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比亚迪急于年终冲量,宋L定价“出乎预料”,欢迎阅读。
"比亚迪未来 3-5 年会打价格战,或者在某个细分领網域打价格战,比亚迪对此有充足的准备。" 这是王传福在 2023 年半年度业绩会议上的发言。
随着 11 月比亚迪打响 " 年终促销第一枪 ",国内车市贯穿全年的 " 价格战 " 也在年终迎来最后的高潮。
一汽丰田、零跑汽车、极越汽车等多个品牌都在 12 月初发布了各项优惠。此外,雷克萨斯 ES 系列、上汽大众途观等车型近期也都推出了较大规模的优惠政策。
临近收官,各大车企明显加大了促销力度,为全年目标发起最后冲刺。
降价 " 冲量 "
据钛媒体 App 近期观察,比亚迪从 11 月以来进行了多轮较大规模的优惠促销。首先在 11 月初,比亚迪海洋网五款车型降价,降价幅度自 5000 元至 18000 元不等。
而在 11 月 24 日,比亚迪借着其 600 万辆下线的契机,将王朝网旗下秦、汉、唐、宋等多款车型的现金优惠幅度扩大到 3000 元至 1 万元。对于 11 月的降价促销,比亚迪官方的回应是 " 本次促销仅限于 11 月内,不是官降,促销的目的是加速油转电。"
然而,进入 12 月之后,比亚迪的一系列操作直接等于 " 撤回前言 "。12 月第一天,比亚官方就迫不及待地针对旗下王朝网、海洋网部分车型推出大规模限时优惠。其中,熱賣车型秦 PLUS DM-i 优惠 1 万元后,起售价更是下探至 8.98 万元。
其实不难看出,比亚迪之所以连番降价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那 300 万的年销目标。
今年 1-11 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了 268.34 万辆,距离其年初制定的 300 万辆的销量目标,差 31.66 万辆了(此处数据统计口径参考比亚迪官方公布数据)。在 11 月份的优惠刺激下,比亚迪当月共卖出了 30.2 万辆车。
但这一表现放到 12 月份,比亚迪销量环比增长率如果延续 11 月的 0.33%,那这 300 万辆的目标似乎还是略有差距。也正因如此,比亚迪的这波降价促销也随之延续到了 12 月,甚至新的优惠幅度更大。
对比这两个月的优惠政策就能看出,相比于 11 月,12 月比亚迪追加了部分车型优惠,并增加了优惠力度。据比亚迪一线销售人员向钛媒体 App 反馈,比亚迪这轮降价仍在继续,部分车型优惠力度比 11 月份还大。
而对于在年底前公司能否完成 300 万的销量,上述销售人员似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压力。在其看来,300 万年销如今只差临门一脚,比亚迪还选择了加大降价的限时优惠,手段虽略显粗暴,但也最能见效。
宋 L 定价 " 出乎预料 "
而宋 L 作为比亚迪今年的收官之作,在定价上更是出乎了很多人 " 预料 ",包括比亚迪自己。
在早些时候,看到比亚迪宋 L 公布的预售价,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 " 贵了 ",其 22-28 万元的预售价,明显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其实,真要说起来这些年比亚迪很少给人这种 " 贵了 " 的印象。
虽然名字里都有宋这个字,但宋 L 的定价与宋 PLUS 的 16.98-20.98 万价格差还是很明显的。在王朝网中,宋家族是比亚迪閱聽人面最广的产品,包括宋 Pro、宋 PLUS 以及宋 MAX 等,也因为车型种类丰富、性价比高等优势,一直是比亚迪的当家车系。
彼时,在很多人看来,比亚迪这种预售价格是不想将这一细分领網域的竞争扩大,反而更愿意靠着此前积累的高销量与高品牌溢价,通过这款车进行品牌高端化 " 提现 "。
然而,当比亚迪宋 L 正式上市时,其起售价却要比预售低出整整三万元。12 月 15 日,比亚迪全新猎装 SUV ——宋 L 正式上市,共推出 5 款配置,售价区间为 18.98-24.98 万元。
根据官方介绍,宋 L 在核心技术上采用了比亚迪时下热门的 e3.0 平台、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以及云辇 -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分别对应车辆的行驶动能、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以及智能化方面,搭载了 DiLink 智能座舱以及 Di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此外,作为一款定位猎装 SUV 的车型,比亚迪宋 L 自然也有一些亮眼配置,前窄后宽混合胎、无框车门、自适应电动尾翼在外观加分的同时能对降低能耗,提升行驶稳定性有所帮助。
综合来看,比亚迪在纯电 SUV 车型的设计上往往较为传统,或多或少与时下流行的运动型审美脱离。而本次推出的宋 L 则采用了运动化的溜背造型,搭配电动尾翼等运动元素是这款车最大的特色,也是其区隔于比亚迪传统造车理念的地方。
但归根结底,这款车的最大筹码仍然是价格。
从市场前景来看,首先对内而言,定位猎装 SUV 的宋 L 与腾势 N7 的外观风格较为相近,各项技术也有共通之处,包括相同型号的电机等。但事实上,王朝网与腾势品牌定位有一定差距,售价 30.18-37.98 万的腾势 N7 与宋 L 保留了足够的 " 安全空间 "。
