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贺兰黄沙肇雄图—辽与西夏之战小记,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燃烧的岛群 ,作者群主飞龙
本文是 " 燃烧的岛群 " 第 1238 篇原创文章,作者:汪明军。
全文共 7845 字,配图 11 幅,阅读需要 17 分钟,2024 年 5 月 12 日首发。
快捷阅读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点击标题下方的作者 " 汪明军专辑 "
北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西北党项族首领,北宋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李元昊在完成了易风俗、治礼仪、定官制、修文字等一系列准备之后,正式继位称帝,定国号 " 大夏 "、史称 " 西夏 "。在党项人兴起至建国的漫长时间内,其与北宋王朝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西夏政权要想生存、壮大,就必须与辽国保持友好关系。
为此,从李元昊祖父李继迁开始,便求娶了辽国宗室之女,两家结为了姻亲。李德明继位后又为元昊向辽圣宗请婚。天圣九年(1031)十二月,辽兴宗将姐姐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但两人感情一直不睦。辽、夏双方也经常因为辽国边境上的党项部族叛逃等问题产生纠纷,伴随着李元昊称帝,两国矛盾愈来愈大,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
图 1. 李元昊称帝剧照(出自央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一、暗潮涌动:辽夏双方的战争准备
在宋、辽、夏三强并立的时代,以辽国疆網域最为辽阔,军事实力也最为强大。辽朝全盛时期,疆網域东北至库页岛,北至今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河北省霸州、涿州和山西省代县雁门关一带。《辽史》记载:"(其疆網域)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特别是澶渊之盟后,辽国南方边界已基本稳固。军事方面,辽朝平时保持 20 万左右的军队,战时倾国动员可达百万人。《辽史》记载:" 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 "。
图 2. 辽国疆網域图
辽军编制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其中宫帐军是直属皇帝的军队,由隶属于辽朝帝后、亲王的斡鲁朵下属称为着帐户的部族民户组成,任务为值宿宫禁和对外征战。宫帐军最初由耶律阿保机设立,设立之初其兵员均为契丹贵族子弟,专门负责保护耶律阿保机的人身安全,并跟随他外出征伐。
统和四年(986)五月,辽圣宗命萧排压率领弘义宫兵、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军至山西攻打宋兵,这是明文记载宫帐军最早出征情况。圣宗朝以后,宫帐军出征已成定制。至辽朝末期,单是宫帐军就有十万骑兵。部族军是由契丹人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职责是守卫四方,辽朝建国后,部族可分为辽内四部族、太祖十八部、圣宗三十四部、辽国外十部,部族军的征集范围是太祖十八部和圣宗三十四部。以上两种队伍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又称五州乡军,是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人、原渤海国人中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辽朝臣属国壮丁组成。后两军为辅助兵力。
为保障兵员数量,辽朝规定 " 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 ",几乎全民皆兵,并且自备兵器、战马。辽军以骑兵为主,其主要兵器是刀矛和弓箭,后来从中原地区引入抛石机后专门编制了砲手部队。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辽朝战时不提供粮草,而是任由骑兵以牧马为名,到周边国家、部落去抢掠财物,名为 " 打草谷 "。在得到幽云十六州等农耕地区之后,辽朝统治者也鼓励军队开展屯田以供给军需。
图 3. 契丹骑兵 CG 图
