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国光伏首富,千亿通威女掌门,50亿并购案生变,欢迎阅读。
2024 年 8 月 13 日,中国光伏巨头通威股份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公司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 51% 的股权。
控股润阳此举,通威预计耗资 " 不超过 50 亿元 "。
一旦成行,这不仅是刘舒琪接任通威董事长后的一个大动作,更是是光伏史上最大的现金并购案。
但天不遂人愿。没等刘舒琪拿下润阳,后者就传来了泰国工厂停工的坏消息。
11 月 13 日,通威股份换了口风,"(收购)工作尚在进行,各方仍在磋商,但不排除原交易方案调整或终止 ......."
交易陡然生变,但投资人再一次领略了通威进击的野心。
2007 年,全国最大的饲料大王刘汉元,在一片质疑声中,跨界杀入光伏赛道。此后十几年,刘汉元一路兼并扩张,硬是从默默无闻做到了多个行业第一。
2022 年,通威股份市值一举突破 3000 亿。至今,刘汉元夫妇也是中国光伏首富。
作为继任者,通威女掌门刘舒琪颇有其父遗风。不管是上任后的 160 亿元定增,还是在乐山投资 200 亿开建 16GW 拉棒、切片电池项目,举手投足间更是大开大合。
并购润阳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但它可能无法阻挡通威帝国的扩张步伐。毕竟,通威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它从来不缺 " 大跟头 "。
2007 年,刘汉元已是全国有名的饲料大王。
当年,通威水产饲料全国市占率高达 25%,一年净赚 2 个亿。
但刘汉元并不满足。这一年,他筹建了永祥 1000 吨多晶硅项目,希望再造传奇:从饲料大王更新到光伏大王。
彼时,刘汉元已经分不清冷嘲热讽还是苦口婆心," 一个搞饲料的,非要做光伏,这不是找死嘛。"
作为某种印证,行业很快上演起了惊险的过山车。
2008 金融危机前后,多晶硅单价先是从 30 美元炒到 500 美元,接着又暴跌至 40 美元。
不久后,欧洲光伏补贴退坡引发了全先价格溃败。2012 年一季度,太阳能硅片价格同比下跌 70%,多晶硅、电池及组件价格也全部腰斩。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席卷全球光伏双反运动,成了压死行业的最后一棵稻草。
2012 年 10 月 10 日,美国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征收 14.78%-15.97% 反补贴税与 18.32%-249.96% 的反倾销税。
一个个光伏巨头轰然倒下。
2013 年 3 月 20 日,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宣告破产。4 月底,尚德登记的债权企业超 400 家,债务总量超过 200 亿。出入尚德最多的,不是员工,而是讨债人!
而就在不久前,尚德创始人施正荣还被英国《卫报》评为 " 可拯救地球的 50 人 ",他甚至用 5 年时间做到了中国首富。
几乎同时,另一光伏巨头赛维开始变卖家当 , 弥补巨亏 .... 但两年后,它还是破产了。
数据显示,在光伏全产业链上,2012 年国内破产及停产企业超过 350 家。
2013 至 2014,刘汉元一手创办的永祥股份也亏了 2 个多亿。这还是在他极力收缩规模的前提下。
面对行业溃败,刘汉元喊出了口号:不惜一切,控产能,降成本。先蛰伏下来,活下去!
