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同学,你好!”——记混沌十周年老友派对,欢迎阅读。
8 月 31 日,500 多位混沌老同学,也是 500 多位混沌的共建者,从全国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大家共赴一场特别的老友派对,共同庆祝一件喜事——混沌十岁啦!
老友派对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组织了一场老同学欢乐跑,用实际行动提前 " 热身 " 来迎接这场大家共同的派对。
混沌和许多同学企业一样,都诞生于十年前那个 " 草根创业 "" 人人创新 " 的年代。这十年里,不仅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们都来混沌讲过课,还有更多创业者同学们纷纷走上混沌讲台,把他们的创业故事和方法分享出来,给后来者。
创业创新,薪火相承。
所以,在 8 月 31 日这场派对中,并没有所谓的领导与大咖,只有那些在混沌课堂上被滋养过、受益过的同学们。同学,是我们所有共同的标签。
这一天,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值得记录的时刻,我不能一一而足,暂且把我捕捉到的点滴,作为送给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小小的纪念:
混沌创新学科的十年
早上 9 点,同学们已经坐满了会场——一个特别像大的班级教室一样的地方。倒计时响起:9、8、7 …… 3、2、1,大螢幕开始播放《创新学科的十年》的视频短片,虽然只有短短的 5 分多钟,但已经把创新学科的发展梗概砰砰砰地闪了出来,很燃!
随后,善友教授出场,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混沌十年来创新学科的演进:从《互联网思维》、《颠覆式创新》、《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理念世界》、《一思维》到《探索流》。从 " 认知是因,创新是果 ",到 " 认知 x 互動,创新者帮助创新者 ",混沌的关键词,也从过去的 " 创业 "" 创新 "" 认知 " 变成了 " 互動 "" 效果 "" 联盟 "。
这是混沌新十年的重大转向,善友教授说,未来混沌会和大家形成两个联盟:" 创新者联盟 ",过去是混沌 APP 每周一课,未来重点不仅仅是听课,让同学们用探索流的方式互動起来,才更重要。
" 创新企业联盟 ", 打破公司的边界,让公司和公司之间形成的一个大联盟生态体系。
善友教授 2 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500 多位同学现场一起做探索流,我们共同唤醒混沌的 " 灵魂 ", 也就是混沌的真价值。
混沌十年来,最 touch 你的关键词是什么?呼应 Time,大家呼应的关键词在大螢幕上滚动:" 互動、点亮、向上、不同、合一、心、成长、梦想森林…… "
混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经由混沌,为世界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是什么?每一位老友都是混沌的创始人,共同思考着这个问题。在真实地表达中,大家对混沌重新看见。
《WE 混沌》共创探索流
同学的混沌,由同学共创。下午,大家一起做混沌的产品共创官,用探索流的方式,探索混沌新十年产品的创新空间,共同定义混沌的未来是什么。
首先,大家探索的话题是在混沌在线遇到过哪些不吐不快的槽点。大家真真地表达,用户需求中许多没有被满足的点因此被看见。每周六共学场怎么做能够对同学有帮助?在线互動如何促进同学之间产生集群智慧?什么是当下创业者的真需求?
同学们分小组探索,大家呼应出了 AI、社群等关键词,并纷纷给出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真可谓群智涌现。深度用户视角的反馈意见对混沌迭代产品十分珍贵,每一份方案都可能是未来混沌产品发展的蓝图。
通过扫码参与呼应的环节,是混沌探索流产品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呼应,仿佛在迫不及待地呼唤这一创新产品的横空出世。
《同学,你好!》十年之约特别班会
随着一条长达 15 分钟的短片在大螢幕播放,带着所有人回顾了混沌十年发展之路。已经数不清全球有多少位震耳欲聋的大咖来混沌讲过课。对于老同学来说,回忆杀满满,这也是同学们早半步认知这个世界、疯狂进化最好的记录。
从经典商学课程开始,到文理通识课,到混沌独家的思维模型、理念世界、一思维、探索流,主持人玫洁姐说,在混沌学习一年相当于在别处学习十年!一入混沌深似海,从此学霸是路人。
超级链接
特别班会上,有 10 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作为混沌老同学的代表,对混沌的贡献太大了。
在混沌的社群中,有非常多的人不仅仅是自己在这里学习,他们也更加热爱把理论分享给他人,因此,他们带动了很多人共同加入创新学习阵营。没有他们就没有混沌的今天,是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收获、每一堂好课分享给身边的同学,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一家又一家的企业,一个又一个创业路上孤独前行的灵魂。
(从左到右依次:杨炯纬 卫瓴科技创始人兼 CEO、张志丽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善品公社总经理兼战略合伙总监、胡富国 满口意餐饮创始人)
杨炯纬是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混沌的前身)发起人之一,2014 年他和胡凌(混沌上海分社社长)等善友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几位学生共同发起创新召集令,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就此诞生。2019 年他曾带领公司的高管团队一起学习创新院,他创办的企业卫瓴科技便是在《理念世界》这门课中诞生的。
