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新车两个月,182km续航缩水至100km以下?理想汽车:客户常跑高速,欢迎阅读。
本周,理想 L6 的车主刘先生向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爆料,他购买的新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纯电续航从标称的 182 公里缩水至 100 公里以下。作为日常通勤车辆,刘先生每天从苏州开车到昆山上班,往返超过 100 公里,其中走 60 公里高速,而如今必须每天充电两次才能勉强应付工作需求。刘先生对于这种续航大幅缩水的问题感到愤怒,并质疑理想汽车的虚假宣传,称其售前承诺与实际用车体验差距巨大。针对此事,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
刘先生新车买了不到两个月,续航严重缩水
读者投诉:新车买了不到两个月
182km 纯电续航缩水至 100km 以下
2024 年 12 月 16 日,苏州的刘先生在当地购买了理想 L6 Pro 版,裸车价格为 25.1 万元。12 月 18 日,他到该店支付尾款并提车。订车时,销售员向他承诺,该车在 WLTC 标准下的纯电续航可达到 182 公里,实际用车续航可保证 150 公里,这让刘先生选择了理想 L6 作为每日通勤用车。然而,事情并未如预期发展。
开了一周后,刘先生便发现车辆的实际续航大大低于承诺值。他曾向销售人员反映这一问题,得到的回复是可能与新车的磨合期有关。销售人员建议再试几天,但最终,刘先生发现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于是,他在 2025 年 1 月 4 日和 1 月 6 日两度前往理想专营店,让售后技术人员进行检测。
经过检测,在没有满载乘员且未开启空调的情况下,理想 L6 的实际续航仅为 134.5 公里,远低于销售员承诺的 150 公里。理想汽车的技术专家当时表示,该车的实际续航在 120 公里左右。刘先生感到震惊并表示," 原本以为理想 L6 是为高效通勤设计的,但现在连日常通勤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春节期间,刘先生发现车辆的续航问题愈加严重。充满电后,车辆的续航已降至 100 公里以下,几乎只有原先承诺续航的 60%。这不仅大大超出了刘先生的预期,也让他陷入了严重的用车困扰。对此,刘先生向理想汽车官方服务热线进行了多次投诉,但始终未得到有效的答复。
该车宣传的纯电续航里程(km)WLTC 为 182
理想汽车回应:客户经常跑高速
" 驾驶习惯 " 等多种因素影响续航
面对刘先生的投诉,理想汽车回应称,续航表现与车主的驾驶习惯、空调使用、路况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理想销售进一步解释,车辆的续航测试数据是在理想条件下获得的,而实际使用中的续航将会受到天气、驾驶方式以及能量回收模式等变量的影响。因此,理想汽车建议消费者应当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单纯依赖标称续航来评估实际表现。
刘先生所购车辆店铺的店长称,从后台数据分析,刘先生使用车辆过程中的高速占比和怠速占比较高,导致实际续航和客户预期的续航有一定的偏差。用户开了哨兵模式,每天也都在耗电。针对刘先生质疑的虚假宣传的问题,该店长回应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 我相信我们销售会向客户解释这方面的因素。他可能看到我们宣传和他实际跑的偏差比较厉害,我们要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一步解释和沟通,但目前客户和我们未达成一致。当地工商部门也向我们调取后台数据,我们会尽快调取。调取数据完成后,我们三方坐在一起进行沟通,尽快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这一解释却未能平息刘先生的愤怒与不满。他认为,理想汽车的回应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刘先生明确表示:" 作为消费者,我支付了大笔款项,购车时销售人员明确承诺该车续航能够满足 150 公里的日常通勤需求。可实际使用仅两个月,续航从标称的 182 公里下降至 100 公里以下,这种差距是无法接受的。"
" 买车的时候,销售员如果告诉消费者开空调、上高速会导致续航里程打折,您觉得我还会购买吗?" 刘先生强调,购车时销售员只是说冬天的续航里程会少一点,大概会在 150km 到 160km,并没有告知其他影响因素,自己在购车时完全依赖了理想汽车的宣传,未曾想过在实际使用中会遭遇如此巨大的续航缩水。对此,刘先生认为,理想汽车的回应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忽视,简化问题为 " 驾驶习惯 " 与 " 外部环境 " 因素的归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苏州刘先生购买的理想 L6 Pro 版
专家表示很难达到车辆标称续航里程
消协回应: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记者梳理以往媒体报道发现,刘先生遇到的情况也反映了更多车主的困惑与担忧。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续航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刘先生遇到的问题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承诺和宣传抱有高度的信任。然而,当理想汽车在遭遇实际使用中的问题时,却将责任推给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难道理想的续航标准,背后其实有一条不为人知的 " 驾驶秘籍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车主们恐怕不仅要学会如何开车,还要接受一套续航优化课程,才能享受他们原本期待的用车体验。
针对刘先生遇到的情况,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郑竹安。郑竹安也表示,新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除了驾驶习惯产生一定影响外,冬天的低温会显著降低电池的活性,导致电量输出减少,续航里程缩短。他解释道,车辆标称的续航里程是纯理想工况下的里程,依靠目前的电池管理技术在现实中是很难达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郑竹安提醒,消费者应该有辨别真假的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销售人员的宣传术语。不过他也表示消费者既然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心里要有一个预期,比如寒冬高速下只能跑标称的 50% 左右的里程。他告诉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 如果驾驶新能源车辆在市区行驶,行驶里程会多一些,能达到标称里程的 85% 就不错了,但车辆只要上了高速,和油车相比就没有优势了。其一是后劲不足,其二是耗电量会近似呈指数上升。"
对于新能源车辆续航严重缩水问题,记者也采访了南京市消协汽车维权专委会的秦主任,他表示,此类维权对车主来说比较难,他建议车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指定机构进行真实权威检测;或者社会上比较有名气靠谱的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查。同时,秦主任还提醒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务必不能仅听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关键信息和承诺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中,这样才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葛栋律师认为,如果销售方宣传的续航里程宣传数据与实际差异超过合理误差范围,构成虚假宣传,应当赔偿消费者因其虚假宣传而产生的损失,如多支出的电费等。同时,也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及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主张销售方故意隐瞒续航问题存在欺诈行为而解除合同(退车)或要求赔偿。若车辆续航问题被认定为质量问题(如电池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可要求免费维修、更换或退货。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正式的投诉申请书,要求对品牌方虚假宣传立案调查,如无法解决则可以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他表示,车企可能辩称续航里程受驾驶习惯、路况、气候等因素影响,宣传里程是在特定条件下测试得出。若车企已明确告知这些因素,可能减轻或免除责任。
扬子晚报 / 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视频剪辑 戴哲涵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