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接连创新低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央行将继续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纠偏,欢迎阅读。
财联社 9 月 11 日讯(记者 史思同)9 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走强,上周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离岸市场相继跌破 7.34、7.36 关口,双双创下阶段性新低。不过从本周来看,周一开盘人民币汇率便迎来大幅反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美元指数大幅走强,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加之暑期跨境游、海外留学等外汇需求增大,短期人民币汇率有一定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主要是短期、阶段性的。
今日,人民银行公布 8 月金融数据。据披露,8 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3.12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6316 亿元;8 月贷款新增 1.36 万亿元,同比多增 868 亿元;8 月贷款环比 7 月明显好转,多增超 1 万亿。数据显示,8 月新增贷款好于预期,且明显强于季节规律。此前,有机构测算认为,人民币对社融的敏感性近两年大幅上升,超过 9% 的社融同比增长或将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2.7%。
同时有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央行在过去汇率应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下阶段将继续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坚决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美联储加息已近尾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阶段性承压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主要是短期、阶段性的。" 据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分析,近期美元指数大幅走强,中美利差持续倒挂,加之暑期跨境游、海外留学等外汇需求增大,短期人民币汇率有一定贬值压力。8 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 7.3 元附近运行。
对此,央行积极应对,有效保持内外均衡。中间价持续偏强,在地产端迎来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利好消息后,9 月 1 日央行又宣布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在香港增发央票,多措并举,稳住汇率。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人民币汇率下跌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其中,美元升至 3 月以来高点,带动人民币被动贬值是主要原因,而近期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也都有一定度贬值。另外,本次逆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遵循渐进适度原则,近期宏观数据回暖势头较为温和,特别是 8 月底新一轮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后,市场还需要一个反应过程。" 这也是近期人民币未有强势表现的主要原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承压,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及非美货币仍保持相对强势。8 月以来至 9 月 8 日,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升值 0.1%、0.1%、1%,衡量一篮子货币的 CFETS 指数升值 1%。
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据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美联储加息已近尾声,外部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国内支持政策加快显效,经济基本面回升向好更加巩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 我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有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央行在过去汇率应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下阶段将继续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坚决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人民币实质贬值压力趋缓,回升仍需更多基本面改善
外汇策略专家、北京汇金天禄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认为,从技术走势来看,去年高点 7.3275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位,这个价位被突破以后,短期会引发美元 / 人民币新一轮的上升行情,但从更长期的趋势来看,之后仍然以宽幅震荡行情为主。
同时王青也表示,整体上看,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低,但实质性贬值压力正在趋于缓解。" 这会在 CFETS 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企稳上得到印证。"
据他分析,短期来看,考虑到大西洋两岸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对比,美元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势,非美货币还有一定贬值压力。不过,就人民币而言,伴随稳增长、稳楼市政策逐步发力显效,基本面对人民币的支撑力度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继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管理、推高做空人民币成本之后,后期政策工具箱仍很丰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等工具还可适时出手,有效调节市场预期,遏制汇市羊群效应发酵。
在南华期货看来,目前非美货币依旧表现偏弱,叠加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能源价格持续上行、美国 ism 服务业 pmi 有所反弹、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言论),使得在美国 cpi 数据公布前,美元大概率呈现易涨不易跌的状况。
南华期货认为,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的政策,相当于向市场释放了 164 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流动性,增强了金融机构提供外汇贷款的能力,有助于减缓市场看贬人民的预期。同时 8 月进出口数据改善迹象初显,预计短期人民币汇率仍处于筑底过程中,趋势性的反转回升仍需等待更多基本面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