作为游牧民族,契丹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其境内从阴山以北至胪朐河,从土河、潢水至挞鲁河、额尔古纳河流網域,历来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其统治下的阻卜、乌古、敌猎、回鹘等部族盛产羊、马,不但为辽国广大人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为辽军骑兵提供了优良的战马。
《辽史》记载:"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驰兵于民。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 "。同时,辽国在灭亡渤海国后,吞并了盛产铁矿的辽东地区,直接推动了冶铁等手工业长足发展。从辽墓出土的铁器看,铁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依赖于发达的冶铁业,其盔甲、兵器、马具等都能自产自足,辽军士兵装备的盔甲模仿自唐宋札甲,兵器有 " 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锤锥、火刀等等 ",可谓是装备精良。
图 4. 契丹牧马图
虽然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超过北宋,但在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等方面,辽国还是无法与北宋相比,为此,辽国积极鼓动扶植西夏频繁骚扰北宋边境,从而将大批精锐宋军牵制于西北方向,迫使北宋无法全力经营北方。而辽国自身在宋、夏之间纵横捭阖,在三方政治架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李元昊建国称帝打破了这种战略局面。
站在西夏角度,只要与北宋的战争绵延下去,其控制下的河西走廊贸易之路就无法真正畅通。那些来自西網域诸国的商队更愿意于从辽国控制下的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城)或云州进入中原。这对于北宋和西夏来说自然不是理想局面,但北宋毕竟家大业大,有着众多出海口岸可以延续海上丝绸之路,而西夏只能在内外交困中持续衰弱。
为此,从庆历三年(1043)正月起,宋、夏双方通过一年多的拉锯谈判,围绕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称为吾祖等 11 个问题反复讨价还价,最终宋朝以每年赐予西夏绢 15 万匹、银 7 万两、茶 3 万斤,并重开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高平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曹洼古城)等沿边榷场贸易为代价,换取李元昊取消帝号而以西夏国主名义向北宋称臣。在西夏 " 给面子 "、北宋 " 贴里子 " 的情况下,两国终于达成了協定。
宋、夏媾和,撬动了辽国主导下的东亚地缘政治体系。为此,辽国很快就发动了针对西夏的贸易战,除了普通生活物资之外,严禁马匹、铁器、铜矿等军事物资进入西夏,并开始为对西夏用兵寻找各种借口。前文提到,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之后双方始终感情不睦。后来兴平公主病重,元昊依然对公主不闻不问,至其忧郁而死。辽兴宗得悉公主病逝消息后,立即派遣使者手持诏书前往西夏问罪,岂料使者反遭元昊羞辱,这对辽国来说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
同时,由于境内人口稀少,李元昊尝尝策动辽国境内的党项部落叛逃到西夏。当辽兴宗派遣使者去索还这些部落时,又被元昊拒绝。到了这步,双方战争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讽刺的是,在辽夏开打之前,两国均从北宋占了更多便宜。辽国逼迫北宋在澶渊之盟基础上每年多交纳 10 万两白银和 10 万匹丝织品,史称 " 庆历增币 "。西夏也要求北宋增加岁赐数量,暂时不愿意搀和辽夏纷争的北宋只能顺水推舟地奉上更多了白银、丝绸和茶叶,甚至史无前例地承认了李元昊皇帝身份。在确保宋朝袖手旁观之后,西夏和辽国都已为开战做好了全部准备。
图 5. 澶渊之盟复原图
二、致命的沙尘暴:第一次贺兰山之战
(一)辽国攻略计划
庆历四年(1044)五月,辽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率军讨伐叛辽的山南党项部落,以此敲山震虎警告西夏。西夏不甘示弱,出兵大败辽军,辽国招讨使萧普达、四捷军详稳张佛奴等将领战死。辽兴宗大怒,下诏诸路兵马会聚于辽夏边境,决意亲征西夏。
图 6. 辽兴宗 CG 图
