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李瑞峰眼中的长城汽车三“不”曲:不急、不慌、也不软,欢迎阅读。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刚进入 7 月,多家车企陆续发布 6 月及上半年销量情况。作为自主民营车企代表之一的长城汽车,再次以破 10 万辆的表现延续 5 月销量态势。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 51.92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累计销售 9.32 万辆,同比劲增 46.6%;海外累计销售 12.4 万辆,同比增长 97.27%。
在外界看来,长城汽车的表现证明自去年下半年至今的 "U" 型发展周期取得成功,并且已经实现 " 深蹲起跳 "。面对长城汽车终端销量的优秀增长表现,令人感到诧异的是,长城汽车一众高层却表现的异常冷静。长城汽车销量走高,高层却都很低调,这种反差引起外界的好奇,长城汽车高层最近在忙些什么?
面对外界疑问,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在坦克 500 Hi4T 上市前夕向汽车十三行回应了外界关心长城的问题。谈及最近工作安排时李瑞峰直言,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众长城高层均赶赴一线下沉终端进行经销商实地走访。对于 5 月至今长城汽车销量回暖,李瑞峰认为长城汽车的销量只是水到渠成,甚至未能达到预期值,坚持长期主义的长城汽车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做过多着墨。长城汽车的发展原则是不去为了迎合外界刻意做一个销量,长城汽车不急、不慌,也不会在原则问题上有任何退缩。
长城汽车 " 慢 " 一点没坏处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长城汽车进入了 "U" 型发展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长城汽车的主动变革。在李瑞峰看来,长城汽车要克制住对单纯销量增长的 " 诱惑 ",不再以单纯的销量为激进追求目标,而是要以利润为导向,长城汽车发展步伐要更加稳健。这一点,从长城汽车 2022 年财报就可以看出,长城汽车的利润和非净利润都保持较高增长。
进入 2023 年,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长城汽车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车型密集投放,4 月 13 日,魏牌蓝山上市;5 月 15 日,哈弗枭龙系列上市;6 月 1 日,魏牌新摩卡上市,反应在终端销量上则是长城汽车的销量 " 起跳 "。尤其是 5 月至今,长城汽车已经连续两月销量破 10 万辆。
按理来说,车企终端月销数据能够保持超 10 万辆规模,这在资本市场以及投资人面前绝对值得大书特书,但长城汽车没有这么做。李瑞峰甚至对目前的销量表露出了 " 不屑 ",直言这并不是长城汽车的真正拐点,和长城汽车自己的预期有一定差距。在他看来,长城汽车今年主要工作是将战略体系展现出来,并且夯实进军新能源领網域的差异化技术路线,如新能源 Hi4、Hi4-T 等技术路线。
李瑞峰告诉汽车十三行,5 月销量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长城汽车的市场情况。事实上,考虑到产品节奏问题,长城汽车对一些全新车型还进行了延期上市。如原计划在 4 月份至 5 月份魏牌计划推出 3 款产品,分别是摩卡、蓝山、拿铁,但最终只有蓝山 DHT-PHEV 选择在上海车展前夕上市。
" 如果不考虑产品节奏和经销商情况,长城汽车月销量完全可以达到 13 万辆至 14 万辆 ",李瑞峰表示,尽管投资者和经销商都在关注长城汽车销量规模,但长城始终把销量数据作为考核自己的一部分,只有高质量市占率和有足够含金量的销量,才能真正衡量长城汽车的市场表现。
自今年 5 月份开始,长城汽车所有高管人员全部下沉到终端,对经销商进行实地走访,并结合经销商的反馈调整了近一年的战略方向,包括产品上市节奏和产品力的打造,以及品牌势能的回归。2023 年,长城新的产品发车商务政策以不压货为目标,真正实现终端销量增长。为此,长城汽车主动调整,将经销商库存值调整至 0.7、0.8。相比之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 5 月份 " 汽车经销商库存 " 调查结果显示,5 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 1.74。这意味长城汽车的经销商库存压力远低于行业水平。
长城汽车主动为经销商减压,也换来了经销商信心爆棚。许多经销商向李瑞峰表示,长城汽车现在的发展要谨慎一些,不能着急,不要动作变形,目前这种节奏是最正确的选择,没有必要为了销量而加快节奏。李瑞峰认为,只要战略方向正确,包括经销商等在内均认为长城汽车会取得好成绩。长城汽车没有必要为了给行业证明某一点而去刻意改变自己的节奏。长城汽车要做的是把厚重感做实,慢一点没关系。
坚持长期主义和问题导向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是古人对坚持的理解,还可以用四个字总结,即 " 长期主义 "。面对纷繁复杂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很多车企极其容易迷失自我,跟着市场风向不停摇摆,最终丧失自我性格和立场,从而被消费者抛弃。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长城汽车作为自主民营车企的代表,在面对 "U" 型发展时并未自乱阵脚,甚至做好了被外界唱衰的准备。李瑞峰透露,长城汽车要做的是要有战略定力、战略坚守、战略共识,不能有一点动作变形。
