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钱于军:中国如何迈向金融强国,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12 月 16 日,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第八届新金融论坛上表示,以强大主权货币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制度是金融大国和金融强国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地位提升,必将成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重要支柱,至少是支柱之一。
钱于军认为,回溯历史,英镑曾是 1914 年以前全球唯一的外汇储备货币,当时英国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强国,直至今天英国在金融资本市场与跟美国一样,仍是世界主流资本市场。然而 1914 年之后,全球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向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转变,直至被取代。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 SDR 中所占的权重,还是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中,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比例来比,美元都占有绝对优势。
钱于军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上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持续加大,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贸易、投资领網域重要性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支付货币的功能在不断加强。
钱于军援引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表示,截至 2022 年年底,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 2.7%,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在第 5 位,位于美元(58%)、欧元(20%)、日元(5.5%)和英镑(4.9%)之后,但中国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同时,SWIFT 全球支付跨境系统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底,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从 8 月底的 3.47% 上升到 3.71%,再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在第 5 位。
钱于军说:" 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凭借其在速度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网络银行、网上支付和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都在这个领網域当中会为人民币将来作为国际化货币,尤其资本和储备货币的功能加强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在钱于军看来,成熟和强大的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必要条件,也是国际金融强国普遍和显著特色。
他认为,在评价一个国家资本市场成熟度和发展潜力时,既要关注总量,又不能忽略相对的比例和相对值。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年底,美国股市总市值超过 40 万亿美元,瑞士股市超过 18 万亿美元,中国股市将近 12 万亿美元。
钱于军表示,从资本市场回报率看,过去 10 年,标普 500、美国主機板指数,以美元计回报率上涨 220%;瑞士指数上涨 66%;沪深 300 上涨超过 20%。如果聚焦到资本市场分红总量,过去 10 年,美国资本市场为美国股市投资者分红高达 5.5 万亿美元;中国股市也分了 1.8 万亿美元等值人民币以及港币,包括其他中概股。英国、瑞士低一点,分别达到 1.1 万亿美元和 5000 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截至 2023 年 3 月底,在全球股市市值前 100 的企业中,美国企业占了 64 家,总市值超过 20 万亿美元。中国内地有 9 家企业上榜,总市值接近 2 万亿美元,总数排名第二。" 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中国资本市场从总量角度已经达到金融大国的高度,而且可能也在逐步地走向金融强国。" 钱于军说。
除了总量,钱于军认为还有几个相对比例的数据颇具参考价值。
股票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被称为证券化比率,证券化比率越高,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越高,意味着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越高。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 2022 年年底,美国 GDP 达到 25.5 万亿美元,股市总值占 GDP 比例为 160%,英国的证券化比率超过 100%,瑞士的证券化比率高达 227%。
钱于军表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大致在 7:3,而 G20 国家普遍是 3:7 的水平。" 我想,呼唤更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大大提升直接融资比例,让资本成为主流的分配金融资源的力量。" 他说。
在钱于军看来,中国金融强国建设需要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实现机构化和开放化。
钱于军表示:" 瑞银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但从外资参与的角度来说,金融开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钱于军认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是金融业规模、制度、结构各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金融强国的讨论当中,在建设金融强国道路和过程中,过度强调任何单一的指标都会有失偏颇,需要从金融业各个维度、各个集合、各个细分领網域集集体智慧共同制定发展的路线,集思广益,国资、民资、外资都应该值得鼓励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