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被扼杀的儿童天性,被遗忘的传统游戏,欢迎阅读。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离不开那些闪闪发光的螢幕了?
那些虚拟的游戏世界虽然五彩斑斓,但它们真的能代替那些让孩子们笑声连连、身体活跃的传统游戏吗?
我们是不是该让孩子们回归到那些能让他们真正成长、真正快乐起来的游戏世界了?
让我们来聊聊游戏的真谛。
西方的智者们,比如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他们早就认识到游戏不仅仅是玩耍那么简单。柏拉图认为游戏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游戏还是一种象征性行为,帮助人们在精神层面上进行自我净化和提升。而康德则认为游戏是自由的象征。
游戏,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发展自我、培养创造力的神奇钥匙。
在古代中国,人们重视儿童的游戏吗?你也许会说不是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很多场面是私塾先生们手拿戒尺,在那里检查孩子们的背书情况,学生们也是规规矩矩,垂手而立,甚至呆若木鸡。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一些有智之士,早就发现了儿童的天性。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顺着儿童的性情,自然地促进他的发展,而不是束缚和限制。
《幼医与幼蒙》中指出:教育孩子,不是把他变成一台知识存储器,而是让他 " 趋向鼓舞,心中喜悦 "。
什么样的事,能让儿童心中喜悦,身体也获得愉悦?
游戏!游戏!还是游戏!
如果能把所有的学习,都设计成游戏的模式,对于天下的孩子来说,那就太幸福了!
西方哲学家席勒曾说:" 在人的各种状态下,正是游戏,只有游戏,才能使人达到完善并同时发展人的双重天性 "," 如果人在满足他的游戏冲动的这条道路上去寻求人的美的理想,那么人是不会迷路的。"
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孩子?
电子游戏可以玩吗?对儿童到底有没有伤害?
有研究表明,玩一些电子游戏可能对儿童的认知或身体有益,如提高反应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但是,更多的结果是造成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電子看板容易对他们的眼睛造成辐射性伤害,螢幕色彩如果过于鲜艳也容易造成儿童焦躁不安,更有一些儿童沉迷电子游戏,形成网瘾。
因此世界各国也对儿童上网时间、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及音频、视频产品标准体系等进行限定和管理。
2021 年 8 月 30 日,我们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这份檔案中,政府明确提出:" 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美国儿科学会 2018 年关于玩耍的临床报告称:" 电子媒介(如电视、电子游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腦应用程式)的使用容易使人趋于被动,消耗人的创造力,而不是激发人们主动学习和社交。最重要的是,沉浸在电子媒介中会让孩子们减少在户外或室内玩耍的时间。"
" 在硅谷,一般来说,科技界地位越高的人,就越想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我们的任何产品。" 微软研究中心的跨学科科学家、虚拟现实开发领網域先驱杰伦 · 拉尼尔解释道," 我所看到的是,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们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了(低技术产品的)华尔道夫学校,除非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和严格的监督下,否则他们不让孩子上网,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完全禁止孩子上网。"
结论非常清楚:玩电子游戏一定要限制时间,而且发明这些游戏产品的人打从心底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
所以,电子游戏可以有选择性地玩,但是一定要有大人的监管和时间限制。
更明智的行为,应该是引导孩子回归自然的游戏,传统的游戏。
什么样的游戏才能真正
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呢?
