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基金大厂集中出手!13家机构斥资8.2亿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市场将触底反弹?,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金子莘
8 月 21 日,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及券商官宣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合计金额高达 8.2 亿元。此次密集自购是继 2022 年 10 月来的首次,多家公募基金公告中提及,此次自购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本着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
近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 "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答记者问,集中回应了近期市场关注的多个问题。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
截至发稿,已有 13 家公募基金及券商官宣自购,仅 8 月 21 日上午,合计自购金额已高达 8.2 亿元。分别是: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中欧基金、南方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招商基金、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资管。
图片来源:图虫
集中自购权益产品
此次大额自购均将投向旗下权益基金,部分机构对于该笔自购资金购买产品的类别作出明确。
易方达基金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今日运用固有资金 5000 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公告中提及,该笔固有资金将自购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中欧基金表示,该笔不低于 5000 万元的固有资金将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
除公募基金之外,多家券商也积极官宣自购旗下权益产品。中信证券及国泰君安资管分别以 1 亿元及 2 亿元自购旗下券商资管的权益产品,招商资管也发布公告,将于近期使用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拟申购金额合计 2000 万元。
证监会此次答记者问中特别提及,加快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从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此次,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资管的公告中提及此次自购的锁定期问题,富国基金在公告中承诺至少持有 1 年以上;招商证券资管也在公告中明确,此次自购持有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对于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具体部署,证监会指出有以下六条重点措施,包括:一是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三是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四是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 " 逆周期布局 " 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六是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放宽公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
招商证券资管公告中表示,截止目前,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已逾 5000 万元。本次跟投完成后,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将逾 7000 万元。
提振市场信心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通常在市场底部出现的机构‘自购潮’很大程度上能提振市场信心。"
中金公司认为,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将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自 2013 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完成修订后,公募基金迎来制度突破式的发展机遇,自 2013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行业资产净值规模从 2.62 万亿元增长至 27.1 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 24.9%。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从 1.7 万亿元增长至 6.9 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速 14.2%。
但中金公司也指出,对比海外市场,我国公募基金权益类占比仍有提升空间。2018 年,在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下,权益市场吸引力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逐步回升,从 2018 年的 17% 提升至 2023 年中的 25.2%。当前,美国共同基金及 ETF 中股票型基金占比约 60%。中金公司认为,此次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提升公募基金总量,优化公募基金产品结构,有助于加中长期大权益类产品的供给力度,带动居民财富通过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入市,提高市场增量资金规模,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红利释放。
嘉实基金表示,从中长期维度看,A 股正处于历史低位,有丰富的投资机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汇聚了不同类型、不同领網域的优质企业与资产,这些企业、资产不论是隐含的经济增长预期还是估值都处于历史比较极端的位置,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有机会看到更多产业级别的投资机会。
上一轮机构自购潮出现在 2022 年 10 月中下旬,彼时上证指数回调至年内底部区间,跌破 3000 点大关。2022 年 10 月 17 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 13 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累计金额达 11.5 亿元。之后,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睿远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机构相继发布自购公告,大手笔自购。
随后,市场开始走高,2022 年 11 月上证指数单月上涨 8.91%,市场迅速回暖。直至次年 5 月,触顶 3418.95 后再度回调。此轮机构再掀 " 自购潮 ",多名市场人士认为," 后市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