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要歇菜?马自达承认在中国业务艰难,欢迎阅读。
日本汽车制造商马自达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
日前据多家外媒报道,马自达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毛笼胜弘称,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可能比较艰难。
毛笼胜弘在一场圆桌会议上表称," 中国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发展。我们在中国的销量以及营收,都将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显然,马自达 CEO 的言论来自其中国市场的表现。
马自达的财报显示,2022 财年,马自达在中国共售出 84282 辆汽车,比上一财年同比减少约 50%。
长安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6 月份,长安马自达只售出了 7411 辆,同比下跌了 28.7%;今年 1-6 月份,长安马自达的累计销量只有 32195 辆,同比下跌了 49.42%,与马自达财报公布的跌幅接近。
话里话外,"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 且 " 以可怕的速度发展 " 成了毛笼胜弘眼里马自达处境艰难的一大原因。
的确,近几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风潮异常迅猛。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上,比亚迪一家独大,特斯拉、广汽埃安紧随其后。长安、五菱、吉利等自主品牌同样在电动化领網域不遗余力,爆款频出。各大造车新势力一方唱罢我登场,体量不断壮大。
相比起来,很多传统汽车制造商集体陷入沉默,在一众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们面前失去了竞争力。
如果说,几年前特斯拉的迅速崛起和 " 蔚小理 " 们初步崭露头角多少有些 " 运气 " 成分。那么,比亚迪 2022 年销量超过 " 南北大众 " 则让所有人明白,市场变天了。
市场巨变之下,长安马自达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冲击。然而,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并不能完全解释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的下滑已经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连续第五次下滑,也是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2017 年达到销量达到巅峰突破 30 万辆后,马自达在中国汽车市场就一直处于下滑之中。2022 年,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只剩下 10.8 万辆,跌去了巅峰时期的 2/3。
孱弱的产品力才是长安马自达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长安马自达旗下在售车型中,除了最新的 CX-50 外,马自达 3 昂克赛拉和 CX-30 系列已经服役了两年多。马自达 CX-8 上市至今已接近四年,CX-4、CX-5 和阿特兹已经服役了近 10 年,产品力和卖点都与当下流行趋势相去甚远。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6 月份,全新上市的 CX-50 售出了 4158 辆,而销量第二名——马自达 3 昂克赛拉,只卖了 1587 辆,其余车型都在两到三位数。若没有 CX-50,长安马自达 6 月的销量只有 3000 余辆,同比跌幅更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笼胜弘依然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他称,马自达的目标是 " 在中国相继 " 推出多款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并没有缩减规模的计划。
根据毛笼胜弘的说法,马自达的目标是在本财年(截至 2024 年 3 月)在中国推出一款 SUV 车型,以扭转颓势。
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表示,马自达将于 2027 年推出电动汽车专用生产平台,计划到 2030 年其全球销量的 25%-40% 是电动汽车。他说,此前预计电动汽车专用平台最早将在 2026 年启动,但目前来看需要更多时间。在 2028 年前,马自达计划销售混合动力汽车 ( HV )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 PHV ) 的组合。
而在此之前,马自达的纯电动车将与长安汽车合作研发。
今年上海车展前夕,长安马自达举行了品牌之夜活动。活动上,马自达(中国)首次对外公布了电动化时代的转型战略和目标愿景。马自达宣布,将与长安汽车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今后,将以马自达、长安汽车和长安马自达形成三位一体共同造车,打破过去那种由外方股东占主导的合作模式。
在新的合作模式下,新车型的开发和生产将由长安马自达负责,通过融合长安汽车先进的电气化、智能技术,以及马自达在设计和操控领網域的优势,打造出更加迎合中国市场需求、更有竞争力的全新新能源产品。
但这些全新新能源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只能交给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