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大赚80亿,但理想却高兴不起来,欢迎阅读。
价格战 " 吞噬 " 了利润
2024 年,尽管首款纯电 MPV 车型 MEGA 上市失利,但理想汽车凭借着一款低价 L6 保住了市场份额。
3 月 14 日晚,理想汽车发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公司总收入达到了 443 亿元,同比增长 6.1%,交付量达到了 15.87 万辆,同比增长 20.4%,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营收 1445 亿元,同比增长 16.6%,连续两年突破千亿。
在交付量方面,理想汽车全年超过了 50 万辆。让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感到高兴的是,理想汽车成为首个达到 50 万销量规模的新势力车企。
但另一组数据则让投资者陷入了沉默。相对而言,理想汽车利润并没有随之增长,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 35 亿元,同比减少了 38.6%。全年净利润 80 亿元,同比减少了 31.9%。
也有投资者感叹,理想汽车虽然经历了 MEGA 不及预期后纯电策略推迟,问界 M7 和 M9 的强力竞争,但在去年还能够赚到 80 亿元,实属不易。持有理想汽车股票的投资者高源对《财 · 经 · 天 · 下》表示,事实证明,L6 上市成功和理想汽车举办的智能驾驶发布会,都标志着理想汽车销量走出泥淖,被问界打压的智驾也有了突破。
那为何理想汽车的净利润还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首先,肯定与 L6 脱不了干系。在去年 3 月份,MEGA 失利后,中大型 SUV 理想 L6 上市救火,该车提供了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24.98 万元和 27.98 万元。理想 L6 是理想汽车产品结构中售价最低的一款车型,L6 全年交付将近 20 万辆,占整个理想汽车销量大盘的四成。
加上其他 L 系列降价促销,理想汽车的车均售价进入了下降趋势。2022 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单车收入还能达到 30 万元以上,而到了今年第四季度,单车收入只有 26.88 万元了。理想汽车虽然没有积极参与 " 价格战 ",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价格战的影响。
纵向看,近两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自 2023 年峰值 23.45% 后持续下滑,如今整体毛利率为 20.3%,勉强维持在了 20% 以上的健康水平。但细看其汽车业务毛利率,却已经下滑到了 19.7%。横向看,理想汽车毛利率仍高于蔚来、小鹏、零跑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也超过了同期的特斯拉。
另外,增加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也侵蚀了理想汽车的利润。2024 年,理想汽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25.2% 至 122 亿元,主要由于员工数量增加及 2024 年对 CEO 李想的绩效奖励支付股份薪酬费用,以及销售与服务网络扩大令租金及其他支出增加。
此前,理想汽车为 CEO 发了一笔近 6 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这被投资者质疑 " 激励过度 "。其实,这是理想汽车 2021 年 3 月定下的一项 CEO 股权激励规则,共分 6 个阶段。第一期股权激励发放节点是理想汽车连续 12 个月交付量超 50 万台。
虽然利润整体下降了不少,但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达 1128 亿元,同比增加了 8.8%。这也给了李想很大的底气,他提到,充足的造血能力和强大的现金储备,为理想汽车长期投入电动化技术的提升和智能化布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持续的动力。
话虽如此,但市场对于理想汽车的疑虑并未消散。
新品或要打 30 万元以上纯电市场
去年 MEGA 销量扑街,让理想汽车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股价一度跌到谷底,市值更是从去年 3 月份的高点 3800 亿港元缩水到了 1500 亿港元。最终,MEGA 在 2024 年全年交付了约 1.3 万辆,理想汽车对今年 MEGA 的预期也不高,为 1 万到 1.5 万台的年销量。
理想汽车也在从中吸取教训。今年,理想纯电 SUVi8 的亮相,让资本市场看到了理想汽车的 " 纠错能力 ",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2 月 25 日,李想发布了两张关于 i8 的预告图片,图片显示,i8 外观融合了 L 系列和 MEGA 车型的设计,前脸设计借鉴了 MEGA 的风格,车尾部分与 L9 设计更像。
