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能在行星行驶的特斯拉皮卡,却开不进北上广?,欢迎阅读。
最近,特斯拉又火了。
有 8 台 Cybertruck 皮卡来到了国内,将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重庆 8 座城市同时亮相,而且消费者可能有机会参与试驾。
好家伙,居然没有广州,广州不算一线城市了吗?看来老狐要体验还得跑到深圳去。
相必大家最近应该也看过蛮多博主拍摄的视频了吧。
可以说 Cybertruck 这段时间在国内赚足了眼球。只是一次常规的新车亮相,就惊动了各大博主,Cybertruck 为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自 2019 年发布,4 年来 Cybertruck 的量产一直在跳票,而且首批也只交付了 10 台新车,量产难度相当高。
即便在全球市场也是比较稀有的物种,能见度比劳斯莱斯库里南低多了,小伙伴们有机会自然想尝鲜。
同时,就在不久前,马斯克还曾表示:Cybertruck 在中国上路合法化会非常困难。
* 图片来源:马斯克推特
据特斯拉官网介绍:Cybertruck 可在多行星表面行驶,坚固无比,强韧耐用,适应各种地形。
*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官网
但却开不进国内北上广的核心区?本期我们来聊个痛快。
特斯拉皮卡为啥难产 ?
故事还是要从马斯克开始讲起。
尽管在国内皮卡大多属于冷门车或工具车,但在美国市场,皮卡可是乘用车的主力军,长期霸榜销量前三名,全年销量更是高达 300 万辆左右。
所以,既然是要打破燃油车的统治地位,那么特斯拉就不可能忽视这个细分市场。
而且在 Cybertruck 立项之初,马斯克就要做一辆与众不同的皮卡,车身是最具代表性的。
Cybertruck 采用了合金不锈钢车身,此前 DMC-12 和福特雷鸟虽然尝试过,但碍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量产,超硬的物理特性增加了生产难度。
但是合金不锈钢车身并不只是为了炫技,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比较突出,例如:更好的硬度带来了更强的抗冲击性,车身的覆盖件厚度达到了 3 毫米,比普通汽车的 0.7 毫米左右厚实了很多。
在测试时,Cybertruck 甚至可以防御 9 毫米的手枪子弹,由于不需要进行车漆涂装,轻微擦碰也不会产生损坏和变形,耐磨和抗腐蚀也比较有优势。
另一边,对于车身重量来说并不是好消息,Cybertruck 的重量达到了 3.04 吨,而尺寸差不多的福特 F-150 只要 2.65 吨,较大的自重,对于操控、刹车和续航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同时,超强的硬度也无法冲压出精美的曲线,这也是 Cybertruck 外观都是平面的原因,过于个性的设计,显然无法兼容更多用户的审美,非常容易影响销量。
此外,最近又传出松下和 LG 电池供应不给力,特斯拉正在寻求中国供应商来提升产能。
但是电池原材料如果来自北美地区以外的话,Cybertruck 在美国市场又将享受不到最高 7500 美元的购车补贴。
目前,Cybertruck 的订单已经突破了 200 万辆,到 2025 年,新车才能实现年产 25 万辆的交付规模,完成现有订单就需要 8 年时间。
不管是提升特斯拉的销量和盈利,还是普通消费者尝鲜,Cybertruck 短期都很难实现。
能解除路权限制吗?
至于马斯克所说的 "Cybertruck 在中国上路合法化会非常困难 ",外界猜测:可能和国内对于皮卡的路权限制有关系,比如:15 年强制报废,部分城市限行等。
但老狐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马斯克的重点是合法化上路,有可能是碍于 Cybertruck 的车身过于坚硬,难以通过行人碰撞保护要求。
不过,路权的限制确实会增加皮卡乘用化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可 Cybertruck 其实一点也不普通。
类似的高端皮卡,像福特猛禽、丰田坦途和道奇公羊等,已经在国内市场销售了多年,路上的能见度还是很高的,车主基本以土豪或骨灰级玩家为主。
这部分消费群体,真实需求反而比家用车的买家少,简单概括 " 好玩、拉风 " 就够了。
另外,特斯拉应该也是在想解决方案,Cybertruck 的中文名为赛博越野旅行车,或许未来会以 SUV 的身份在国内销售,毕竟它的车身结构与传统皮卡有所区别,并不是客舱与分离的形式,而是更接近 SUV 的一体化设计。
* 图片来源:网络
顺便再辟个谣,有网友表示:皮卡可以解决进城限制,在尾箱上加个高盖就好了,能直接伪装成 SUV。
这个真不行,标准是硬性的,不管扣什么样的盖,皮卡车的身份在出厂时就已经确定了。
来国内会好卖吗?
老狐先说观点,即便 Cybertruck 进入国内,新车也不一定能获得很好的销量。路权的限制,注定 Cybertruck 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大玩具,而且目前高端纯电销量没有太好的,身份特殊的 Cybertruck 就更难打破了。
同时,在产品实力上,Cybertruck 也缺乏竞争力,官网信息显示,Cybertruck 有野兽版、全轮驱动版和后轮驱动版,前两者并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仅提供最入门的后轮驱动版上市时间为 2025 年。
也就是说国内有可能先上入门版。
新车的续航里程在 400 公里左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6.7 秒,与野兽版 705 公里的续航,2.7 秒破百的加速成绩相差有点大,入门版车型并不出彩。
在美国市场,Cybertruck 后轮驱动版的售价为 60,990 美元,约合 43.71 万元,考虑到 Cybertruck 在美国工厂生产,再加上后续的运输和报关费用,即便是入门版车型,国内的售价可能也要在 60 万以上。
当然,也是碍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我们很难评价 Cybertruck 值与不值,但以续航和加速为衡量标准的话,20 - 30 万级的主流国产新能源,都能轻松碾压 Cybertruck 的入门版车型。
更重要的还有使用场景,皮卡和 MPV 一样,都需要拥有出色的机动性,高端皮卡在国内大多被用来穿越沙漠、长途旅行等,Cybertruck 纯电动力的续航和补能问题,在户外场景下,现阶段依然很难解决。
老狐还没想象出 Cybertruck 的应用场景,如果只是日常代步的话,轿车和 SUV 显然更方便,也更有性价比。
说句题外话,理想应该是 " 最不愿意 " 让 Cybertruck 进入国内的,MEGA 曾立下了 " 成为 50 万以上,不分品类的纯电销冠 " 的 Flag,面对手握 200 万辆订单的 Cybertruck,是不是压力山大?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特斯拉官网
编辑: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