对外而言,国内的 20-30 万纯电 SUV 市场,自然绕不过特斯拉Model Y,其综合实力确实足够全面,在多轮的价格调整后,性价比也一直在提升。很多消费者甚至已经在等明年将要推出的新款 Model Y 了。
对此,还有网友调侃说:" 今年年初,是特斯拉在降价,比亚迪在涨价。到了年底,是比亚迪在降价,特斯拉在涨价。" 结合今年年底,比亚迪与特斯拉售价的 " 反差感 ",这种定价的宋 L 或许会更有 " 掀桌子 " 的资本。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其实连番降价之下,比亚迪的这波年底降价冲量也把自家的股价 " 冲垮 " 了。
11 月 24 日,也就是第二波降价消息流传之时,比亚迪(002594)放量大跌,截至收盘跌 5.24%,股价报收于 216.85 元 / 股,创一年半以来新低。等到 11 月 30 日上午,股价已经跌破 200 元整数关口,直接回到了 2021 年的水平,那时候的比亚迪年销还只有 70 万辆左右。
显然,当日 600 万辆下线的消息,也没能挽留住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心。而进入到 12 月份之后,比亚迪的新车促销还在继续,这又恰恰验证了二级市场的担忧。
随着股价一路走低,12 月 6 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比亚迪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议以 2 亿元回购公司 A 股股份,以期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
诚然,通过降价换取规模策略比亚迪驾轻就熟,但反映到二级市场上的却是股价的连续下跌。不少投资者认为,属于比亚迪大体量高增长的时代,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并且,比亚迪在智能化上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行业领先性。
换言之,摆在比亚迪面前的,一边是继续下探的价格底线,另一边则是在智能化上突出重围。
智能化急需突围
宋 L 的价格的确足够吸引人,但智能驾驶等板块依然是比亚迪的 " 短板 "。作为对比,售价 21.49 万元的入门版智己 LS6,就已经搭载激光雷达、OrinX 芯片;而售价 22.99 万元的小鹏 G6,更是搭载双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
而这次的宋 L,官方却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推出带有激光雷达的版本。虽然这些年驾驶辅助功能大热,但比亚迪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节奏,出于成本考量也好,基于用户使用需求也罢,并没有 " 激进 " 跟随市场大势。总之,宋 L 在一众对手的智能化攻势下并不占优势。
王传福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智能电动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从目前的市场声量来看,今年造车行业智能化的主角不是比亚迪,而是华为。
今年下半年,一再重申不造车的华为,却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出尽了风头。自问界新 M7 发布以来,华为系的汽车产品持续受到外界的强烈关注。
而随着华为车 BU 已经走向独立,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多家车企发出股权开放邀请。近期的资本市场,与华为合作的上市车企,股价也几乎都在上涨。
也许在此之前,比亚迪与华为系的产品还没有明显 " 交集 ",但随着华为车 BU 业务走向独立运营,双方必然要在这 20 万以下这一主力价格段短兵相接。
" 日均一个小目标 " 的比亚迪,正在将规模化效应与单车降本推行到极致。但同时,比亚迪品牌层面的向上突破仍面临着重重阻力。根据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以汉、唐、腾势为代表的 20 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三季度占比仅 22%,环比下降了 3.2 个百分点。
近年来,比亚迪陆续推出了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子品牌,力求补充其在高端市场的空白,但在方程豹豹 5 与仰望 U8 交付之前,只有腾势 D9 能承担一部分的销量重任。目前,比亚迪的纯电产品,仍以海鸥和海豚两款小型车为主,定价都在 15 万元以下。
而在这个时候,宋系列作为比亚迪的当家车系,想要在中高端市场抢占更多份额的 " 意愿 " 也随之强烈了起来。目前,凭借优秀的毛利率表现,比亚迪能够给宋 L 一定的价格优势,进而赢取更多市场份额。
但从长远角度来说,比亚迪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智能化技术 " 护城河 ",那么其成长势能或许还将持续弱化。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