口号之外是高效的行动。刘汉元将永祥 50% 股权转让给集团,不惜用饲料业务为光伏输血。
2011 年至 2014 年,通威股份净利润分别为 0.83 亿、0.96 亿、3.06 亿、3.29 亿。平均每年净赚两个亿,但却要掏出一半利润给永祥填补窟窿。刘汉元的压力可想而知。
凭着一股狠劲儿,刘汉元硬是熬到了行业转机出现。
2013 年 7 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将行业从谷底拉了上来。
天眼查统计显示,2014 至 2017 年,国内光伏注册公司从 8000 家突破到 7.4 万家,平均每年涌现 1.4 万家。
行业复苏,格局重塑。尚德、赛维成为历史,协鑫这样的悍将开始领跑。
2007 年,朱共山将保利协鑫送上港交所。尝到甜头后,朱共山通过频繁资本运作。不到 10 年间,他拆分出了 4 家上市企业。
到 2015 年,协鑫系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硅料和多晶硅硅片厂,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盲目扩张导致的增收不增利,为后来的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通威没有第一时间扩规模,而是狠补产业链。
2013 年 9 月 10 日,刘汉元历经 218 轮举牌,耗 8.7 亿拿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赛维电池厂,通威在多晶硅外补足了电池拼图。
此后,通威又拿下了通威新能源 100% 股权以及合肥通威 100% 股权。至此通威搭建起上游高纯晶硅、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终端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2015 年,通威股份营收只增长 22%,但净利润增长了 124%,其中一半利润由光伏创造。至此,通威光伏产业才算真正活了下来。
基本功扎实的通威,有了更大的目标。
" 奥运比赛大家只记得第一名。第四名、第五名,甚至连块铁牌、木牌都没有。在刘汉元心中," 要做便做行业第一 "!
通威开始疯狂扩产能。
2017 年通威多晶硅产能只有 2 万吨。4 年后,通威建成云南保山、内蒙古包头、四川乐山三大基地,高纯晶硅产能达到 18 万吨,产能升至全球第一。彼时,规划中通威多晶硅总产能更是超 30 万吨。
太阳能电池是另一个主战场。吸收赛维合肥电池厂后,通威开始建自己的电池厂。2019 年,通威将双流基地打造成全球首个产能超 10GW 的电池生产基地。2020 年 3 月,通威在金堂打造成都第二生产基地;2021 年 3 月二期投产时,第三基地眉山产能已达 15GW......
就这样,通威太阳能高效电池总产能也早早超 50GW,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通威已经足够强大,但危机又一次来了!
2018 年 5 月 31 日,堪比双反的 "531 新政 " 下发了。
新政规定 2018 年享受补贴的分布式项目收窄至 10GW。至 5 月底,全国分布式项目接近这一数字,这意味着新增项目几乎得不到补贴。此外,新政还规定项目由国家下发转为市场竞争。
这个晴天霹雳击溃了行业信心,率先传递到股票与价格市场。
在新政宣布 100 天里,66 家光伏企业市值一度蒸发 2400 多亿,比行业 20 年赚的还多。
通威、隆基等行业巨头市值一度跌去 4 成。
由于终端需求减少,硅料价格下降 44%,硅片价格下降 43%,电池片与组件价格也下降了 3 成。
光伏企业只剩低价策略。这场价格战的残酷在于:价高者必死,但价低者要打赢成本战,才能活下来。
当时单多晶硅片价差保持在 0.8-1 元之间,低于这个范围,多晶硅片便卖不出去。
"531 新政 " 后,中环与隆基将单片价格降到 3.35 元。这率先对盲目扩张的协鑫,形成了降维打击。
2018 年保利协鑫通过售卖旗下业务换来十几亿救命资金,朱共山也失去 " 世界硅王 " 的宝座。
从价格战打响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变成了技术战,成本战。谁的技术先进,谁的成本低,谁才能活下来。而且还可以夺取阵亡者的市场。
2009 年中环股份将金刚石颗粒固定在钢线上,用钢线高速运动带动金刚石产生切割能力,这便是 " 金刚线切割 " 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切片环节成本下降三成。
40 年前发明网箱养鱼的刘汉元,利用四川、云南的水电优势,将通威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 4 万元 / 吨以内。
新政出台后,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提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成熟技术将在短时间内投入市场。
技术与市场彼此成就,催动了光伏行业强者恒强时代来临。单晶硅中环,多晶硅与电池领網域的通威,硅片隆基,逆变器阳光电源,为数不多的行业龙头最终穿越市场周期,王者登基。
2022 年,通威全年利润 257 亿元,同比增长达 313%。2022 年 7 月 5 日,通威股份一举突破 3000 亿市值大关。
