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裁员“祭旗”,光伏产业猛攻BC电池,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新能源行业观察,作者丨沈十六,编辑丨和畅
近日,隆基绿能裁减应届生的消息甚嚣尘上。
据凤凰网等媒体报道,隆基绿能的裁员对象主要集中在应届生和操作序列的人员等,人数或超过万人。
隆基绿能陕西基地的王岩向新能源前瞻证实," 距离我们最近的基地,800 人里走了 500 人。"
与裁员相对应的就是关停生产线和减产。隆基绿能表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经营状况、市场变化和以后的产业结构,会做出相应的资源分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就认为,隆基绿能一直坚守 P 型硅片(硅料中掺杂硼元素,是 P 型电池的原材料,P 型电池的技术特征为: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最高转化效率有瓶颈),而光伏产业正面临技术更新、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裁员可能是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一部分,通过精简人员和调整产能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图片 / 裁员传言 来源 / 社交平台 新能源前瞻截图
事实上,不止是隆基绿能,晶科、晶澳、日升、亿晶、通威、尚德、阜宁苏民、英发睿能、中润 ( 华辉 ) 、爱旭等光伏企业,均陷入 " 裁员 " 风波。
受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等影响,光伏行业正在集体过冬,等待春天。
光伏行业的裁员风暴
对于身处经营困境的企业来说,裁员是最后的手段。而隆基绿能的裁员力度,无疑反映了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 西安某基地,基本上 90% 的应届生被迫离职。"24 届应届生刘静现身说法," 公司会先让员工交接工作,再找员工约谈,自然是想让员工主动离职。"
刘静表示,如果不主动离职,就会面对被团队孤立等问题。即使员工对公司的辞退理由进行有证据反驳,也无济于事。" 最后在离职证明上,公司都会让员工写‘自己不符合录用条件’。"
除了应届生,试用期员工也是此次光伏行业的裁员对象。
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温洲入职隆基绿能快 3 个月。温洲一入职就被派去生产,三个月内经常倒班,最后却因为转正答辩不及格被劝退。
离职只是一个开端。温洲表示," 公司承诺的两人间宿舍、定级、体检费用报销等,直到最后辞职都没落实下来。公司给员工的安家费却要求退还。"
在温洲等隆基绿能前员工看来,公司面临的问题可能比外界看到的更大。
新能源前瞻从隆基绿能内部人员董坚处获悉," 听离职的朋友说,最高的时候集团大概有 8.4 万人。集团计划要精简到 5.5 万人,也就是要裁 3 万人左右。"
对于裁员传闻,隆基绿能董秘办人士则向媒体表示:" 一般而言,每年年末我们会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做一些正常的组织优化。"
其他一线厂商则普遍对 " 裁员 " 进行了辟谣。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钧达股份、东方日升明确表示裁员传闻不实;TCL 中环称无大面积裁员;晶科科技、东方日升均表示正在招聘;爱旭股份则表示,产能在爬坡,不会有太多影响。
P 型产品加速退场
暂且不去追究那些企业 " 官方发言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就表示,未来 2-3 年,中国一半的光伏制造企业或被迫退出市场。
据某买方机构实地走访,隆基绿能鄂尔多斯产线的 PERC 和 TopCon 产能利用率只有 40%-50%。其他二三线硅片厂的开工率低于 30%。
PERC 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上属于 P 型电池,具有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结构复杂。
TopCon 电池是 N 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一,所以也是以 N 型硅基板为主,原材料中掺杂磷元素。和 P 型电池的低成本、工艺简单但转化率有瓶颈等特点相比,N 型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无光衰、弱光效应好等优点,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也更高一些。
而相比较 N 型电池的其他技术路线,TopCon 电池具有更高转换率、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不足之处为成本高和研发投入大等,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的电池技术。
李振国在公司 2023 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直言,到 2023 年底,部分光伏项目会开始烂尾,大批处于投资计划中的新产能将不得不终止。
产能缩减的阴影在光伏企业弥漫。根据硅业分会 1 月 4 日发布的数据,下游两家一线硅片企业开工率分别降至 65% 和 95%,一体化企业开工率降至 75%-80% 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降至 70%-100% 之间。