当年十月,辽兴宗以皇太弟、天齐王耶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率骑兵 7000 为南路军;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率兵 6 万为北路军;亲率 10 万中军出金肃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马场壕乡),赵王萧孝友率师为后应,三路军马合计 10 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压向西夏。此次西征,辽军主力是萧惠率领的北路军。该路军以幽州为基地集结出发,其军队构成中不仅精锐的禁卫鹰军(辽代军队名号,《辽史 · 国语解》有记载:鹰,鷙鸟,以之名军,取捷速之义。后记龙军、虎军、铁鹞军者,皆取其义),还有幽州当地的汉人和奚人提供的骑兵、步兵与辎重车队。北路军准备从北面攻打贺兰山,进而威逼西夏首都兴庆府。耶律重元率领的南路军作为偏师,计划在横渡黄河后扫荡河套地区,并牵制当地西夏守军,使其不能及时救援贺兰山战场。辽兴宗则跟从中路军稳步推进,中路军中不仅有数万名契丹近卫骑兵部队,还有不少来自辽东地区的渤海人与女真人组成的仆从军。
图 7. 西夏疆網域及对外战争示意图
作为进攻一方,辽军希望以最快速度攻克西夏首都兴庆府,为此,除了进行袭扰作战的南路军外,中路军和北路军都直接向贺兰山区挺进。但为了打乱西夏防御部署,作为主力的北路军特意迂回到贺兰山以北进攻,中路军则准备穿过河套地区后从东面进攻。这样一来,无论西夏将主力军队放置在任何方向,都会面临顾此失彼的问题。
(二)西夏防御布局
从排兵布阵看,辽国此次西征兼顾了各个方向,若是面对北宋这样墨守成规、行动迟缓的对手,可能会非常有效。但实战经验丰富的李元昊显然不会被辽军牵着鼻子走。西夏地处战略要冲,周边强邻环伺,早已构建了一套机动灵活的防御体系。从地理上看,西夏拥有三方面的天然优势。首先是天险贺兰山拱卫着首都兴庆府,辽军主力想从这里突破非常困难。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队列,一旦进入贺兰山区就难以从容展开,缓慢薄弱的后勤辎重也很容易被防守方截断。其次就是流经大半个西夏边境的黄河,这道天堑不仅在东南方向上保护着首都,也在客观上阻挡了辽军的推进速度。最后是西夏国内大量沙漠化的地貌环境,这无疑是任何入侵者的后勤梦魇。
图 8. 贺兰山风貌图
在军事制度上,党项人作为游牧民族,其特点非常鲜明。首先是全民皆兵、平战结合。据《宋史》记载:"(西夏)其民一家号为一帐,男年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赡一人为一抄,负赡者,随军杂役也 "。" 抄 " 是西夏军事组织中最基层的部門。每抄之中又分为正军、辅主和负担。正军是抄里的主要战斗员,辅主是次要战斗人员,主要担当正军副手,当正军战死需要替补时,辅主则升为正军。负担是随军杂役,为正军料理后勤和照料马匹。正军装备有官马、甲、披,弓一张、箭三十支,枪一枝、剑一把、长矛杖一支、全套拨子手扣;辅主装备有弓一张、箭二十枝,长矛杖一枝、全套拨子手扣;负担装备有弓一张、箭二十枝,剑一把、长矛杖一支,若发弓箭,则拨子手扣亦当供给。军队除了负责打仗以外,还要进行生产,这和很多游牧民族的习惯类似。
其次是点集制度,《宋史》中记载:" 每有事于西,则自东点集而西;于东,则自西点集而东;中路则东西皆集 "。通俗来说,就像现在团长和各营长的关系,只要司号员一吹号,各个部队就要聚拢等待团战。正是利用这套严密的军事制度,西夏组建了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同时,西夏非常重视战场侦察,根据斥候与边境部落传回的消息,李元昊已基本掌握了辽军的进军态势。
图 9. 西夏铁鹞子骑兵影视形象(出自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针对负责牵制的辽国南路军,元昊要求沿途各城闭门坚守。由于南路军都是骑兵,很难攻克严密设防的城市,只要西夏坚壁清野,自然就无能为力。针对拥有雄厚兵力的北路军,元昊计划将他们阻滞在贺兰山区。为此,大量西夏军队被集结在这个方向上,并沿着贺兰山麓梯次布防。一旦辽军发现西夏大军云集在此,必然不会轻易转到其他方向,数万辽军陷在贺兰山区,也能大大减轻其他战场压力。针对耶律宗真所在的中路军,李元昊实施 " 焦土 " 政策,大量河套地区的人口从原来的定居点里撤出,来不及运走的物资统统烧毁,并通过填埋水井等方式来阻止入侵者获得水源。以上部署意味着西夏暂时放弃了中路和南路,而将主力集中到贺兰山寻求与北路军决战,后来的交战进程也证明这种部署非常成功。
(三)沙尘暴来袭
随着时间推移,三路辽军进展不一。作为配角的南路军和元昊预料的完全一致,由于缺乏有效攻城手段,耶律重元的骑兵在碌碌无为之中度过了整场战争。倒是北路辽军打出了不错的开局。当发现西夏大军之后,萧惠立即派遣殿前副检点萧迭里得、护卫经宿直古迭纵兵冲击,元昊也亲率亲兵掩击辽军,一度将辽军重重包围。但论野战能力,契丹人还是要高出一筹,辽将迭里得奋勇力斗、左右驰射,并跃马直击西夏中军,夏军顿时大溃。