李瑞峰坦言," 长城坚持长期主义,所以会走一步看三步,也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这与长城汽车的私营企业基因密切相关,长城汽车有着比国企更敏感的市场洞察和前瞻性预判,坚持问题导向是长城汽车一以贯之的追求。
在中国,一家私营企业很能反映其创始人的性格特色,长城汽车涉足造车领網域 33 年以来,魏建军便是一位善于反思和反省的领导人,他更加倾向于问题导向。他经常告诫长城人," 如果看不到问题,看不到前瞻性的问题,看不到整个产业链里面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长城汽车在面对产业链出现一些问题时,就不会痛定思痛或者是自我否定,甚至缺乏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长城汽车发布了多款战略车型。人们注意到,与台下媒体兴奋表情不同,李瑞峰时不时低头看手机,车展期间他忙的不是迎来送往,而是紧盯手机一条长长的短信,这条短信是魏建军反馈第三方渠道服务调研发现的问题。像这种工作模式,自去年以来就已经在长城高层形成了常态。
所谓第三方渠道服务调研,是长城汽车独立开辟的客观调研团队,目的是跳出长城视角寻找长城问题。经过第三方调研和长城汽车高层一线考察,长城汽车发现更多的往往不是成果而是问题。
上海车展期间,长城汽车高层在进行一线调研后,决定先围绕蓝山、哈弗枭龙进行服务建设,在服务过程中以实现对长城汽车的整个体系的锻炼。比如面对上市不到一周蓝山大订超 5000 辆的火爆,长城汽车首先考虑的是终端渠道的销售和服务能否跟上消费需求,在得知试驾预约过多时,李瑞峰商议后紧急决定,要求魏牌门店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九点,满足消费者的购车与咨询。
随着问题导向思维在长城汽车内部的贯彻和优化解决,2023 年下半年长城汽车将继续释放更多新的产品,包括哈弗 P04、B26、高山、拿铁、坦克 400、坦克 500、哈弗 T 等产品都将在下半年陆续上市。长城汽车的目的,是充分保证长城汽车整个体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走得更稳,确保在产品大年为用户提供相配套的高质量服务。
长城汽车为什么会这么 " 刚 "?
关注长城汽车的人会发现,长城汽车在面对销量数据向好时表现的很低调,但在面对行业争议问题时,长城汽车 2022 年至今总表现得十分刚正不阿,甚至让人感到可怕。人们对长城汽车的 " 一高一低 " 产生了深深的不解。进入 2023 年,长城汽车这方面的 " 刚性 " 更是有增无减。
此次李瑞峰在接受汽车十三行采访时进行了详细阐述,一解行业疑云。李瑞峰坦言,在传统认知观念中,大家习惯看透不说透,和气生财,即使不协同大家也都要相互鼓励相互配合。作为个人或者企业来说,有这样的认知和倡导也无可厚非。
但李瑞峰强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取得今天向上的突破凭借的不是商业互捧,而是实打实的技术进步和品质可靠性的增强。诸如行驶操控稳定的 NVH、变速箱和发动机三大件驾驶感受,中国车企靠自己的能力从技术上赢得全球汽车产业的尊重,赢得了国人的信赖。自主品牌走到今天来之不易,这是几代中国汽车人日积月累的付出,这种付出需要更多的中国汽车人来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直营模式、服务品质方面的创新,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但也需要提醒的是,新进入者千万不能犯一个底线错误,即以破坏大家对于自主品牌信赖的认知印象为发展代价。
以混动技术为例,目前包含长城汽车 DHT、比亚迪 DMI 或是长安深蓝、奇瑞鲲鹏、吉利雷神等,大家均花费巨资去实现领先的混动技术突破,从操控驾驶体验上讲均独树一帜。当然,进一步细分还有三挡或两挡的竞争对比,在李瑞峰看来这都是正向竞争态势,对此,长城汽车是持开放欢迎态度。李瑞峰同时强调,消费者有选择产品的自由权,企业也有各自的价值观,但一家在消费端因为卖的好就将落后技术吹捧为先进,这是在弘扬倒退,是触犯所有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底线。长城汽车作为自主阵营的一员,有必要亮明自己的态度。
对于增程式技术来说,其工作原理在于用内燃机发电再用电进行驱动,此结构优势在于能让内燃机处于比较理想工作状态,譬如在拥堵路况或者怠速的时候,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能耗损失。而缺点也很明显,如果在高速巡航或者驾驶环境较好的路况,内燃机发电再驱动,也不能直接做到更省油和动力更出色。相较而言,长城魏牌智能 DHT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做到低速初段和中高速的后段都有不错的燃油经济性,很好的解决了增程式面临的一个痛点。
李瑞峰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位学生通过刻苦努力学习最终取得高分,另一个学生只靠押对了题取得高分便说自己很厉害,并且去否定学习刻苦的那位学生,这种价值观显然是错误的。
面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李瑞峰表示,长城汽车坚持依法造车。对一些车企以偷工减料方法变相规避法律达到相关要求,并且还鼓吹新的技术达到标准,李瑞峰强调,如果这种风气进一步蔓延引起其他企业效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劣币驱逐良币 "。长此以往,中国汽车很难继续赢得消费者尊重。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汽车之家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