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当女律师穿上热裤擦边,难道AI还没发力律师就活不下去了?,欢迎阅读。
近日,网传 " 上海一律师因月入 5 千无法生存,做擦边直播月入 2 万 " 的帖子引热议。网传截图显示,博主发表评论称 " 去做擦边直播吧,我律师收入 5K 直播收入 2W 左右,没直播在上海活不下去。"
身为一名律师,不但自己拍摄 " 大尺度挑逗视频 " 还 " 教唆 " 其他人擦边赚钱,将律师的职业形象和素养置于何处 ? 难道不等 AI 取代律师,就要自己 " 作死 " 了 ?
褪去光环后,律师也是人
鲁迅先生曾说过 "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人们热衷于看到自己眼中曾经高贵的事物出现偏差,并总是对空姐、律师等职业的花边新闻趋之若鹜,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
4 月 20 日,该博主发视频回应称,自己是 99 年的律师,没案子难免有些收入焦虑。在搜索律师副业话题时,看到有人劝律师去做擦边,感到好玩就开玩笑说了这句话。自己直播没有擦边,只是和粉丝连麦解答一些法律问题和情感疑惑。但有些同行和自媒体根据网上的只言片语,去司法局和律协举报了自己。为自己这句玩笑话感到抱歉,今后一定会谨言慎行。
这一事件中许多人都陷入到了两大误区之中。首先是所谓 " 大尺度挑逗视频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并不能进行明确的定性。她可以是擦边也可以是分享舞蹈,平台未对视频进行下架意味着其并不违规。律师只是她的职业,何况其并未身着律师服饰进行拍摄此类视频,仅是开玩笑劝其他人擦边赚钱的言论代表其规范意识较为淡薄。
第二个误区便是律师是高收入的精英人士的刻板印象。其实律师行业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存在二八定律,即 20% 的人掌握了 80% 的资源和金钱。整体来看,律师这一职业的时薪虽然高于普通行业标准,但并不稳定且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在上海这座仿佛有着自己的货币体系的城市,月薪五千多虽然不少,但显然不足以支持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刚入行的新人律师而言,缺乏社会资源也就是案源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人除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与案源外,只能选择其他方式营销自己。例如 @法师马马,通过短视频在全网积累了百万粉丝 ; 此次事件中的女律师也一样,通过视频和直播的兼职不仅能够增添收入,还为人们普及了法律知识,同时积累了社会资源。
没背景,没资源的律师不去努力,靠月薪五千在上海生活,这不是新人律师想要的,也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想要的。一位律师朋友向元宇宙新声表示:" 律师就是个普通的职业,千万千万不要将其看作过于高大上的职业。"
由此可见,律师的职业并非如我们想象中,西装革履、香车美女,出入高端场所,授薪律师更是如此,上班打卡,埋头苦干的人才是大多数。在打破了往日美好的滤镜后,不禁想到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随着 Chat-GPT 等 AI 大模型技术的成熟,AI 会让本就不易的律师直接失业吗?
生活不易律师擦边,AI 时代直接失业?