理想 i8 官宣图。图 / 微博
理想 i8 本计划于 2 月 27 日正式亮相,却因为跟热门车型小米 SU7 Ultra 的发布会打架,只能宣布延期。
虽然新车延期亮相,但曝光的两张新车官图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狂欢,短短两日理想汽车市值暴涨了超 450 亿港元,达到 2400 亿港元。知名机构高盛将理想汽车 H 股目标价提高,维持 " 买入 " 评级,摩根大通将其评级从 " 中性 " 上调至 " 增持 "。
据理想汽车官方透露,此前理想 i8 已经在全国 300 个城市完成了两冬两夏的耐久与性能验证,累计测试里程超 800 万公里。3 月 10 日起,理想 i8 伪装车开启全国范围内实地测试,为其上市铺路。
那作为一款高端纯电车,理想 i8 的上市前景会如何?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4 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中 30 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全年总零售销量为 128 万辆。2025 年前两个月,这一价格带市场份额骤降至 11.7%,其中纯电车型在这其中占比萎缩至 5%,相当于每 20 辆高端新能源车仅有 1 辆是纯电产品。
高端纯电市场不好卖已是行业普遍共识。
坚持纯电的特斯拉、蔚来都深谙此理。特斯拉售价 30 万元以下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经受到了市场挑战。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累计销量为 9.4 万辆,同比下降 28.7%,其中 2 月份销量同比大幅下降近半,为 2022 年 8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据媒体报道,特斯拉中国团队主导开发了一款 " 更低价的 Model Y" 车型。蔚来也推出了更低价的乐道品牌抢占市场。反观零跑、小鹏等在 10 万 ~30 万元的市场区间,过得风生水起。
理想汽车却选择逆势而行。李想此前曾分享他对纯电产品的思考,他坚持认为 30 万元以上纯电市场缺乏像 L7、L8、L9 这样的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猜测此次 i8 售价会在 30 万元以上。有业内人士对《财 · 经 · 天 · 下》表示,理想汽车的策略一直是从上往下打的,比如先发 L9、L8,然后 L7、L6。纯电也是最高端的 MEGA 先发,i8 感觉应该和 L9 的定位差不多。
也有行业人士持同样观点,他对《财 · 经 · 天 · 下》表示,理想汽车不是小米,也不是小鹏。况且,考虑到首款纯电 MEGA 的售价,i8 价格不会低。如果它价格下探,会伤害到 L6、L7 的市场。
这种自信源于理想汽车对补能体系的押注。理想汽车当下正在积极建设充电设施、调整门店规划,来为纯电车型的上市做准备。理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 7 月前将超充站扩展至 2500 座,2025 年底前达到 4000 座,以支撑纯电车型销售。
李想在财报交流会中透露,除了在 7 月份发布的 i8 之外,还有理想 i6 也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整体节奏和 2022 年理想 L9 和理想 L8 的发布节奏较为相似。在他看来,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在下半年获得较好销量表现的同时,为下一年第一季度储备更多的订单。
也就是说,2025 年上半年理想汽车仍需依赖 L 系列苦守阵地,稳住基本盘,理想汽车为此将推出理想 L 系列和理想 MEGA 的 " 智驾焕新版 "。但在问界、零跑、小鹏、小米等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品的围剿下,稳固市场也变得愈发艰难。
高源向《财 · 经 · 天 · 下》坦言,2025 年上半年市场环境尤为艰难," 能守住月均 4 万辆销量就不错了 "。在问界、小米等竞品围攻下,L 系列增程车型增长乏力,即将上市的 i8 被其视为破局关键。
豪赌 AI 领網域,储备 L4 技术
面对上半年新品空窗期的困局,理想汽车选择以更激进的促销策略守卫基本盘。继去年年底推出免息政策后,今年 2 月 28 日起,理想汽车旗下的 L 系列全系推出最高 3.8 万元的综合优惠。
这场价格战的代价直接体现在财报指引中,第一季度交付量预期 8.8 万至 9.3 万辆,同比增幅收窄至个位数,收入预期 234 亿至 247 亿元,同比最高下滑 8.7%,理想汽车预计第一季度毛利率在 19% 左右,这也侧面反映出了 " 以价换量 " 对营收的侵蚀。
今年前两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了 5.6 万辆,不仅将新势力月销冠军让位给了小鹏,身后的零跑也以 5 万的销量步步紧逼。若要达成季度目标,理想汽车 3 月份还需要冲刺 3.2 万至 3.7 万辆。
除了促销弹药,以及下半年发布的纯电产品,理想汽车的底牌还有什么?