现在有很多身体类的游戏,跳绳,踢键子,搭积木,跳房子,各种球类活动游戏,等等,都非常好。应该放手让孩子多去玩一玩。
另外,我们还忽略了一种游戏,结合了身体发展与语言发展、心智发展的游戏——游戏童谣。
简单说,一边玩游戏,一边念童谣。这也许是很多大人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吧。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聊一聊游戏童谣。
骑竹马
边做动作边唱的童谣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同时也能够提升他的语言能力。
游戏的三个重要特点——娱乐性、模仿性和创造性。
娱乐性
好玩,开心是第一位的。
好玩的游戏,会形成一种愉悦的气氛。孩子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特别容易打开自我,放飞自我,帮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跳蹦床》还是《荡秋千》,都可以让孩子沉浸在这种欢快的游戏氛围中。这两首游戏童谣的最后一句很相似,都是 " 像只鸟儿 " 一样,营造出一种自由快乐的氛围。
模仿性
游戏,是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相一致的活动类型。既是儿童娱乐自己的方式,也是儿童学习社会的方式。
儿童是怎样学习社会的?是通过模仿开始的。
远古人原始的狩猎游戏,也告诉我们这一真理。
古代有一首歌谣——《弹歌》,可以理解为先人们设计的捕猎游戏活动。
弹歌
《吴越春秋》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日有所诵(一年级)》
在远古时期,想要生存,先要从模仿游戏开始。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小时候爱玩什么游戏?
——过家家,或者说是扮演游戏。
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的礼仪动作。
游戏精神一直贯穿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乃至文明的延续都离不开游戏。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喜欢模仿游戏。喜欢 " 过家家 ",喜欢像大人一样开铺子,卖东西。这种模仿性,是需要满足孩子的。因为这是一种想象性的体验,也是孩子社会性的体现。
孩子为什么喜欢模仿?也许是人类的基因决定,模仿有利于生存,模仿成为儿童的一种天性。有时候家长会制止孩子的模仿,但其实是无效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或者说更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模仿对象。
而且模仿的背后其实是儿童的好奇心。我们更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创造性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最佳途径。儿童往往是通过游戏来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甚至创造生活。
儿童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好奇的,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再去想象,创造出一个个更有趣的事物。
像 " 翻花绳 " 一样,去寻找更多的变化,去发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
像这样的《颠倒歌》,更是可以打破孩子的固定思维,帮助孩子放飞想象力,创造出一个颠倒的世界。
游戏童谣,作为一种传统的游戏形式,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和创造性。
这些童谣都来自于《小步日诵》,一套给幼儿的语言启蒙分级诵本。分为幼儿 1 级 - 幼儿 3 级,适合3-6 岁的孩子。每级都包含 1 册游戏童谣。每一册的游戏童谣,会结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在难度上有差异排布。
《小步日诵》里都有
哪些类型的游戏童谣?
亲子游戏
《拉锯》,这是一个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通过模拟锯木头的动作,孩子们可以学习节奏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身体游戏
《斗斗虫》,孩子与自然万物的游戏,通过模仿虫子的动作,可以学习观察和模仿,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集体游戏
《打掌掌》,两个孩子之间的游戏,通过拍手和唱诵,孩子们可以学习节奏感和社交技能,同时也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点点斑斑》,是一群孩子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学习语言,还能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学习,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语言游戏
语言是可以拿来 " 玩 " 的。诗歌是一种高级的创意活动,是 " 玩文字游戏 " 的典范。而童谣、儿歌,是歌谣体,本质上就是诗歌。
对于幼儿来说,诵读这些有意思的童谣,玩一玩 " 语言游戏 ",不仅让孩子变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也让孩子对语言养成一种敏锐的感受力。
谜语歌
绕口令
猜谜语和绕口令,是最经典的语言游戏,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问答歌
问答歌,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不仅帮助孩子认知万物,也能发散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儿字歌
头字歌
《小小子儿》《四个头》,这两首都是字头歌。以 " 儿 " 字为结尾,或以 " 头 " 字为结尾。这种重复的韵律和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通过反复吟唱,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游戏是儿童诗意的存在,游戏的存在使儿童在这个世界诗意地栖居,快乐地栖居。
《小步日诵》通过精选适合儿童的经典童谣、儿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美妙的语言环境,一个五彩斑斓的游戏世界。
玩一玩游戏童谣,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学习,健康快乐中成长。
读一读这些文本,感受文本的音韵、节奏、趣味和内涵,不断积累并丰富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