通威似乎又穿越了一个周期。
但光伏这摊江湖,似乎永远波涛汹涌。市场,并不支持永恒的王者。
换言之,时代的变幻节奏,要比企业应变的速度更快、更猛烈。
根据硅业分会统计,多晶硅致密料市价由 2020 年 7 月的 6.33 万元 / 吨上涨至 2022 年 10 月的 30.60 万元 / 吨。
但 2023 年硅料价格下滑趋势加快,单晶成交价下滑至 18 万元 / 吨上下。此后硅料价格继续下跌,通威去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了近 6 成。
通威市值从 2022 年高点 3000 亿跌去近 6 成,如今只剩不足 1200 亿元。
在硅料价格下行周期内,通威股份原董事长谢毅辞任。30 多岁的刘汉元之女刘舒琪,开始挑起通威千亿重担。
不止行业周期,整个国际环境对光伏也不甚友好。
2023 年,美国参议院阻止了拜登取消从东南亚进口太阳能材料关税的举动。
美国国会制裁东南亚,剑指中国。2022 年 12 月,美国商务部便指出,有多家中国光伏企业通过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泰国四国向美国运送产品,以规避美国关税。
新任总统特朗普,对光伏等新能源政策一向消极。2018 年任上,他便对进口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了 30% 的关税。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竞选提议中,还包括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提高 10% 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则征收 60% 关税的主张。
但好在美国光伏、储能需求较为旺盛,且目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抛开外部环境,刘舒琪上任后先是抛出了 160 亿元定增计划,此后又抛出两份投资计划:分别是位于乐山市峨眉山市以及五通桥区对 16GW 拉棒、切片和电池片投资项目,两项目总投资 200 亿元。
及至今年,刘舒琪主导了通威股份对润阳股份不超过 50 亿的并购案。行业第一欲吃下行业第五,这不愧是光伏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只是随着润阳泰国工厂停产,此计划目前存在较大变数。
尽管动作频频,但刘舒琪在掌舵通威的第一个完整财年,或许不能尽如人意。
2024 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营收下滑 38%;净利润更是亏了近 40 亿元。
若四季度还无改观,通威股份或将创下 2000 年至今 25 年中,第一个年度亏损。
四、跨界刘汉元,造就 韧性通威
财报不断给刘舒琪上压力。
但多数投资人依然相信,刘汉元还是通威幕后的掌舵人。
此时,通威成长路上的巨大韧性与刘汉元身上的经营哲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于刘汉元,坊间曾有几个传奇故事。
1984 年,刘汉元凭借 "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 技术,创造了亩产 2.53 万斤的记录。此后,他创建的西南第一家 5 吨级鱼饲料厂更是异常火爆:有人为买到他家饲料,硬是排队等了 7 天。
2000 年,四川 " 一号工程 " ——中国第一个年产 1000 吨的多晶硅 ( 新光硅业 ) 立项。刘汉元参加了三轮谈判,但最终选择了主动放弃。
有人说,这只是刘汉元的战术放弃。因为当时时机不成熟,但在战略层面,刘汉元坚定站位光伏。
比如此后两年,刘汉元专门在北大光华、经管学院深度学习研究新能源。在论文《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中,他将光伏视作未来第一可再生能源。
正是坚定站位光伏产业,他才会在 2007 年创立千吨多晶硅项目,并历经重重艰辛、穿越行业周期。
这些故事,不断映射出刘汉元的技术底色以及超凡的经营哲学。
1984 年,刘汉元发明 "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1986 年,他将鱼饲料工厂取名科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甚至还想将集团取名科力,可惜已经被人注册了 ......
赛维合肥厂能够起死回生,完全赖于电池生产线路的技术改造。"531 新政 " 后,打好地基的通威,以技术优势成就规模效益抢占市场制高点。
而通过技术创新做强业务后,刘汉元又毫不拖泥带水、开启疯狂扩张。
这便是其先强后大的经营理论:" 不强就做大,等于跳火坑。只有做到行业前三,甚至第一,才能扩张。"
尽管当下行业迈入下行通道,但在 2024 胡润百富榜中,刘汉元管亚梅夫妇还是以 700 亿身家,蝉联中国光伏首富。同时他们也是四川首富,领先于刘永好家族。
但成绩只属于前人。如今,通威又走在了十字路口,刘舒琪急需其父的经营智慧与超凡魄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闻道商业 ",作者:射天狼,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