溃败之后,元昊率军退到贺兰山中,见辽军势盛,不得已上表请和。随后辽兴宗进军次于河曲(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元昊亲率党项诸部待罪,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诘问元昊纳叛背盟之罪,后又赐酒许以自悔。但是主将萧惠认为 " 元昊忘奕世恩,萌奸计,今车驾亲临,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来迎,天与不图,后悔何及!" 奉劝辽兴宗乘机拿下元昊,再一鼓作气灭掉西夏。
对此,辽兴宗犹豫未决,元昊也知道自己处境艰难,于是主动退兵三十里以观察辽军动向。前后三次,夏军连续后退近百里,但每一次后撤都实施 " 焦土 " 政策,使得辽军进入西夏国境越深,后勤补给便越发困难,如此迁延数日,辽军已是粮草将尽、人困马乏。就在此时,西夏突袭辽军大营,辽军主将萧惠沉着应战,很快就逼退了西夏精锐的铁鹞子骑兵,斩杀夏军数千人。但辽军骑兵随后却被西夏步兵設定的拒马和大盾牌阻挡。这些步兵多为西夏从宋朝招降或俘虏,尤其擅长以设防阵地来抵抗骑兵冲锋,为此,萧惠一面亲率骑兵追击,又命另一支骑兵绕过西夏步兵阵地去包抄西夏军后路。一番激战后夏军再度溃败,李元昊率数千残兵拼死突围,辽军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沙尘暴不期而至。
对这种天气,党项人早已习以为常,但长居于漠北草原或者幽云汉地的辽军却很少碰到,风沙迎面袭来顿时阵脚大乱。元昊立即抓住机会,发起反扑,人马具装的铁鹞子在滚滚沙尘中呼啸而来,瞬间冲垮了已经混乱不堪的辽国骑兵队伍,败退的骑兵又冲乱了己方步兵,自相踩踏者不可胜计。混战中元昊集合全军攻打辽军南壁大营,辽军很快全线崩溃,辽兴宗单骑突出重围,其御用的器服、车骑都被西夏俘获。随后西夏军又攻入萧孝友寨,俘虏了辽国驸马萧胡睹及近臣数十人,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又名 " 河曲之战 ")以西夏先败后胜而告终。
图 10. 沙尘暴示意
关于这场战争,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据《辽史》记载,辽兴宗战败之后苍惶逃命,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刻意打趣问:" 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 ?" 彼时辽、夏发生战争,西夏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原本想以此为乐逗辽兴宗开心。哪曾想辽兴宗刚捡得一命正狼狈不堪,被罗衣轻如此调侃,顿时怒上心头,叱命卫士把罗衣轻斩首。一旁的太子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赶紧解劝:" 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顺口接声:" 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 ",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闻言也哭笑不得。
三、差强人意的结局:第二次贺兰山之战
爆发于庆历四年(1044)的第一次贺兰山之战,虽然以西夏胜利而告终,但作为胜利者的李元昊却难言喜悦。一方面战争发生在西夏境内,对于辽国本土没有任何影响,西夏却因为 " 焦土 " 战术,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辽军虽然被暂时击败,但战争中契丹铁骑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无疑给西夏带来巨大冲击。就连王牌部队铁鹞子都无法抵御辽国骑兵冲击,那其他杂牌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获胜了。
经过这场战争,辽国也开始意识到西夏对于西部边境的现实威胁。战争结束后当年,辽兴宗升云州为大同府,正式升格为辽五京之一。这一举措无疑强化辽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和军力部署,也为第二次对夏战争提供了基础。
