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万万没想到,除了“大鹏”,大众在中国还入股了这么多“新势力”!,欢迎阅读。
7 月 26 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长期合作的技术框架協定,两者将共同开发电动车,首款车型将于 2026 年推出。
为表诚意,大众将向小鹏投资大约 7 亿美元,以每股 15 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 4.99% 的股份,同时大众将在小鹏汽车董事会占据一个观察员席位。
消息传出后,小鹏汽车美股股价立马狂涨 26%,港股收盘时涨幅接近 35%。
当大家都在盯着小鹏的时候,我们却惊讶发现,大众在中国市场早已疯狂入股、收购多家智能电动化的核心供应商,后者可谓全球高科技中的 " 新势力 "。
那么,到底大众有多 " 疯狂 " 呢?小鹏又有哪些魅力呢?功夫汽车在探寻这些答案时得出了一个结论:汽车业逻辑真得变了!
1
不惧沉没成本
大众在中国破釜沉舟
作为最强大的车企之一,处于变革期的大众,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车企的一面。
那就是不惧怕任何沉没成本,往着更好的方向破釜沉舟。
" 买买买 " 用来大众中国,也许更合适!
在其他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犹豫不决之时,大众早早就将电动化列为了必达方向。
早在 2020 年,大众就大手笔投资了国轩高科,以 26.47% 的股份占比成为了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将至关重要的电池命脉线,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更令人称奇的是,大众还特意放弃了部分股票的表决权,使得国轩高科的原第一大股东李缜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也算是大众一贯的做法,管投资但不插手经营,将最大的信任给予合作伙伴。
而在旗下的軟體部门屡屡出师不利后,大众也果断出手,投资 2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68 亿元)与国内的新锐科技企业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
这个目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补足 " 老欧洲 " 们在智能化方面的缺陷。
由于欧洲没有互联网氛围,欧洲车企的智能化几乎都是博世的那一套,在人机互動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大众则率先看明白了这一点,直接找到了地平线,后者是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如今已是比亚迪、一汽、长城、广汽、理想等多家企业的供应商。
在解决了至关重要的电池和智能化布局后,大众又将眼光投向了专业的纯电平台技术。此前大众虽然有自己的 MEB 平台,但以如今的眼光看,明显已经落后。
大众先是通过奥迪与上汽达成合作,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当然了,根据此前的说法,大概率是新的奥迪车型基于上汽智己现有的平台开发,双方一起完善。
如今大众主品牌又找到了小鹏,显然也是看重了小鹏的平台技术。
相比于其他车企的保守,大众的电动化脚步虽然也踉跄,并没有吃到第一波红利,但反应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当平台、电池、智能化的技术都跃升到一线后,谁又能阻止大众进入新能源一线呢?
2
终迎甘霖
小鹏苦尽甘来?
6 月份小鹏交付了 8620 辆新车,虽然环比增长了 15%,但在几大主流造车新势力中依然处于靠后的位置。甚至于相比小鹏自己在 2021 年的巅峰期,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明眼人都能看到,小鹏马上要重新崛起了。
去年下半年,小鹏顶着巨大的压力推出了 XPILOT 4.0 智能驾驶系统。新系统不仅增加了双激光雷达、双视觉感知模块以及双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同时还增加了高精地图、深度学习网络以及云端计算等功能,结合多场景规划、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小鹏智能系统对于复杂道路环境的处理能力大幅增强。
从今年上半年上市的 P7i 开始,小鹏不再售卖高阶智能驾驶选装包,而是大胆给用户 " 标配 ",这让它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如今小鹏的全新一代高速 NGP 已经正式上车,这让它有了更深的护城河。
除了智能驾驶之外,小鹏的 Xpower 3.0 动力系统、X-EEA 3.0 电子电气架构也拥有相当不错的实力。480kW 超充也属于市场上独一份,可以实现充电 5 分钟补能 200km。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小鹏在应用领網域也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全新 G6 的推出即是明证。
曾几何时小鹏将入门级中型轿车 P5 定到了 20 万级别,偏高的定价导致这款重磅车型推出即遇冷。如今小鹏将极具诚意的 G6 定到了 20.99 万起,直接就打动了市场。
G6 上市 48 小时大订订单量就超过 2.5 万单,这也让它成为小鹏继 P7 后又一爆款。
更关键的是,能推出 G6 这样均衡且性价比突出的新车型,说明小鹏的体系运转良好。这大概也是大众最终决定投资的主要原因。
3
新合作,新碰撞
2020 年 4 月,国产版 Model 3 正式推出上市,同年小鹏 P7 和比亚迪汉也登上了舞台,这三款车应该算是初代高端电动车的 " 老三样 ",而 2020 年也称得上是电动车崛起的 " 元年 "。
如今三年过去了,整个汽车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肯定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 城头变幻大王旗 "。比亚迪崛起成为了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如今已经能稳定月销 25 万辆左右。
以一己之力单挑南北大众,这在两三年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新势力们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2020 年的威马风光无限,2021 年小鹏迅速崛起,2022 年理想冲入前列。当然还有埃安这样的 " 实力派 ",已经成为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的第三极。
但激烈的竞争下,更多其实是车企的痛苦。大多数的新势力都不怎么赚钱,生存状况也并不好。大多数转型期的传统车企,电动化的业务也是在赔本赚吆喝。
从 2023 年开始,车企悄然改变了战略,那就是不再单纯追求销量数字,转而追求发展质量。
于是我们能看到,零跑悄然放慢了 T03 这样入门级小车的推广力度,反而开始主推 C11 序列。在 6 月份,零跑 C 系列的交付量是 11600 台,占比超过 87%。小鹏的转变也是一样,P7i 入门价格不降反升,G6 也依然主打 20 万 + 的市场。
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也开始了积极求变。不再追求通过大优惠增加 ID. 系列的销量,毕竟短暂的刺激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大众开始追求更新的平台和更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求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
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妥协的。车企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只求能够生存下去。
而大众与小鹏的合作碰撞,就是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
4
功夫拍案
小鹏与大众的携手,说明汽车市场的逻辑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在燃油车时代,车企之间的壁垒非常严重,都在各自的体系玩得风生水起。
但到了电动化时代,闭门造车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大众的 MEB 平台堪称典型,作为玩平台化技术的鼻祖,大众在纯电领網域吃了大亏。
好在大众的反应也很快,投资了国轩高科,又找到了地平线、上汽和小鹏,这意味着大众的技术路线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会反映在接下来的产品力上。
而小鹏则迎来了转机,在证明了自己依然能产出 G6 这样的车型后,小鹏重新赢回了资本的青睐。
一个有资金有市场,一个有技术有口碑,大众与小鹏携手了,特斯拉、比亚迪慌吗?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
▼
欢迎点击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