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硬核科技的新锚点,欢迎阅读。
2018 年 11 月,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
在首届进博会上,科创板以 " 国之重器 " 的定位,开启科技企业直融新时代。
在 AI 浪潮中,科创板综指横空出世,以 97% 全市场覆盖和千亿级 " 硬科技 " 生态链,重新定义科技投资的新锚点。
一系列产品也在近期密集落地:1 月 13 日,首批跟踪科创综指的 ETF" 闪电 " 上报;1 月 22 日,科创综指 ETF 华夏(589000)首批获批;3 月 5 日基金上市之后,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 ETF 联接(A 类:023719,C 类:023720)也于 3 月 17 日启动发行。
科创综指系列产品,一网打尽科技巨擘和新兴 " 小而美 ",为市场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的投资工具。
01 主力资金新战场
自 2019 年科创板设立之后,市场对科创板始终维持了非常高的关注度。
市场上关于科创板的指数就多达 20 多个,有对标沪深 300、中证 500、中证 1000 的科创 50、科创 100、科创 200 指数,有在科创板中寻求细分环节机会的科创芯片、科创医疗、科创 AI 等指数,也有科创成长、科创盈利质量等策略指数。
但是,科创板一直缺少一个类似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这样的综合类指数,以反映板块的整体情况,1 月发布的科创综指,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
从指数编制来看,科创综指就是为了精准描绘科创板的全貌,囊括了科创板中除 ST、*ST 以外的上市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采用总市值加权方式,并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截至 2 月末,成份股数量达 567 只,对科创板的总市值覆盖度高达 97%。
科创综指的最大突破在于打破了过往科技指数行业权重高度集中的特性。截至 2 月末,科创综指覆盖共 36 个中信行业股票,前三大行业合计占比 50.8%,较科创 50 指数在半导体的 " 一家独大 "(62.4%),更贴近科创板实际生态。
更加均衡的行业分布既能精准反映科创板 " 多元创新 " 的底色,避免单一行业波动对指数的过度冲击,又更契合当下科技方向行情轮动的发展趋势。
当然,投资科创板,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其更新质、更硬核的属性。
具体来看,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创综指成分股 100% 隶属战略新兴产业,均为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创新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最典型的特征,研发强度普遍高于市场均值。截止 2023 年末,科创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了 10.0%,大幅领先于创业板的 4.7% 和主機板的 1.8%。同时,在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上,科创板以 24.3% 的占比领先于创业板(17.0%)及主機板(9.2%)。
02 国家战略加码
去年 924 以来,市场情绪好转,成交量显著增加,对于科创板这类 "20cm" 的资产来说,也受到了更多资金关注。蛇年新春之后,由 DeepSeek 引爆的科技股大行情之后,市场对于科创板的全新共识更上一层楼。
2024 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出要求,明确提出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期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4 年 6 月,证监会发布 " 科八条 ",特别强调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網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 " 硬科技 ",进一步突出科创板 " 硬科技 " 特色,从入口、融资、交易三端集中发力,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再往前看,2024 年 4 月发布的新 " 国九条 " 对科创公司在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上提出更高要求,也强调了股东回报事项,对投资者更有保障。
除了政策持续倾斜,近期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科技已经出现了积极信号。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不仅代表着中国在 AI 产业上的快速追赶,还标志着 AI 产业生态从训练算力向推理应用的全面繁荣。从近期产业趋势来看,AI 在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领網域的广泛应用,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在生成式 AI 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国内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对先进制程半导体的迫切需求。
可惜的是,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正稳步推进,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国产半导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为我国在高端手机、AI 芯片等高附加值领網域的应用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4 年,中国企业的创新药研发管线数量较 2021 年增长近一倍,大量药品的开发进度已赶上甚至超过了全球同行,体现了国内制药行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上的快速追赶和超越。
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概念也会在 2025 年提供十足的投资动能。期望一键把握前沿科技各领網域、全环节所有投资机遇,科创综指还是更加全面的选择。
03 硬科技投资 2.0 时代
2025 年注定是科技创新投资的大年。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赋能下,科创综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配置空间,有效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全局性发展机会。
再者,特殊的机制使得科创板是与指数化投资形式较为契合的板块。
首先,科创板企业上市条件灵活,一些尚未盈利但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能够在科创板获得上市机会,这些公司可能正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
其次,科创板日常涨跌幅限制是 20%,也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可能更加剧烈。
再者,监管也对个人投资者設定了 "2 年以上股票交易经验 + 最近 20 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 50 万元人民币 " 的投资门槛。
对投资者而言,科创综指 ETF 华夏(589000)和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 ETF 联接(A 类:023719,C 类:023720)可以作为一键布局硬科技的理想工具:
(1)分散风险:科技公司变化快、研究门槛高,科创综指 ETF 华夏覆盖几乎全部科创板公司,避免个股波动风险。
(2)降低门槛:ETF 的资金准入门槛和起购金额都较低,且无资产或投资年限限制,可以实现低门槛参与配置 " 高精尖 " 企业。
(3)高效便捷:ETF 在二级市场可实时交易,流动性强,提升了投资的便捷程度;在费率上,科创综指 ETF 华夏管理费 0.15%/ 年、托管费 0.05%/ 年,该费率在目前市场上的指数型基金中处于最低一档。
科创综指的推出不仅是一次指数编制的创新,更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关键一跃。
科创综指 ETF 华夏及联接基金的面世,或许意味着一个更透明、更具代表性的硬科技投资坐标系已然成型。
时代的轴承永远由创新推动,硬科技投资的进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