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2024如何降本增效!三大要点,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夏基石e洞察 Author 何绍茂
文| 何绍茂,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副总裁兼首席战略财务专家,华夏基石战略财务研究咨询中心总经理
来源 | 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1985年,经济学家沃伦·本尼斯和伯顿·纳努斯在《领导者》一书中,首次用"乌卡(VUCA)"一词,来描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不稳定、不确定、复杂且形式模糊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个总结曾经一针见血。
然而,通过这个滤镜,我们无法再从这个模型中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相反,我们似乎面临着比 VUCA 更大的混乱,比如宏观层面的战争危机和全球暖化,中观层面的行业洗牌和价值链转移,微观层面的企业无序竞争、内卷严重和效益下滑……
VUCA这个词儿,对世界的叙述,一直有效到2016年。
美国未来学家Jamais Cascio创造了巴尼(BANI:Brittle,易崩塌; Anxious,焦虑感; Nonlinear,非线性,Incomprehensible,不可知)一词。
BANI框架是一个更有助于理解未来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去不稳定的东西已经不再可靠。比如,一个上游供应商的断供,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链上企业的连锁反应,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企业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2、人们除了感到不确定,还感到更多的焦虑。一个不确定的系统极度脆弱,加上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其实就是对于一切不确定的不安。
3、事情不仅比过去复杂,还遵循非线性系统的逻辑。原因和结果不再是能够预先评估的,我们所知的线性因果链的基本逻辑已经变成非线性的。在非线性环境中,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4、过去模棱两可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可能更无法理解。更多的数据,甚至是大数据,可能会适得其反,削弱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使我们很难区分噪声和信号。实际上,不可理解性是"信息过载"的最终状态。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可以说,BANI时代,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企业的终极命题之一,是企业短期活下去和中长期活得好的关键。
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句名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来说明世事无常,人生不易。其实企业也一样。
我们发现,即便是头部,也受困于降本增效这个问题。
正所谓:
成本高如山,效益难两全。
未有涓涓流,难成江海宽。
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降本增效并不得要领,反而成了裁员、降薪、缩编、控费的代名词。
虽然简单粗暴又实用,但"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降本增效理念。
高增长不再,红利期退潮。内卷时代,企业降本增效,究竟如何破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认为,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有哪些本?降哪些本?如何降本?
掌握三大要点:
1.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
2.打造基于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降本能力;
3.构筑运作高效、三个面向的流程化组织。
1回答有哪些本、降哪些本,2和3回答如何降本。
降本增效腦壳疼,紧抓大头不放松。
端到端来价值链,三个面向组织冲。
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在《矛盾论》中教导我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的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降本增效同样如此。
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可以避免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也能够为企业降本增效指明行动的方向。
要想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成本有哪些?
谈起成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产品成本,但成本远不止如此。
我认为,企业经营层面的成本,是广义的成本概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
产品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为显性成本。
产品成本的构成包括"料、工、费"等,采购、产业链、市场环境等会影响"料"的价格,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生产能力等会影响"工"的成本,而间接材料、间接人工、机器设备等会影响"费"的高低。
运营成本主要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也属于广义的成本范围。这也是诸多企业在降本过程中首先控制的成本,裁员、降薪、控费等手段层出不穷。
管理成本为半显性半隐性的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包括沟通、协调、决策等,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决策机制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管理成本。
时间成本为隐性成本。
时间成本主要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资本结构等密切相关。
不同行业的企业,成本的主要矛盾会有不同。
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而言,产品成本可能是主要矛盾;
对于很多消费品行业而言,运营成本可能是主要矛盾;
但对服务业而言,管理成本或许才是主要矛盾。而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时间成本才是主要矛盾。
要明确成本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不断打开成本结构。
比如贵州茅台,厂家销售价格是1499元(终端零售价格在2900元左右),但茅台酒的生产成本及材料价格只有48元,占3.2%;销售费用46元,占3.1%;管理费用78元,占5.2%;纳税96元,占6.4%;主要费用是经销商的费用495元,占了33.3%。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不是它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渠道费用、经销商的费用,剩下的是净利润,736元,占收入的49.1%。
再比如矿泉水。一瓶1.5元的矿泉水,产品的成本只有1分钱,占0.67%;它的费用结构是运营和广告费0.22元,占了14.7%;经销商的费用占了26.7%,0.4元;瓶子、包装费用0.17元,占比11.3%。大头是零售店的费用,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店的费用,占了33%,0.5元。
厂家的利润13.3%,0.2元。这足以让矿泉水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知道,这两年中国首富是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
为什么?
