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上任第3天,阿里新CEO重磅发声!85后、90后的大机会来了,欢迎阅读。
9 月 12 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 CEO 吴泳铭发布首封全员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 驱动。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 AI 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他同时明确了管理团队年轻化的 " 量化指标 " ——4 年内,要让 "85 后 ""90 后 " 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此外还明确了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 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的发展方向。
9 月 11 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按照阿里巴巴集团于 2023 年 6 月 20 日宣布的计划,公司已完成领导层交接,由蔡崇信接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吴泳铭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董事。
吴泳铭发布全员信
确立两大战略重心
9 月 12 日,吴泳铭发布全员信称,今天是我正式接任阿里集团 CEO 的第三天,很荣幸与大家并肩作战。
时代在变,阿里必须变!时代在进步,阿里更必须进步!过去 24 年,阿里抓住时代大潮,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得高速成长。今天,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AI 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阿里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找到打开未来的钥匙,才能坚持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初心,履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使命,坚守做一家于社会有益的好公司愿景。
我向大家宣布,面向未来,阿里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 驱动。集团会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集团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1、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2、AI 驱动的科技业务;3、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所有业务的根基是用户价值以及带来的用户留存。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转向用户视角,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优先级高于一切。更多用户才能给商家带去更多市场机会。同时,在新时期,想要创造行业最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必须更加开放。各业务要主动以用户为先的视角,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与此对应,我们会在不影响战略联动效应基础上,让业务间合作更多遵从市场化原则。
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毫无疑问是 AI 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在 AI 时代以再次创业的决心,重塑用户价值,才可能得到在未来十年继续服务客户的机会。我们各业务有大量用户场景,我们必须让这些场景都变成 AI 技术最佳的应用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如果跟不上 AI 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另外一个重要领網域是全球化。全球化对于阿里巴巴既是机会更是责任。阿里初创时的第一个业务就是全球化业务,我们当时就立志要做一家由中国人创办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独特价值的公司。而今,我们在全球已有诸多布局,未来将集中优势出击。重要的是,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
组织方式上,阿里巴巴集团会继续深入此次组织变革,用更灵活开放的治理机制,持续加强各业务独立自主的决策体系,支持各业务探索合适自身特点的组织模式与商业路径。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依然会是所有业务线的坚实后盾。
最后,我希望阿里各业务要能对未来 5 年以上的趋势做出判断,并敢于提前进行战略投入和产品创新。与之配套,我们要建立起基于更长周期业务的激励机制和体系。同时,我们会坚决实行团队年轻化,4 年内,要让 "85 后 ""90 后 " 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创造让更多年轻的阿里人成为阿里的核心力量的机制和文化环境。
我坚信,只要我们以创业心态,不沉溺过去,不墨守陈规,阿里将在 AI 时代继续获得巨大发展,创造更多价值。阿里人,一起努力!
阿里完成第二次交接棒
此前的 9 月 10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 CEO。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完成了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棒。阿里巴巴也成为国内最先通过两轮管理层交接棒,完成传承体系建设的互联网科技企业。4 年前的 2019 年 9 月 10 日,在杭州举办的阿里巴巴 20 周年年会上,马云卸任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职位,时任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接棒。
此外,鉴于这轮改革基本成型,初见成效,阿里巴巴董事会接受了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职务的请求,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即日起将由集团 CEO 吴泳铭兼任。
新任 CEO 吴泳铭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曾担任过 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多年来始终跟进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发展,将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探索以前沿技术为发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编辑|段炼 杜波 杜恒峰
校对 |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第一财经、阿里巴巴官网、阿里巴巴官方微信号、每经网此前报道、公开资料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