定的价格。由于通胀环境、新款保时捷 Cayenne 上市相关的营销活动、数字化投入以及对赛车运动的参与度提升等部分原因,集团成本较去年有所上升,但销售利润仍增长了近 11%。
分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达 4.38 万辆,同比增长 8%。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23% 和 12%。保时捷表示,只要全球经济及供应链形势未出现明显恶化,保时捷预计,到 2023 年全年末,该集团的营业销售回报率将达到 17% 至 19%,营业收入预计将达 400 亿至 420 亿欧元。
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超跑品牌,保时捷自进入中国以来擅长搞饥饿营销。对于 2023 年中国市场发展,据可靠消息,保时捷近期又开始对中国供货采取限流,以保证终端经销商价格稳定。对保时捷来说,单车价格的坚挺比规模重要的多。不过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饥饿营销可能随着包括路特斯在内其他超跑品牌产品的竞争,效果可能会越来越低。
头部净利润车企呈现全球均衡发展趋势
在 17 家全球上市车企中,只有大众汽车集团与宝马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丰田汽车集团、stellantis 集团、现代汽车集团(现代 + 起亚)、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跨国车企上半年净利润表现平稳。stellantis 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 37% 的增长,达到 856 亿元,在全球汽车市场收缩的情况下,盈利能力表现可圈可点。
通过分析来看,这些跨国车企最大的共性便是全球布局平稳。以丰田汽车为例,丰田汽车的海外制造厂分布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等。丰田汽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厂都采用本土化生产的方式,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生产车型,提高车辆适应性和市场认可度。至今,丰田汽车都保持着全球各大陆规模均衡的状态,不过度依赖某一区網域市场。
另外一家车企联盟 stellantis 集团,旗下涵盖标致、雪铁龙、菲亚特、Jeep、克莱斯勒等 14 个标志性汽车品牌。stellantis 集团的主要市场欧洲与北美销量分别达到了 147.8 万辆与 102.3 万辆;净营收分别为 348.61 亿与 459.16 亿欧元,同比均有小幅上升。可以说,车企全球布局越是均衡,其销量财务抗风险能力越强。stellantis 集团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及非洲市场销量与业绩均同比呈增长态势,对比在中国、印度与亚太地区销量下滑,其他市场的 " 蓄水池 " 可以很快 " 填平 ",不影响整体营收净利润表现。
反观大众汽车集团与宝马集团,中国为其贡献超三成的销量和财务利润,一旦中国市场出现波动,势必对其整体财务营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跨国车企 "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可以很好保证车企的销量以及财务表现。
新能源转型滞后 德系车企上半年经营质量出现下滑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 20% 至 667 亿元,宝马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 50% 至 520 元。作为德系车企的另一代表,奔驰汽车集团净利润尽管呈上涨态势,但同比增长幅度仅为 7%,这些数据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德系车企今年上半年经营质量不佳。
德系车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对于电动化变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德系车企却没有取得一席之地。以奔驰为例,未在半年报中透露在中国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具体数据,但根据三方数据显示,奔驰 EQE 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 3355 辆,今年 5 月销量最高达到 1254 辆,其余销量均未过千,这意味着奔驰的新能源表现不尽人意。
宝马集团新能源产品上半年在华销量尽管同比增长 3 倍,但交付数量为 4.5 万辆,也就是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单月销量水平,这样的表现对于德系车企营收利润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最赚钱的中国车企比亚迪 全球盈利仅排 15 名
在梳理中国上市车企中发现,比亚迪以净利润 109.54 亿元成为自主车企的盈利领跑者。对于中国 A 股车企来说,半年净利润超百亿元,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比亚迪成为唯一一家半年净利润过百亿的车企。
尽管比亚迪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达 204.7%,但将其放置于全球排名来看,比亚迪排行位居第 15 位,不及起亚汽车、雷诺。比亚迪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向中国车企提了个醒,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新能源销量甚至赶超特斯拉位居全球首位,但在车企盈利方面,仍然存在 " 大而不强 " 的现象。这就要求中国车企在实现市占率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在经营质量上实现跃升,做好打持久投入的战斗准备。
蔚来成全球亏损最大上市车企 亏损达 109.26 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净利润同比下滑 139% 亏损达 109.26 亿元,处于上市车企垫底的尴尬地位,而且在营收方面,上半年同比下滑 2.74%,为 194.5 亿元。从销量来看,上半年蔚来汽车总交付量达到 5.46 万辆,相当于蔚来上半年每卖一台车大概要亏 20 万元。
梳理蔚来汽车半年财报,在不到 200 亿元的营收里,销售成本总额就占了接近 192 亿元,再加上 53.03 亿元的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 64.2 亿元的研发开支,蔚来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从产品来看,今年上半年,蔚来推出了三款新车——全新蔚来 ES6、2023 款 ET7 以及 ET5 旅行版。其中,全新 ES6 和 2023 款 ET7 在 5 月中旬开启交付阶段,6 月,ES6 也才刚刚完成产能爬坡。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交付量的 " 跃升 "。而 ET5T 只是公布了售价,还未开启交付阶段。产品谱系拉的过多过长,导致单车成本分摊压力巨大。