庆历八年(1048),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被长子所弑,国内一时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因为前次战败,辽国上下对于李元昊非常忌惮,其在世之时,未敢再启战端。但元昊之死,又让辽国看到了机会。刚刚继位的新帝李谅祚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西夏的军政大权都被国舅没藏讹庞把持。面对主少国疑的局面,没藏讹庞不想大动干戈,便同时向北宋和辽国发出了希望承认李谅祚地位的请求。承平日久的北宋满足于在名义上占据高位,顺水推舟册封李谅祚为夏国国主,但辽国人却难忘河曲战败之辱,直接把西夏使者扔进了牢房。
图 11. 没藏讹庞影视形象(出自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皇祐元年(1049)七月,辽兴宗下诏再征西夏。从部署上看,这次辽军西征依然抽成了 " 北—中—南 " 三军,但具体指挥者和目标任务有所调整。中路军依旧由辽兴宗亲自坐镇,以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为前锋。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为副都统,所领南路军兵力超过 6 万人,将作为主力突破黄河,进攻西夏东部的夏州等地。与此同时,还有耶律敌鲁古统领的北路军,这一路军由阻卜等部落军组成,计划由北面直趋凉州,突入西夏右厢地区。
八月,辽兴宗亲率中路军首先出动,中路军由近卫军和中京周遭领主私兵构成,直接从阴山一带出发,渡过黄河后直接攻入西夏东部边境,行军路线基本与上次西征一样。但此次辽中军并没有长驱直入,在沿途西夏军队纷纷撤退,准备坚壁清野之际,辽兴宗直接宣布班师回朝,把胜利的希望留给了南、北两路辽军。
九月,萧惠率领辽南路军沿着黄河支流的无定河推进。这一路辽军声势浩大,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手握大军的萧惠,似乎放下了上次战争中的戒备心理,当诸将请求严加戒备以防不测时,萧惠傲慢地说:" 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数日之内,竟然不设立营栅,不派遣斥候,没藏讹庞知其不备,在所经之路上提前埋伏下重兵,待辽军行至山间之时,大批夏军突然杀出,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辽军死伤惨重,萧惠本人几乎不得脱身,其子慈氏奴也死于此战。
到了这里,似乎西夏又将迎来一场胜利,但耶律敌鲁古所率的北路军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此战由于辽国转移了主攻方向,西夏也将大部分部队集中到了南翼,导致其他方向的防御力量被削弱很多。辽北路军绕过贺兰山脉,向西插入了西夏的大后方—河西地区。当时的河西走廊只剩下了与西夏貌合神离的甘州回鹘,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甘州回鹘未作抵抗便开城投降,北路军轻松占据了凉州。
之后,数千辽国骑兵又马不停蹄的转向东方,迅速拿下了摊粮城。该城位于贺兰山脉的西北边缘,是西夏人建立不久的粮草储备基地,也是他们准备同辽国长期对峙的后勤保障。辽军骑兵在此获得了大量物资,并顺手俘虏了很多来这里避难的党项贵族。
摊粮城失守,西夏朝野震动,没藏讹庞不得不亲率 3000 最精锐的铁鹞子近卫军北上,决心夺回摊粮城,双方就此爆发了第二次贺兰山之战。激战中辽军主将耶律敌鲁古大呼奋击,指挥輕型機車兵从两翼展开包抄,大有一战全歼西夏精锐的架势,而西夏铁鹞子在攻击过程中又会遇到辽军部队中女真和奚人部族车营的阻挡,推进异常困难。战不多时,西夏全面溃败,没藏讹庞只身逃离战场。
至皇祐元年(1049)十月,辽北路军已穿过贺兰山脉,抵达了兴庆府城下。辽军以女真和奚人组成的步兵部队进行围困,契丹骑兵则在外围不断机动,在阻断城内外联系的同时,也防止西夏援军到来。经过数月围困,城内的西夏军民陷入了饥馑状态,没藏讹庞明白大势已去,只得放低身段以藩属身份向辽国求和。西夏贵族也纷纷向契丹人贡献马匹、骆驼,最终才获得辽国网开一面。
皇祐二年(1050)初,辽国北路军班师。李谅祚母亲没移氏及官僚、家属皆被辽军俘虏,大量河西地区的人口和畜群也被一并掳走。此战之后,西夏彻底认清了形势,轻易不敢再向辽国开战,没藏讹庞把军事重心转向了袭扰北宋边境,企图从北宋获得一些资源补偿。而辽兴宗也因为数次劳师远征,却难以彻底征服西夏,也同意了西夏议和。此后双方各守原来疆界,直到辽国灭亡也没有再发生大的冲突。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 " 投稿 " -
-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 " 加群 " -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欢迎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