一线大厂开工率低至 65%,为近年业内少见。据银河证券研报,2024 年 1 月大部分企业开工率降低明显,开工率在 40% 到 100% 之间,企业间差距较大。P 型产能面临持续大幅减产与关停,N 型项目也有延缓或终止的情形出现。据 Solarzoom 光储亿家测算,光伏行业总毛利已降至负值,盈利压力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业内人士向新能源前瞻表示,2024 年上半年,P 型向 N 型切换,P 型产能明显减少,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预计会有大量生产 P 型产品的工厂关停,关停产能主要为没有现金流或成本优势的中小型独立电池厂商。
P 型光伏降低产能的同时,还试图通过低价去库存。
2023 年 12 月 26 日,隆基绿能在官网更新硅片报价。公司上次披露硅片报价还是在 9 月 25 日,三个月过去,隆基绿能的硅片价格再度下滑。其中,隆基绿能 P 型 M10150 μ m 厚度单晶硅片价格为 2.2 元 / 片,较 9 月份时 3.1 元 / 片的价格下滑约 29%。
来源 / 隆基绿能官方网站 新能源前瞻截图
硅片低迷的价格还蔓延到组件。
据中国电建 1 月 9 日公布 2024 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集采开标结果,本次招标总规模高达 42GW,同增 62%。本次开标结果中,P 型 0.806 元 W、N 型 0.87 元 /W 的投标价格均创出近期央企组件集采投标价格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N 型、P 型价差扭转前期持续收窄的趋势,再次小幅扩大至 6-7 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P 型产品正加速退出市场的趋势。
据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判断," 我们不可能再从 N 型转到 P 型,这是物理学的原理决定的。"
一把梭哈 BC 电池?
P 型电池被时代抛弃已成定局。
" 未来 5-6 年,BC 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隆基绿能 2023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判断。
BC 电池全名 Back Contact,并不是指某一特定品牌的电池,而是全背电极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统称。简单理解,BC 电池就是将正负两极金属移到电池片背光面,让栅格线不再挡光,以最大程度利用光照、降低电流损失、提高发电效率的技术。
作为典型的平台型技术,BC 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如 BC 技术与 TOPCon 技术结合时,会产生 TBC 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和快速充电能力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存储领網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钟宝申还将 BC 电池誉为 " 皇冠上的明珠 "。据新能源前瞻统计,不仅仅是 " 折戟 "P 型技术的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永和智控、明冠新材、晶科能源、横店东磁、钓达股份、海源复材均投资了 BC 电池。
BC 电池具有泛用性高,转化效率上限高,银浆耗量较低等优点。在目前实现量产的电池技术中,BC 电池具备最高量产转化效率。
以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 HBC 为例,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权威认证报告,该电池利用全激光图形化可量产制程工艺获得 27.09% 的电池转换效率,创造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新世界纪录。
来源 / 隆基绿能公众号 新能源前瞻截图
" 隆基绿能选择押注 BC 电池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电池效能和性能 ",张雪峰称。
在张雪峰看来,未来对 BC 电池产值的看好取决于市场对高效能电池的需求。随着清洁能源市场的扩大,BC 电池有望在光伏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具体产值还需考虑市场接受度和竞争状况。
BC 电池同时也存在技术门槛较高、量产难度较高、设备投资成本较高,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其中 BC 设备成本高昂成为制约其规模化的核心原因。
BC 电池单 GW 设备投资额进一步加大到 4-5 亿元,如果设备成本高昂。放弃 BC 电池,选择从 PERC 技术转向 BC 电池的 " 竞品 "TOPCon 技术,现有 P 型电池产线还有 70% 左右可以兼容,每 GW 的改造投资额在 5000-7000 万左右。
另外,BC 电池生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要求较高,配套产业链尚不完善,且落地周期比较长,导致 BC 电池从研发到量产慢于其他路线。
目前能够量产 BC 电池的主要是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
隆基绿能已基本攻克 PN 结隔离(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工艺简单,可以在外延过程中直接完成,导热性好)和电池串联的工艺难点,现有约 30GWHPBC 产能持续爬坡;其西咸 50GW、铜川 12GW、西安 20GW 待建项目计划于 2024-26 年陆续建成投产,且大概率以 BC 技术为主。
爱旭股份目前拥有 10GWABC 电池组件产能,并规划于 2024 年陆续建设义乌 15GW、济南 10GWABC 电池组件产能。
BC 电池能给光伏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春天,新能源前瞻也将继续关注。
* 文中温洲、王岩、董坚、刘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