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米塔 MiSide》评测7.5分:仿生人不做梦,欢迎阅读。
再多说又剧透了
无意冒犯,但我一直不是特别喜欢《心跳文学部》。
作为一场同样以 " 打破第四面墙 " 为主题的美少女骗局,它与首次在视觉小说载体中引入 MATE 概念的业界老前辈《你与她和他的恋爱。》,有太多情节和构想上的雷同。而论及深度,又少了一些对哲学的探讨和思辨,反倒更加倾向于纯粹的猎奇体验。
仔细想想,将一帮业界老逼和来自日语地区外的独游开发者,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本就是个流氓行为。奈何,人家的确在缺少参照物的前提下技高一筹,而一旦明了了骗局的本质,你就会明白:螢幕那边看似超越边界的女主角,依然只是在按照事先编排好的代码行动——事到如今,依然没人能在 " 将玩家和游戏角色放到对等位置 " 一事上,超越 Nitro+。
而讽刺的是,如果放在今天,要是开发者还想在游戏里安插自动运行的后门,那大概率会先被你电腦里的杀毒軟體拦下,这反倒进一步增加了程式拟人的难度——即使抛开技术难度不谈,游戏角色也只能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再者,你可以选择从一开始就预设某种箱庭情境,将 " 第四面墙 " 罩在故事当中,给予玩家和自己绝对的安全。
《米塔 MiSide》的情况大概属于后者。作为电子游戏,它的一切信息都过于坦诚,从事前的宣发到线下的 DEMO 试玩,不停地向玩家明示着自己 " 恋爱模拟风恐怖游戏 " 的身份——在这里,一切对 " 美少女恋爱游戏 " 的反向解构都是为了凸显主题所刻意设计,虽然算不上吓人,但新鲜劲足够。
《米塔 MiSide》的故事非常简单——每日碌碌无为的 " 玩家 " 出于某种原因,误闯了女主角 " 米塔 " 所在的恋爱游戏世界。在这里,本应作为 " 恋爱对象 " 存在的米塔,表现出异样的疯狂和暴力,为了活着回到现实," 玩家 " 在米塔的追杀下,开始了跨越程式世界的逃亡之旅。
它有一个略显老套的科幻恐怖故事外壳,关于 AI 取得自我意识后,它们会对人类做些什么的。只是《米塔 MiSide》的特殊,恰巧也是载体的特殊," 电子游戏 " 的互動和多样性,恰巧打破了单一视觉风格的壁垒,将玩家的现实拉入了其中,整个故事也活活被讲成了一连串独特的奇观旅程。
即使拿掉噱头,这在恐怖游戏的品类下,也近乎是一种离经叛道的体验:动画渲染的画面风格,几乎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大部分场景下的恐怖氛围,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试图通过加入更多玩法,来弥补游戏功能性的不足。
所以,《米塔 MiSide》没有拘泥于类似于追逐或躲藏这样的传统恐怖戏码,也没有寄希望于 " 步行模拟 " 之类的独游最爱,或者说,它什么玩法都掺了一点儿——比如,在 "P.T." 的无限回廊里加入最低限度的生存压力;再比如,用 " 后室 " 的背景带入 " 收容失效 " 的木头人玩法;而在更加讲究沉浸感的 " 步行模拟 " 环节,它又会加入大量人畜无害的小游戏,使你怀疑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
这要是换了一般恐怖游戏,大概率会被安上了 " 缝合怪 " 的骂名,可《米塔 MiSide》却能大大方方地告诉你,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游戏,塞进来的这些东西,比起吓唬玩家,反倒和故事背景中,对游戏程式版本迭代与正反两面混沌性的描述,产生了奇怪的化学反应。老实说,这种体验确实过于古怪,以至于我也说不清这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间的弄拙成巧。
就结果而言,这些东西没被缝出什么破绽,大量难度极低的轻度玩法,最终成了弥补故事合理性的手段,连贯且时刻变化的 ACG 式奇观,也基本能够满足你对 " 恋爱模拟风格 " 加 " 恐怖游戏 " 的所有融合幻想——只是,作为一个具有 META 属性的故事,它实在太过显得太过温和了。
《米塔 MiSide》构建了一个箱庭空间,将故事的主角困在了其中。为了还原 " 美少女游戏 " 里玩家与女主角的互动过程,还预设了一名有着清晰自我人格的男主角——可惜的是,和其他刻意削弱主角人格的 META 故事相比,这名主角被赋予了过多的人格,他有完整的身份背景、过多的台词,以及过于情绪化的性格表达,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啰唆和烦躁。
最后的结果是," 我 " 很快就会从故事中脱身——你没有被追杀,玩家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绝对安全的区網域。
在这个过程中,主角不再是玩家的化身,整场游戏的沉浸感也仅仅只能止步于此,之后无论怎样的反转,都难以重新将玩家拉回到故事中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我与俄罗斯开发者在美少女游戏审美上的不合,还要致命。
当然,这也可能是对游戏玩法和叙事做出平衡后的结果。但不管怎样,它都让游戏止步于游戏,仅此而已了。
3DM评分:7.5
优点
有趣的设定与展开
贴合主题的叙事模式
填充式的内容补足
不足
玩家始终处于游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