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汽零跑牵手,但还有一些问题要回答,欢迎阅读。
原创|Jaden 编辑|Cong
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的合作终于落地。
3 月 3 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同步发布消息称,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强技术融合、聚集优势资源、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共同应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下的行业竞争。
中国一汽董事长邱现东与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共同出席了在长春举行的签约仪式。
根据发布的消息,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将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开展战略合作。战略合作分两个维度,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網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通过双方的技术融合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双方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中国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领军企业,这些年也在坚定推进 "ALL IN" 新能源战略,全方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2023 年,一汽在自主新能源转型进入攻坚期," 两个全部,一个停止 " 的战略,即将所有技术创新投入和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同时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
2024 年一汽全年交付量突破 320 万台,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实现跃迁增长。1 月份,中国一汽 " 红旗 "" 解放 "" 奔腾 " 三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 20216 辆,同比增长 166.14%。
其中红旗品牌连续七年销量实现正增长,今年 1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26.9%。
首款搭载天工纯电平台和九章智能平台的中大型豪华纯电 SUV 车型天工 08 于年初上市。2 月底,天工平台的首款轿车天工 05 上市,并搭载高阶智驾。在新车型的助力下,红旗必将迎来更快的增长。
解放品牌 1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76.9%。奔腾品牌 1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614.6%。
其自主研发体系技术是一汽的核心优势之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领網域的技术储备,构建了天工纯电、鸿鹄混动、九章智能三大技术平台,涵盖智能驾驶、清洁动力等 9 大领網域。
同时,一汽明确全面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 3 条技术路线,在各路线聚焦重点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并做好研发、产能、生态三大领網域的全面布局,力争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和销量占比的 " 两高 " 目标。
2025 年一汽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 145 万辆,自主品牌占比超 50%。未来 5 年一汽将持续投放 32 款新能源车型。
作为科技型智能电动车企,零跑汽车坚持技术立企、全網域自研,通过高附加值零部件自研自制,以技术创新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2024 年,零跑汽车交付量近 30 万辆,同比增幅达 104%,超额完成年度 25 万辆目标,同时成为了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出色的市场表现使其备受关注。
根据零跑发布的 2024 年盈利预告,零跑汽车预期 2024 年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305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80%。
在势如破竹的增长态势下,朱江明公开表示,2025 年零跑将挑战 50 万年度销量目标。这也意味着其涨幅将超过 70%。
刚刚过去的 2 月,零跑交付 25287 辆新车,同比增长 285%。
零跑常被比喻为 " 新能源领網域的丰田 ",高性价的成本控制和明确的市场定位,是零跑汽车产品成功的基础。
此前朱江明曾经透露过零跑成本控制的秘诀,比如占 60% 成本的零部件是自研自制,可以极大节省成本;另外,还从产品的平台化方向,让每一款的零部件采购数量最多。除了非通用部分,共享的零部件达到了 88% 等等。
在出海方面,零跑也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前列。2023 年 10 月,Stellantis 宣布出资约 15 亿欧元获得零跑汽车约 20% 股份。Stellantis 是由标致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各出资 50% 组建的全球性车企。
在与 Stellantis 合作后,零跑汽车也开始向海外布局。自 2024 年 9 月在欧洲及其他地区销售以来,零跑汽车已在欧洲 13 个国家建立了 400 多家销售网点,计划到 2025 年底拓展至 500 家。
下周,零跑将推出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 LEAP 3.5,实现城区领航辅助功能;10 到 15 万的 B 系列首款车型 B10 也将预售发布,高配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与高算力芯片,以智能化配置撬动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另外,零跑将在今年推出 3 款 B 系列车型,并在全球范围内上市。
可以预见的是,在技术、产品、出海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进展,也将助其销量继续冲刺新高。
当前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超 50%,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本次《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深度融合,但也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待解。
其实在新能源技术层面的合作中,双方其实都不缺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技术储备。所以双方将以怎样的方式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哪些车型,以及如何与各自现有的车型规划拉来差异化竞争?
另外,双方合作的车型品牌定位,是沿用红旗的高端还是零跑的品价比?是否为了平衡定位和拉开差异,会有全新的品牌诞生?
在出海层面,一汽在海外已经布局多年,商用车、乘用车两手抓。零跑也已与 Stellantis 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在海外的渠道体系是否会共享,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来合作?
另外还有更多资本层面的问题如何执行,又将如何影响双方的产业链资源的协同整合?
更多细节,在下周的零跑发布会上,朱江明或许能给出一些解释。
但不管怎样,央企车企与新势力 " 技术研发 + 资本合作 " 式的强强组合,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这在整个中国行业,都是里程碑式的存在,也将给中国汽车行业乃至所有产业一个全新的范本。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