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现象级IP背书,票房还是扑了,欢迎阅读。
试想一下,当你待业数月,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第一天上班屁股还没坐热,办公楼就被一把火烧没了;
当你节衣缩食戴月披星,终于攒够钱出国旅游,却在游览兴致正高时被要求紧急疏散,事后官方轻描淡写回复一句虚惊一场;
当你认真工作多年,走大运被伯乐相中,小小升了职,正准备和好基友开香槟庆祝时,领导一个电话进来,今晚加班,不得休息。
是不是很崩溃?
甚至不甘心点背?
很遗憾,以上都是突发事件下的真实反应。
2019 年 4 月 15 日,法国标志性建筑、拥有 850 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
塔尖及屋顶在大火中倒塌,约一成的文物在大火中焚毁。
两座钟楼在内的主建筑及管风琴、荆棘冠等重要文物幸存。
官方即刻宣布重建,财大气粗的开云集团和路易威登相继承诺捐赠共计 3 亿欧元。
2022 年,法国名导让 - 雅克 · 阿诺将烈火吞噬圣母院的故事搬上荧幕,用近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解密火灾起因、火情速度及扑灭过程——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导演让 - 雅克 · 阿诺和中国渊源颇深。
他的上一部作品《狼图腾》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在内蒙古拍摄成片。
主演是还不是 " 前姐夫 " 的冯绍峰和赌王 " 乘龙快婿 " 的窦骁。
凭借处女作《高歌胜利》声名大噪的阿诺导演,早前就在采访中表示,拍电影是发自内心地想与世界对话,进入中国不是为了市场。
导演近期随团来访,法国文化部长也在北京出席了电影首映礼。
保不齐有向隔壁新海诚取取经,三年之期已到,6 亿票房入账。
说回电影,《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是阿诺少见的以故乡法国为背景的作品。
基于阿诺本人虔诚的信仰,电影少了许多跨文化的冲突元素,更加深化了宗教内涵。
与此同时,电影也保有了阿诺一贯的写实主义风格,视觉呈现非常震撼,还获得了法国凯撒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电影开篇描绘了巴黎平静的早晨。
钟楼时钟走过 8 点,第一天上班的黑人小哥,享受着塞纳河畔的阳光,走进圣母院安保室。
在看着就不靠谱的领导指示下,学习怎样操作陈旧的设备。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古老的建筑,中文、粤语、英文、法文等各种语言交杂。
导游们神采飞扬地讲述着荆棘王冠、钟楼怪人的故事。
信徒们在举行复活节弥撒,内外一片安静祥和。
所谓安全无小事,某个无意的举动可能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火灾发生时正赶上圣母院部分建筑修缮期间,又是高空作业,又是钢筋电焊,时间长了,工作人员难免倦怠,
这时候抽根烟休息休息再好不过了。
烟头总不能带在身上,随手丢弃再正常不过。
而整座建筑物是全面禁烟的,里面的电线严重老化,碰上点火星自然就着了。
最初明火并不大,青烟沿着各个缝隙弥漫开来。
18 时 17 分,安保室烟雾报警器响起。
新来的黑人小哥吓坏了,迅速通报相关负责人,由于对建筑结构不熟悉,地点通报失误。
大腹便便的领导赶到错误地点一看并无异常,随即宣布虚惊一场。
之前被紧急疏散的游客和信徒也被允许重新入场。
就在安保人员响应的时间里,火势越烧越大,滚滚浓烟从圣母院的尖顶冲向天际。
满脸惊讶的游客渐渐往塞纳河畔聚集,举起手机拍照传到网络上。
照片迅速传播开来,巴黎消防队负责人最初看到火情照片时还不以为然,直到消防中心接到无数个圣母院方向的火情电话。
18 时 51 分,在烟雾警报响起的 34 分钟后,距离圣母院最近的普瓦西消防站出动。
正值巴黎晚高峰,尽管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但消防车走得并不顺利,沿途遇到了路障、施工、堵车等插曲。
消防队员抵达后,摆在他们面前的两大任务分别是拯救文物和扑灭大火。
由于建筑修缮,大部分的文物并不在圣母院内,但珍贵的荆棘王冠仍困在大火中。
建筑师、主教、文物保护人士围着消防团队,再三强调务必救出荆棘王冠。
同一时间,火势愈发严重,圣母院再次疏散人群,火情新闻轰炸全球各大媒体。
据传,荆棘王冠是耶稣受难时所戴的冠冕,一直保存在圣母院,意义非凡。
圣器保存在古老的三孔保险箱内,同时需要钥匙和密码才能打开。
拿着钥匙的是圣母院馆长劳伦特,火灾发生时他正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参加晚宴。
劳伦特刷手机时看到圣母院着火的照片,火速从凡尔赛宫赶回巴黎。
错过了直达的高铁,劳伦特不得已骑自行车赶赴现场。
屋漏偏逢连夜雨,扫了两辆自行车,一辆爆胎,另一辆踏板有问题。
历经千辛万苦站到了保险箱前,又因为太慌张忘记了密码。
打电话向领导求救,无奈信号不好,又只能发短信。
最后倒是顺利打开保险箱,救出荆棘王冠。
过程够曲折,只是看客不理解都科技时代了,为什么还用那么古老的安保手段。
为了还原真实的火灾现场,一向对 CG 特效持保留态度的阿诺,坚持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
教堂内部场景主要在始建于 13 世纪的桑斯主教堂取景拍摄。
剧组也做了大量前采,包括消防队员、内部人士和围观群众。
最终呈现出来建筑结构、救火时架的水管都非常贴合实际。
犹豫不决的指挥官和奋不顾身奔赴火场的年轻消防战士形成有趣的对比。
经过艺术加工,讽刺效果拉满。
火灾外景在 " 凡尔赛 - 城堡 - 左岸 " 一带实地拍摄。
随着剧情进展,电影视觉冲击在火势最严峻的时刻达到高点。
远处黑烟浓烈,大火弥天,广场上人潮攒动,消防员前赴后继,塞纳河照见慌乱的一切,缓缓流过千年古建,画面震撼程度无需多言。
民众自发在河岸聚集,手持蜡烛,哼唱圣歌,为圣母院和消防员祈祷,在音效的加成下,更加摄人心魄。
翌日凌晨 3 点 30 分,火情部分扑灭,大火得到有效控制。
电影结尾,站着说话腰不疼的政客、响应不及时的消防长官、玩忽职守的馆长庆祝胜利。
另一边,见证起火到扑灭的黑人小哥黯然离场。
巴黎是小说家海明威一生挚爱。
他在回忆录里写道,"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么巴黎将一辈子跟着你,因为巴黎就像一场流动的盛宴 "。
总体来看,《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拍摄手法成熟、叙事完整、在视觉上颇有亮点的佳作。
但毕竟不是血脉偾张的商业片,题材本身就对观影群体进行了筛选。
取材于近年真实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导演的创新。
票房成绩想必主创团队早有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