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产品统治力松动 特斯拉Q2销量预警?,欢迎阅读。
截止至美股 2025 年 3 月 14 日盘后,特斯拉股价跌破 250 美元关口,较 2024 年 12 月的历史高点蒸发超 50%,市值缩水近万亿。这场资本市场的震动,与特斯拉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表现不无关系:中国市场 2 月批发量同比腰斩至 30,688 辆,德国单月销量同比下滑 76% 至 1429 辆,美国连续 4 个月负增长。
从欧洲到中国,从美国本土到新兴市场,销量走低的趋势似乎在愈演愈烈。瑞银、摩根大通、高盛等多家机构相继下调其交付预期与目标股价。此外,高盛分析师也提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还面临 " 自动驾驶系统的激烈竞争 "。
特斯拉的 " 围城 " 困境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特斯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一方面,新兴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对其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冲击;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化转型也进一步压缩了特斯拉的市场空间。
中国市场在近几个月的失守 ",成为特斯拉销量滑坡的核心变量:2024 年其市场份额从 7.8% 减少至 5.4%,2025 年 2 月批发销量同比腰斩(-49.16%),创下 2022 年 8 月以来新低。而比亚迪同期销量同比激增 161%。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中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达 49.5%,自主品牌市占率高达 71.3%。
以比亚迪为例,其凭借部分 " 油电同价 " 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成功抢占了入门级市场的份额;而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的产品配置和服务体验,吸引了大量消费群体。特斯拉的 Model Y 和 Model 3 在面对这些竞争对手时,逐渐失去了价格和技术优势。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同样面临严峻挑战:2025 年 1 月,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同比下降 45%,其中德国、法国等核心市场的降幅更是超过 70%。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抵触情绪的上升,与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密切相关。
欧洲多个国家缩减电动汽车补贴也是重要因素。2025 年,法国将电动汽车补贴预算从 15 亿欧元削减至 10 亿欧元,西班牙有类似的政策调整。部分分析师认为,电动汽车补贴减少直接推高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特别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很容易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牌。
此外,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化转型也在加速推进。大众、宝马、奥迪等品牌纷纷推出了多款高性能、高续航的电动车型,并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进一步挤压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 新故事 " 效果不及预期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政治结盟,曾被视为 2024 年底特斯拉股价飙升的关键。特朗普当选后,特斯拉股价两个月内暴涨 66%,市场押注其能源政策(如取消电动车补贴限制)与贸易保护(加征进口钢铝关税)将利好本土车企。
然而现实是,特朗普政府削减联邦雇员福利的政策,引发全美多地特斯拉门店抗议,甚至出现焚烧车辆等极端事件;欧洲多国则因马斯克在政治上的立场和行动,启动品牌信任调查,导致挪威、瑞典等成熟市场销量腰斩。
机构的态度转向成为了一剂助推剂。2025 年 3 月,瑞银将特斯拉全年交付预期从 188 万辆砍至 170 万辆,摩根大通更以 " 品牌价值骤降前所未有 " 为由,将目标价下调至 120 美元——这意味着较当前股价仍有 50% 的下行空间。高盛的分析直指核心,特斯拉的估值体系正从 " 科技成长股 " 向 " 传统车企 " 回归,其 Robotaxi、人形机器人等远期故事已被高估,而 2025 年预计 178 万辆的交付量(同比持平),远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 10% 增长。
更大的问题在于对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过去十年,特斯拉凭借 " 电动车先驱 + 自动驾驶领导者 " 的双重光环获得高估值溢价,但这一故事在 2025 年遭遇双重挑战,FSD(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因数据本地化等限制进展缓慢,与百度地图导航的合作尚未突破。
而 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等 AI 概念被分析师认为 " 估值透支 "。有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意识到特斯拉仍是一家需要靠卖车盈利的汽车公司,股价的修正或将到来——摩根大通给出的 135 美元目标价,隐含了对过度依赖 " 未来故事 " 的估值纠偏。
而作为一家需要靠卖车盈利的汽车公司,产品线的滞后就成为了资本不能忽视的问题。据外媒报道,原计划 2025 年 3 月交付的 Model Y 焕新版因产能问题,初期交付缓慢;传闻中的 "2.5 万美元经济型车型 " 迟迟未落地,被摩根大通直指 " 仍是 Model Y 的低端化延伸,无法激活新市场 "。瑞银测算显示,即便 Model Q 如期量产,其毛利率可能低于 15%,难以支撑股价所需的增长叙事。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中国团队正秘密研发 " 低价版 Model Y",电池、动力系统沿用现款以压缩成本。这一策略与 2024 年墨西哥推出的减配 Model 3 如出一辙。有消息称,新车上市节奏取决于焕新版 Model Y 的市场表现。
当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不断突破,市场竞争也从赛道红利转向产品精耕,特斯拉或已无法对冲本土化不足、产品线老化等现实。摩根大通在报告中警示:" 汽车行业从未见过一个品牌在 18 个月内失去如此多的价值。"
另外,马斯克同时运营 SpaceX、Neuralink 等多家企业,并兼任政府职务,引发了投资者对其专注度的质疑。马斯克本人也承认在管理企业时面临极大困难,这种管理层的分心不仅影响了特斯拉的日常运营,也加剧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短期看,特斯拉在多位分析师和媒体眼中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公司需要谨慎应对这些挑战,以维持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有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可能通过降价、提升产品差异化或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来扭转局面。也有外媒认为,从长远来看,特斯拉 " 仍将是电动汽车领網域的关键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