理想汽车的海外扩张节奏及智能化技术商业化进度,是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
去年,理想汽车的出海动作一直较为保守,而今年是理想汽车开启海外市场的元年。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提到,2025 年,理想汽车已经明确了国际化和海外市场是公司核心战略之一,会认真去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理想汽车成立了独立的海外市场拓展部,从内部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人加入。1 月份,理想汽车的德国研发中心已经在慕尼黑开业,这是理想汽车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同时也是理想汽车迈向全球化研发战略布局的第一步。另外,理想汽车已经在哈萨克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地区建立了直营服务中心。同时,理想汽车也在加大中东、拉美、亚太等市场的拓展,选择优秀的经销商作为当地合作伙伴。
在智驾方面,理想汽车曾一度处于落后位置。如今,理想已经基本完成跻身头部梯队的目标。
2024 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为 24 亿元,同比减少了 31%,相比上一季度的 26 亿元的研发投入,少了约 2 个亿。理想汽车解释为,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及技术相关的研发费用减少以及雇员薪酬减少。但全年研发费用 111 亿元,同比增长了 4.6%。
目前,理想汽车的智驾方案以每周 2 到 3 个正式版本的速度迭代,去年 7 月,理想汽车发布了基于端到端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到今年 1 月份,理想汽车推送了全新的 AD Max V13,高速 NOA 也由此更新为端到端技术架构,实现了端到端城市、高速的全场景覆盖;2 月份,理想汽车又进一步实现了端到端 +VLM 1000 万 Clips 大模型的全量推送。
但其 " 端到端 +VLM" 双系统架构仍被李想自嘲为 " 猴子开车 " ——还是需要人类辅助决策,虽然能力提升了,但无法达到人类顶级职业司机的水平,这是模型的技术架构决定的。
李想表示,需要让大模型像人类一样学习驾驶车辆,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他认为,今天三个领網域的不同模型,需要放在一个基座进行训练,包含面向 3D Vision 的空间智能、大语言模型代表的语言智能,以及端到端代表的具身智能。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像人一样理解物理世界、理解人的意图、理解軟體的一切,像人一样开车,并最终达到超越职业司机的水平。
为此,理想汽车已启动下一代 VLA(视觉 - 语言 - 行动)模型研发,计划在今年 7 月与 i8 同时发布。
李想把理想汽车重新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今年年初,理想汽车完成了人事架构变动,公司委员会授权总裁、总工程师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公司 CEO 李想则更加专注于 AI 方向发展。
对此,市场认为李想之后不再负责汽车业务。李想在此次财报会上提到,他仍是公司 CEO,管理汽车业务相关的产品线、产品部、品牌、战略等团队,这和 2024 年完全一致。理想汽车的确在 BLM(业务领导力模型)和 DSTE(战略开发到执行过程)的负责人方面做了新的分工,但仍然有效地通过全公司的协同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
马东辉还提到,当前 L2、L3 级智驾本质仍是辅助工具,人与车的关系未发生根本改变。但 L4 级将颠覆这一逻辑——系统进化为可替代人类驾驶的 " 司机 Agent",用户付费意愿将随价值跃升而提升。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汽车将更新为 AI 时代的 " 空间机器人 ",座舱軟體与服务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让軟體变现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面对这场变革,理想汽车正加速 L4 技术储备,这一次,理想汽车要赶在前面,试图在 L4 时代来临之际,抓住这个市场机遇。
(文中受访者高源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财 · 经 · 天 · 下 WEEKLY",作者:杨十二,编辑:朗明,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