AI 技术是否会取代律师行业 ? 这个话题在去年 ChatGPT 最新版本测试能通过美国法考后就激起了惊涛骇浪。
律师的业务分为两个方向,诉讼律师和非诉律师。诉讼律师顾名思义,就是上法庭打官司的律师,而非诉律师则是主要从事法律咨询、法律意见书等工作,基本不用去跟法院打交道,不用走诉讼程式。
目前,在律师大量的工作中,已经有一部分可以通过 AI 进行代替了。
四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 ( PwC ) 、毕马威 ( KPMG ) 、德勤 ( Deloitte ) 和安永 ( EY ) 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持续地扩展其法律业务,且开始引进律师 AI 工具。
2023 年 3 月 15 日,普华永道宣布与 AI 初创公司 Harvey 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Harvey 将为普华永道在 100 多个国家 / 地区的 4000 多名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以人为主导和技术支持的法律解决方案,包括合同分析、监管合规、索赔管理、尽职调查以及法律咨询服务。
而在今年 4 月份,普华永道宣布在中国香港地区引进行业领先的法律人工智能平台 Harvey AI。对此,普华永道中国税务部主管合伙人李尚义表示:" 普华永道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主导,以科技为驱动’的发展战略。此次 Harvey AI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成功实施,不仅代表了我们在人工智能领網域实现的重大跨越,也是普华永道税务和法律部门在持续性科技创新和探索道路上的关键里程碑。"
除了普华永道之外,贝恩咨询和波士顿咨询集团与 OpenAI 建立了合作关系,律师事务所 Allen & Overy 已经在使用 Harvey 的 AI 产品。此外,Harvey 的竞争对手 Robin AI 称已经向四大中的另外两家事务所以及一家名叫 Clifford Chance 的律师事务所提供 AI 服务,用于审查和编辑合同。
今年 1 月 11 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 " 未来法官助手 " ——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上线。截至 4 月 2 日,该系统已经在全市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劳动争议、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八类常见案由中广泛应用。在这颗 " 最强智腦 " 的辅助下,法官阅卷工作量减轻 80%,案件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二,简易案件法官甚至无须阅卷即可完成案件办理。
各大律师事务所和法院对 AI 技术的利用愈发深入,但目前来看仍是助手的存在,对于普通律师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不过,实习律师和律师助理的存在却变得很危险,因为 AI 的工作内容与之颇为相像。
AI 只是个无情的法律机器
论对法律条文的熟悉程度、文字撰写水平,人类在 AI 面前正变得黯然失色。但法律实务的能力以及对法与情的衡量,是目前阶段的 AI 无法企及的。
罗翔曾说过:" 从事法律工作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法律机器,法律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理念。有些情况下律师对案件的判断是能够影响人一生的。"
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法律是 " 天理 "" 国法 " 和 " 人情 " 的三位一体。在中国人看来," 合情 " 是最重要的," 合理 " 次之," 合法 " 更次,此即所谓 " 人情大于王法 "。我国法律从立法民主化、人本化上保证了 " 法不外乎人情 " 的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反映民情、表达民意,而人们所主张的 " 法不容情 ",指的是司法不应夹带私情。
显然,AI 达到 " 法不容情 " 这一点,即便能够将过往海量案例当作对 " 情 " 和 " 理 " 判断的依据,也仍无法保证对案情的精准把控,更何况,AI 生成的材料还有虚构的风险。
2019 年,美国一名律师向法官提交了六起引用案件,但很快就被证明这些案件并不存在,是由 Chat-GPT 编造出来的,他也成了第一个因 AI 而失业的律师。无独有偶,去年 12 月份,加拿大一名华裔律师,因向卑诗最高法院提交了由人工智能 AI 生成的纯属虚构的案例,尽管法官相信她并非刻意造假,但仍判她需赔偿因造假而产生的司法费用。
AI 最擅长的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种现象已经有个专有词汇,叫 " 人工智能幻觉 "。律师界一直在讨论如何避免使用虚假的 AI 信息,以严谨著称的他们不能简单地将 AI 给的文字粘贴到法庭檔案里,而是需要自己进行核查。
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炜也强调:" 人工智能不会代替审判人员裁判,人工智能辅助结果仅作为审判工作或审判监督管理的参考,确保司法裁判始终由审判人员作出。"
由此可见,法律服务是极其复杂的,目前来看并没有 AI 工具能够完全替代律师的工作,更多的还是作为律师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并且在 AI 完成部分辅助性工作后仍需要由律师进行仔细核查,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
写在最后
此次上海女律师自爆兼职擦边直播的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律师在资深同行垄断案源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同时也认识到了 AI 对律师行业的深度影响,对于律师这样一个需要兼具智商和情商,要求谨慎和逻辑性的职业,AI 短时间内的确很难替代。
情感和创造力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性是 AI 无法模拟的。尽管如此,AI 时代仍旧给不少人带来了恐慌感,但其实,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而胜之,战胜一个工具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