张志丽的工作是每天和创业者们并肩作战,她见证了一个个创新项目的枯萎或绽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以及对创新力量的渴望,驱使她踏入了混沌的大门,开启了认知更新之旅。混沌的一思维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以前她是爱一行干一行,现在是干一行爱一行,找到了内心的笃定。并且,她把混沌创新学科带到了整个华北的创业圈,大家一起学习混沌。
胡富国非常热爱教授大课,当教授在大课里讲到 " 爱的流动比爱的本身更重要 " 的时候,他很是受触动,正是因为他要把爱传递下去,所以才带着公司的伙伴、家人们来一起现场听教授大课。
终身学习
混沌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混沌学习时间长达十年,或者学习超过 500 节课,这意味着混沌的每一堂课他们都听过。谢建华、范晓宇、陈鑫和王宇便是其中的代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谢建华 考古加数据创始人兼 CEO、范晓宇 GSTEPS 创始人、 陈鑫 海南蕴和科技有限公司 COO、王宇 奥比编程合伙人)
谢建华,是混沌创商院同学,人称抖音数据一哥。疫情期间听混沌的创新领教欧爷的直播解析,从而找到了业务突破的路径,后来竟用同样的方法开启创业,做到了行业前三。这个方法就是思维模型—— " 单点击穿 ",看来单点击穿就是通神果然没错。后来,不仅是工作,家庭和日常生活中,他处处都用这个思维模型。
范晓宇,北京最大的街舞社创始人,同时是混沌创新院 21 级、23 级、25 级校友,他坦言因混沌的三堂课受益终身,是跟随使命和热爱创业的同学。
陈鑫是一位融合 AI 和心理学的创业者,是 2023 年混沌一思维大赛的前十强选手。在混沌学习的构成中,她发现自己投入得越多,混沌给她的正反馈就越多。对自我的探索,让她更能抓住生活的本质,更自如地面对生活。
在少儿编程的江湖里,王宇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位大学期间就加入混沌学习的同学,直言混沌陪伴了他整个创业之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问题接踵而至。正在他陷入焦虑时,一思维模型,让他仿佛找到了救星。他运用这个模型,为公司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找到了击穿点,让公司重回正轨。同时,在混沌,他找到了真诚、可信任的朋友,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创新理论应用
混沌同学里,有许多人真的把混沌的创新理论运用到了自己的商业实践中。他们积极参加混沌游轮、思维模型大赛、视频号创业大赛、举人答辩、翰林答辩。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创造自己的美好作品,用实战让世界更美好。
(从左到右依次:樊苏湘 混沌苏州分社同学、张乐 欧瑞吉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魏明 明睿智囊企业战略咨询机构创始人、前优酷总裁)
樊苏湘是一思维、探索流的坚定践行者,对世界充满了思考与探究。他在三线城市泰州创业,用混沌理论实现了逆势增长。关于如何实践混沌的创新理论,他有自己的思考,他说:" 理论都具有普适性,而个体的经历往往不同。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混沌理论的普适性还原到自己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场景中。这比较考验每一个从事企业管理的混沌同学。混沌理论更多的是给我以启发,提升了我的认知,跳出原来的思考围度,用新的认知去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张乐是 2014 年最早的研习社社员,也是混沌新十年战略产品 Light、Black 号的共建者。混沌对她的创业产生了两个维度的影响:认知和心力。混沌的课程让她不断提升认知,从而优化商业决策。她提到,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放弃自己和团队亲手做起来的业务,在业务数据和团队会议上不断消耗自己,消耗关系,后来在混沌学习到了第二曲线理论,她意识到其实任何业务都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和终局,可以及时发现业务所处的阶段特别重要,而且组织通过第一曲线生长出来的能力和资源会被很好地注入第二曲线。这个理论支撑着她和公司两次成功跨越行业周期。
魏明与善友教授有着 20 多年的友谊,几乎每年善友大课必参加。魏明分享说:" 混沌,看似混乱无序,实则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它或许就是生活的本质,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而混沌大课,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与未知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在混沌中探索,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惊喜看见
登台分享的十位同学,仅仅是百万混沌同学中的缩影,在感恩时刻的大螢幕中,弹幕滚动着太多太多同学的名字,他们都是不同阶段混沌的共建者,他们都值得被看见。
混沌 001 号员工蒋帅,一个知道混沌所有历史的人,现在是混沌学园和创新院的课程主任;
混沌品牌 Logo 的设计者杨喜,也正在为混沌新十年设计新的 Logo,在他心中混沌是天地初开的那团 " 气 ";
还有来自上海的陈番军,一个续费 100 年会员的同学,在现场他说,混沌真的太好了,无以为报,所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和陪伴混沌。
……混沌的十年,有太多同学的影子。
整个场網域,温暖而流动,在最后的结尾时刻,善友教授惊喜返场,与现场 500 位同学一起,写下了未来十年的愿望,我们相约一起,步入下一个十年。当所有纸飞机飞满全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那是我们每一个梦想在起航。
混沌十年了,世界向前,我们继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