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香港影视真的垮了?古天乐自降片酬没人投资,TVB艺人不如洗碗工,欢迎阅读。
前几天看古天乐发言称,自砍片酬也没人投资;近日又见 TVB 鲁振顺喊话高层,67 岁的他收入不如洗碗工。
透过这些行业问题可以看出,港片港剧不只是式微,现在差不多是到了卑微的地步。
我们先来看艺人这个阶级,是不是有 TVB 鲁振顺说的那么 " 惨烈 "。
鲁振顺是在今年 TVB 内部会议上发表下列这些内容,他的原话是:" 我也要交租和正常生活,全职洗碗随时都比我钱多。"
" 看到有时让年轻演员扮老人家,为何不找老人一辈去做呢 "," 我今年 67 岁了,做生不如做熟 "。
他这三段话有两个含义,前一部分是对 TVB 工薪的不满。
其实这一点早有争议,香港艺人市场与内地明星 " 片酬制 " 不同,因为区網域限制,艺人差不多被 TVB 长期垄断。
尤其是新人想要有曝光率,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和 TVB 签约,因此香港艺人的选择性小,也缺乏议价权。
例如香港大部分二线艺人月薪定在 6000 左右,三线大约是 4400 左右,对比香港基层公务员平均年薪有 30 万的收入,这些艺人和普通打工人差不多。
而 TVB 作为资方,因为垄断优势,对旗下艺人的工薪阶层掌控力很强,他们有很多条款对艺人的演出费用进行克扣。
比如说对鲁振顺这样的 TVB 老戏骨,如果是按月付,定的工资都比较低,月薪一般就在 3200 港元左右。
但是这只是最基础的设定,在定了月薪后,签约的艺人还需要按 " 工作时长 " 计算,如果演出时长没有达到任务额度,就拿不到全部工资。
而现在的香港剧集市场本身项目就很少,有人气的主角就算了,毕竟故事线足够长,而那些做配角和绿叶演员的艺人就惨了,按演出时长来算月薪,导致他们的收入极其不稳定。
鲁振顺吐槽第二点 " 做生不如做熟 ",就是因为老戏骨 " 工作时长 " 也不够。
同时香港普通艺人工薪 " 艰难 ",还表现在近些年不断有香港艺人兼职或者转战内地。
42 岁香港女星陈思齐在短视频账号上宣布,自己决定在佛山摆摊卖鸡爪。
女演员梁珈咏也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目前在某商场摆摊售卖首饰。
41 岁 TVB 男演员沈震轩开上了网约车,被多名网友偶遇问其原因,他回应自己不是转行," 驾驶是解压方式 ",但懂得都懂,这些香港艺人不容易。
与此对比,那些 TVB 当红的艺人有机会转战内地,收入就宽裕多了。
林峰就说过自己在 TVB 月薪 1.8 万港币,来内地拍戏每月可达 15 万港币;陈荣峻在 TVB 工作 40 年,月薪定在 3000 港币,可一朝来内地工作,10 天收入抵 TVB 一年。
除此以外,TVB 高层还存在压榨艺人、态度傲慢等因素。
比如说这次 TVB 总经理曾志伟对鲁振顺的诉求,只表示长江后浪推前浪,公司尽力保留旧人,但艺人需接受现实。
态度冷漠敷衍,难怪都说香港艺人就靠老明星支撑,艺人流失严重。
除了普通艺人职场艰难外,那些资方和大明星日子也不好过。
古天乐在今年 3 月底的 "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 " 上接受访问时就谈到,香港电影处在一个生死行业寒冬。
因为这几年香港主流市场依然没走出前些年 " 不跟时代潮流,死守旧一套 " 的劣根性,让广大观众极为失望。
再加上香港电影本身市场比较小,如果本地电影不向外扩展很难回本,就拿去年的《破地狱》来说,拿了 2.3+ 亿票房就已经上天了。
背靠内地市场的《九龙寨之围城》,电影票房冲到 6+ 亿,也被吹得天花乱坠,但香港一年又能出几部这样的电影?
所以这种大概率会扑街,明显吃力不讨好的投资,资方也不爱玩了。
就拿 "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 " 来说,原本计划在这两年内拍 8 部电影,结果目前只完成了 4 部,另外几部能不能启动还是两说,就算开机,古天乐也表示:" 剩下的全靠硬撑。"
而且在这次采访中业内人士还透露,2025 年到目前为止,香港电影开镜的数量不超过 10 部,难怪古天乐表示:" 现在不是减薪的问题,是根本没人投资。"
看来香港电影的寒冬已至,能不能熬过去真的不是一两个电影明星能够解决的,行业内必须大改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