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车企价格战杀疯了!特斯拉最高降15万,新能源车追着燃油车降价,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照
今年以来,汽车降价一波接着一波,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都卷入其中。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 月份,上汽大众、特斯拉、奇瑞、长城、蔚来、理想、零跑、哪吒、极氪等十余家汽车厂商通过官方直降、限时优惠、限时补贴、下调新上市车型售价等方式加入到汽车降价行列。
在这一轮汽车降价带动下,乘用车市场迎来销售高峰。
乘联会数据显示,8 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 192.3 万辆,同比增长 2.7%,环比增长 8.8%;零售销量比 2017 年零售峰值年份的 8 月销量要高 2%,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此外,8 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 71.6 万辆,同比增长 34.5%,环比增长 11.8%。
进入 9 月,多家汽车厂商降价延续,又有新的汽车厂商加入到降价队伍中。其中特斯拉的 Model X Plaid 三电机全轮驱动版本最高降幅达到 15.1 万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现在正是汽车厂商们秋季冲量的时候。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汽车降价表面上看是为了去库存,但从背后的逻辑来看,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中车企数量太多,大概有四、五十家品牌,中国汽车产业也要面临更新,降价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手段,让一些末尾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尽早出局。
8 月 " 淡季不淡 "
从乘联会披露的 8 月零售数据来看,前十整车厂商合计零售销量达到 113.41 万辆,整体较 7 月份环比增长 5.88%;而前十新能源厂商合计零售销量达到 56.98 万辆,整体较 7 月份环比增长 11.4%。
乘联会分析指出,8 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更新表现优异,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均提升明显。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包括上汽大众、特斯拉、奇瑞、长城、蔚来、理想、零跑、哪吒、极氪等在内的多家车企,8 月份先后通过官方直降、限时优惠、限时补贴、下调新上市车型售价等方式宣布旗下车型降价。
其中,上汽大众 8 月 1 日率先对旗下 9 款 SUV 车型进行优惠降价,单车综合优惠最高达到 6 万元。乘联会数据显示,上汽大众 8 月零售销量 110033 辆,尽管同比减少 6.6%,但环比增长 10.03%。
零跑汽车紧随其后,同一天宣布旗下零跑 C11 和 C01 的 5 款配置车型至高下调 2 万元。乘联会数据显示,零跑汽车 8 月零售销量 14190 辆,同比增长 13.3%。
次日,奇瑞新能源推出 "8 月购车补贴 " 的官方活动,购买旗下小蚂蚁、无界 Pro、QQ 冰淇淋三款车型可享受至高补贴 1 万元。最终,奇瑞汽车 8 月零售销量 71039 辆,尽管同比减少 5.8%,但环比增长 9.39%。
之后,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推出限时最高优惠 3 万元的现金钜惠活动;哈弗枭龙系列重磅推出了 818 限时电商福利季,抢至高 12000 元礼券,更有下订立享 2000 元抵 8000 元现金膨胀礼。最终,长城汽车 8 月零售销量 69945 辆,同比增长 12.4%;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 23319 辆,同比增长 103.6%。
8 月 5 日,哪吒汽车推出 " 七夕放价 " 活动,旗下 2023 款 520Lite 版以及 520 版等多款车型均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到 4.9 万元,参与活动的车主还将享受 8000 元金融贴息或置换补贴。销售方面,哪吒汽车 8 月全系交付 12103 辆,环比增长 21%。
8 月 11 日,吉利旗下极氪汽车官方宣布极氪 001 部分配置限时立减 3 万至 3.7 万元,活动期限为 8 月 11 日至 12 月 31 日。最终,吉利汽车 8 月零售销量 127913 辆,同比增长 24.2%;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 46144 辆,同比增长 29.7%;极氪汽车交付 12303 辆,同比增长 72%。
8 月 14 日,特斯拉官宣 Model Y 长续航版及高性能版售价调整,旗下 Model Y 长续航版起售价降为 29.99 万元,Model Y 高性能版起售价降为 34.99 万元,降幅达到 1.4 万元;同时,Model 3 后轮驱动板现车可享限时保险补贴;活动持续到 9 月 30 日。仅过两天,特斯拉再宣布降价,对全新 Model S/X 现车售价进一步下调,用户购车可享受 5.4 万元至 7 万元不等的价格优惠。
特斯拉的调价将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降价推至高潮。
海通国际研报表示,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 / 高性能版再降价,以价换量开启三季度销量冲刺,其中长续航高达 660 公里的 CLTC 续航下探至 30 万元以内,市场竞争力有望大幅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8 月份,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 64694 辆,同比增长 87.5%,环比增长 105.88%。