目前,蔚来不断加大欧洲渠道的扩张,但换来的实际收益有限。蔚来正在大胆押注欧洲市场,并计划 2023 年在挪威、德国、丹麦、瑞典和荷兰之外再向当地的五个市场进军,目标是到 2025 年在全球 25 个国家拥有业务布局。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小鹏汽车在进军欧洲的首次尝试中选择了一条更为保守的经销商渠道,而蔚来不仅开设了展厅,还将中国本土的蔚来中心 ( Nio House ) 复制到欧洲。该公司还计划到 2023 年底在欧洲增加 100 个换电站。蔚来的渠道扩张及补能体系建设均为重资产投入,其周期长收益慢的特性,导致蔚来净利润的亏损进一步下滑。
中国市场不景气 不影响法系、韩系车企业绩
中国市场不景气,不一定就活得不好。这一点,法系和韩系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从韩系车来看,现代汽车上半年全球销量为 208 万辆,起亚汽车半年销量为 158 万辆,但在中国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为 12.32 万辆,不及自主品牌单月销量。可以说韩系车在华已经被边缘化。但在全球来看,韩系车在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净利润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其中仅现代汽车一家净利润已经接近 15 家中国车企净利润的总和。
法系车与韩系车在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发展 " 割裂 " 让人意识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引领全球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浪潮的桥头堡,但并不对所有车企都起作用。有些车企离开中国市场同样也能在全球站稳脚跟,这对中国汽车出口全球提供了一项反向思考,中国车企不应该只在本土市场内卷,更应该考虑如何打造全球市场。
东风、广汽两大国企净利润下滑明显
在 15 家上市的中国车企中,广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48.4% 至 29.66 亿元;东风集团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 77.03% 至 12.7 亿元。两家国有汽车集团的利润大幅下滑,说明内部发展出现重大波动。
对于半年净利润几近腰斩的态势,广汽集团解释称,主要是自主品牌车型产销量持续增长而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等综合所致。此外,报告期内,集团投资收益约为 54.48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 30.50 亿元,主要是日系合资企业盈利减少等综合所致,而且还面临消费需求不旺、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价格战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据悉,仅广汽丰田一家合资车企半年营收下降超过百亿元,严重影响了广汽集团整体收入。据悉,导致合资车企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 2022 年广汽集团合资业务整体压库。2022 年,仅广汽丰田一家合资车企零售与批发量差距就达到 8 万辆。
东风集团股份对于净利润的大跳水解释称,集团加速新能源转型,高端新能源品牌建设、平台、商品、关键总成及核心技术资源持续加大投入;行业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继续下探,集团合资乘用车业务利润大幅下降;商用车市场恢复缓慢,行业竞争加剧,集团商用车业务毛利降低;当期外汇损益及股权投资带来非经营性收益相比同期预减。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东风公司具有传统优势的商用车业务市场环境持续不佳、原有乘用车主力品牌风神增速不再;利润 " 奶牛 " 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也遭遇发展阻力;高端新能源业务处于投入阶段尚无法盈利。东风公司整体处在一个利润大幅流失的阶段。
目前,东风整体发展出现重大疲软现象,神龙、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合资业务均出现双位数大幅下滑,自主品牌经营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久前,东风刚刚对自主业务进行重组,不过对于未来发展趋势,外界并不看好。
华晨和恒大两个不 " 卖车 " 的企业 一个赚的多一个亏的多
相比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来看,在中国上市车企中,华晨中国和恒大汽车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这两家车企均未公布半年销量具体数据。
根据华晨中国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5.07 亿元,较 2022 年同期的 5.58 亿元减少 8.9%。原因是由于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原来的传统燃油车型向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转变,使得公司汽车零部件需求下跌。不过,受益于今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铝的价格下跌,销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借贷利率下调及汽车金融服务业务融资所用借贷减少的因素,华晨中国今年上半年的毛利同比增长 42.9% 为 1.42 亿元。
虽然华晨中国未公布具体半年销量数据,但据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合资企业的华晨宝马在国内的销量达到 33.41 万辆,同比增长 6.1%,成为拉动华晨中国半年净利润增长的最大动力。去年 2 月,华晨中国向宝马出售了华晨宝马 25% 的股份。出售完成后,华晨宝马由中外合资企业变为联营公司。评论人士称,华晨中国现在已经依靠华晨宝马 " 供血 " 活命。
对于恒大汽车没有公布销量,外界很好理解。不过恒大汽车称,已经有超过 760 台恒驰 5 于报告期交付。恒大汽车今年上半年亏损 68.65 亿元,亏损幅度仅次于蔚来。
另外在恒大汽车半年报中,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的行政费用同比下降 15.54% 至 9.36 亿元。恒大汽车表示,下降原因主要是雇员减少、若干现职雇员减薪及研发开支减少,这对技术人才密集型的汽车行业来说,并不是积极利好消息。外界通过恒大汽车的半年表现或许可以读出,跨界造车拯救主业这条路并不好走。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汽车之家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