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稻花香集团创始人蔡宏柱因病逝世,白手起家曾力挽狂澜,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 月 25 日,稻花香发布讣告,稻花香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终身名誉董事长蔡宏柱,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3 年 12 月 24 日逝世,享年 73 岁。
官方资料显示,蔡宏柱 1951 年 10 月出生,1969 年 9 月参加工作,1995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湖北省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曾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湖北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荣获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唁电称蔡宏柱为 " 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创立并带领稻花香集团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探索出了一条酒业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
蔡宏柱一手打造的稻花香集团正位于中国白酒名镇——湖北宜昌市龙泉镇,这里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向平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酒香。
1982 年 , 31 岁的蔡宏柱,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通过三个人、三口缸、1500 元贷款起家,办起青龙村第一家酱油厂。
蔡宏柱的创业史由此开启,从此他的人生起跳跨越,开创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商业传奇。
10 年后,蔡宏柱关闭了酱油厂,一心决定酿酒,并选择了以南宋词人辛弃疾之名句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里寓意丰收、喜悦的 " 稻花香 " 以品牌名称,创立了稻花香酒。
为了酿出好酒,蔡宏柱提出 " 两找一创走三高 " 的发展方针,即找名厂、找名师,创名牌,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这便是稻花香著名的十八字方针。凭借这十八字方针,蔡宏柱率领稻花香人五进四川延师取经,经过近千次探索,酿造出 " 稻花香 " 白酒。
酿酒有种说法,好酒还需窖泥老。为此,蔡宏柱掷下重金,从五粮液的老家宜宾购买窖泥,50 元一斤,一车窖泥就值 10 万元。据媒体报道,蔡宏柱一车车的直到稻花香发展起步,蔡宏柱为买窖泥前前后后花了几百万。
当年," 稻花香 " 白酒一经投入市场 , 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 , 成为中国白酒品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996 年,稻香酒的销量就突破了 2 亿元,随后稻花香 " 一年建成一个厂,一年赚回一个厂 ",业务实现了飞速的发展。
直到 2001 年,湖北稻花香集团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但犹如定海神针的蔡宏柱却因中风坐在了轮椅上。
这对于稻花香而言几乎是致命打击。到了 2002 年底,稻花香人心涣散,销售额由 6.7 亿直降至 2.8 亿,在大本营市场都遭遇重创。
蔡宏柱为了早日战胜病痛,每天要吃几十片药片,每隔一天两小时针灸,浑身上下要扎 40 多根银针。当有一只手、一条腿能够活动时,蔡宏柱就宣布重出江湖,掌舵稻花香。
自此,稻花香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并购了关公坊酒业、昭君酒业、屈原酒业等酒企,深度布局省内市场。
2011 年,稻花香销售额跨过百亿门槛,成为湖北首家百亿农字号企业。
2018 年," 稻花香二代 " 蔡开云接棒,正式任职稻花香集团董事长,稻花香进入二次创业新征程。
面对新形势,稻花香在战略布局、组织模式、营销布局、产品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和实践,深入实施 " 五大转型 ",即 " 产业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创新型营销、智慧型团队 ",稳步推进 " 燎原战略 ",着力打造 " 一主三辅 " 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 2022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白酒产量数据显示,四川占比 52%,湖北占比 5% 位居第二,超过了贵州、河南、安徽、山西等白酒大省。
由蔡氏父子的稻花香、吴少勋的劲牌、李欣的白云边这三家湖北民企占据了当地市场的大部分蛋糕。
据媒体报道,2022 年稻花香酒业的销售规模大约 40 亿元,湖北省内业务占比约七成,集中在宜昌、黄冈、孝感等二线市场,大体为地方龙头。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蔡宏柱领导的稻花香酒业非常重视诚信和厚道经营,善待经销商和供应商,目前在湖北河南等周边市场营销基础非常牢固,很多经销商和供应商与稻花香都是持续数十年的合作友谊,彼此成就,彼此为对方创造了价值。
" 蔡宏柱作为湖北三大酒厂之一的湖北稻花香酒厂做大做强事业领头人功勋卓著,稻花香酒业为湖北贡献了巨大税收,稻花香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很多关联企业并且直接和间接解决大量就业,稻花香酿酒采购酿酒原料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稻花香在发展过程中热衷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湖北公益慈善事业做出很多贡献。" 肖竹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