与特斯拉不同的是,理想汽车是下调新上市车型售价的方式变相降低售价,蔚来汽车则把优惠放在补能端。
8 月 1 日,蔚来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8 月份支付定金购买新车的用户,提车后可获赠 30 张换电体验券,换电体验券可在支付换电订单时用于抵扣全单金额;同时,对家用充电桩价格进行调整,最高降幅 2700 元。最终,蔚来 8 月交付新车 19329 辆,同比增长 81%。
8 月 3 日,理想汽车发布理想 L9 Pro,全国统一零售价 42.98 万元,较此前理想 L9 Max 版 45.98 万元的售价降低了 3 万元。最终,理想汽车 8 月交付新车 34914 辆,同比增长 663.8%,旗下 L 系列三款车型月交付均突破万辆,其中 L9 连续 12 个月蝉联全尺寸 SUV 销量第一。
此外,8 月份购买广汽埃安 AION Y 全系车型均能享受至高 3 年 10 万 0 息的限时金融补贴,以及价值 4999 元的充电桩及免费安装权益,还有至高 6000 元的置换补贴等福利。最终,零售销量方面,广汽埃安 8 月份表现不俗,同比增长 92.7% 至 52057 辆。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8 月以来新能源车进店量小幅降低,随着特斯拉、极氪等新能源品牌促销优惠活动开启,叠加 8 月末成都车展的预热效应,8 月有望储备一批意向客户,有望在 " 金九银十 " 传统旺季来临后,快速转化为购车客户,促成终端的交付量加速提升。
9 月持续
9 月,车企没有停戈。
8 月 30 日,理想汽车率先推出限时保险补贴,在 8 月 30 日至 9 月 30 日期间定购理想 L9、L8、L7 任一车型并通过合作保险机构购买车险的车主,可享保险补贴 1 万元。
此前,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在 2023 春季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理想不会降价,消费者不能接受还不错的品牌中大型 SUV 卖到 20 多万。
由此看来,理想汽车应该不会直接加入降价大军,而是寻求曲线优惠补贴的策略。
另一边,特斯拉在 9 月的第一天再次祭出 " 王炸 ",大幅下调全新 Model S/X 售价。
Model S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售价下调 5.6 万元至 69.89 万元,三电机全轮驱动版价格下调 13 万元至 82.89 万元;Model X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价格下调 9.8 万元至 73.89 万元,三电机全轮驱动版价格下调 15.1 万元至 83.89 万元。
此前,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特斯拉还会继续降价。
同一天,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广汽埃安等新势力车企也纷纷跟进。
蔚来 9 月支付定金购买新车的用户,提车后可获赠万元购车礼包,除 30 张换电体验券外还有 2000 元车商城抵用券、价值 4560 元的 NOP+1 年免费使用权和 10000 购车积分。
小鹏汽车推出全新 P7i 车型限时购车优惠政策,消费者购车可任选 24 期 0 息或 10000 元尾款减免购车方案,同时价值 6000 元的丹拿 Confidence 系列原装音响免费更新,最高可省 2.4 万元。
零跑汽车紧随其后,同一天宣布旗下零跑 T03 系列车型至高可享 1 万元官方补贴。
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首款车型昊铂 GT 宣布下调价格,原 710 后驱超充版车型售价下调 2 万元至 23.99 万元,同时新增两款售价为 25.99 万元的新车型 710 后驱超充 Pro 版和 710 后驱超充七翼版。
随后,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长城汽车、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传统车企也纷纷推出限时优惠。
吉利汽车宣布熊猫 mini 车型开启限时优惠购车活动,9 月 21 日前购买可享受限时现金补贴至高 10000 元;比亚迪官宣 9 月 2023 款元 Pro 购车可享 2000 元抵 8000 元购车款;奇瑞新能源宣布,购买旗下车型最高可以享受到 1 万元的新能源下乡重点推荐车型购车补贴;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再推限时最高优惠 3 万元的现金活动。
一汽 - 大众旗下 ID.4 CROZZ 限时优惠价 14.59 万元起,限量 3000 台,优惠力度近 5 万元;上汽通用别克限时优惠政策,包含至高 19999 元购车限量抵用券、9.9 元抵 1000 元限量膨胀金和限时至高 70000 元购车优惠;上汽通用雪佛兰旗下多款车型宣布降价,降幅为 1.5 万至 6.5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9 月 12 日,华为深度参与的 AITO 问界新 M7 系列正式上市,起售价为 24.98 万元,相比老款车型,起售价下调了 4 万元;同时,10 月 7 日前下订的消费者还可获赠价值 3.3 万元权益。
仅过一天,9 月 13 日,问界汽车披露,问界新 M7 的订单已经突破 1.5 万辆。
联储证券研报表示,多车企推出新车型,并开启新一轮价格战," 金九银十 " 竞争加剧。
张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行业必须要优胜劣汰,到 2025 年,中国可能有 30 家到 40 家汽车品牌活下来,到 2030 年,中国可能有 10 家到 20 家汽车品牌活下来,其他规模较小的车企可能会陆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