我们总结了一下,可能他做的是有"水分"的生意,有"水分"的生意毛利都高,茅台酒、矿泉水、奶茶等饮料行业,原材料主要是水。
所以,我们推断,有"水分"的产品,液体的产品,比固体的产品,成本低,毛利高,挣钱容易些。因为水的直接成本,总是比较低的。
再比如苹果手机,一部iPhone12,128G配置的售价849美金,成本占了373美金,产品成本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
大家可能认为芯片最贵,其实不是的。
它的成本中,显示屏是最贵的,70美金,占了18.8%,它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降成本,首先要抓显示屏,其次才是芯片,58.5美金,占比15.7%,再次是A14处理器,40美元,占比10.7%。这是成本TOP3。
但是芯片又很重要,它有战略重要性,类似于高铁上的"永不松动的螺母",螺母松动了高铁就很危险,高铁首要的是安全。因为速度快。螺母在高铁总成本中占比其实不高,但很重要。
对于同一企业而言,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成本、运营成本的改善空间没那么大了,管理成本、时间成本等就会成为降本增效新的机会点,降本增效的重点逐步由显性成本向隐性成本过渡。
因此,降本增效第一步:分析成本结构,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抓住了,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正所谓:
降本增效三步走,四大成本要看透。
主要矛盾一在手,千愁万绪付东流。
打造基于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降本能力
企业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路径中,被过去固有的思维所禁锢。
比如,研发部门只关心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部门只注重产品制造,销售部门只关心订单获取,物流部门只关心物流运输,财务部门只关心应收回款……每个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想方设法降本增效,但最终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个别部门降本了,但公司的总成本却增加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把企业分割成了许多单独的模块,并没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降本增效往往只是在每一个单独的模块下功夫,没有人关注从客户需求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到订单获取、订单交付,最后到客户满意的端到端全流程。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部分最优,而不是整体最优。
因此,降本不能只看"西医",更要看"中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治病,就要考虑阴阳调和、相生相克,要考虑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降本增效亦是如此。
降本增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降本不是聚焦一个点,而是点线面相结合。
罗振宇在2024"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一句话叫:
成本想要下来,能力需要上去。
那么,降本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呢?
要打造基于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降本能力。
一个产品,从客户需求开始,要经历规划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支持、物流配送、回款、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最终才能让客户满意,实现价值创造。
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的高企。
以产品成本为例,如何降本呢?
谈起产品降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的降低采购成本,向上游供应商要降本空间、要利润,这对于在供应链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来说,是一种降本的有效手段,但这不是唯一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产品成本曲线告诉我们,80%的产品成本,在产品构想、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设计阶段成本确定后,后续降本难度极大。
因此,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设计阶段,要从设计源头开展降本。而不是一味压榨上游供应商。
为什么要在公司层面解决?
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不同诉求,比如生产部门为了降本,降低了原材料的使用标准,结果导致产品的体验感大打折扣,最终导致销售业绩下滑,反而损害了公司整体利益。
因此,每个部门都应当以公司整体利益为目标,做到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成本最优,而不是以自己部门降本为目标,单个部门成本最优。
各部门需要从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出发,齐心协力,有效协同,挖掘每一个降本机会点,各个击破。
所以,要"优生优育",从设计阶段,从源头开展降本。
怎么降?
首先,在设计阶段要创新理念。要找新路子,设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创新的、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低成本设计方案。
其次,要充分评估产品功能和客户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消除"(消除过剩功能等)、"减少"(减少部品数量等)、"变更"(变更构造、变更材料等)等手段,提升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降低无效成本。
简单说,就是做减法。
比如,特斯拉会通过軟體收集用车数据,数据经过分析之后,会反馈到汽车设计中。特斯拉高管彼得·班农说,用户数据显示,特斯拉车主没有使用天窗,所以特斯拉在 Model 3 和 Y 上移除了可移动天窗。
还有,2021年5月,特斯拉移除了 Model 3前座椅腰部支撑件,"几乎没人使用这个功能,那大部分车主都不该负担这个成本,所以我们移除了它。"马斯克说。
再次,对于规模化生产的产品,要建立研发设计标准化体系。
一要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
二要降低订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降低制造成本;
三要减少产品复杂度,提升生产效率;
四要降低产品开发难度,减少后端管理成本。
通过研发设计标准化,最终做到"三统一":物料统一、部件统一和产品统一。
再其次,研发设计降本不是设计部门自己的事情,采购等部门也要参与进来。
市场部门需要充分调研客户需求,采购部门考虑原材料的市场情况,生产部门要考虑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要求,销售部门考虑定价和客户的接受度等等,最终各部门的诉求点汇总到一起,在公司层面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降成本,并形成解决方案。
最后,研发设计部门应当通过有效的战略卡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溢价能力。
比如制裁前的华为手机,通过徕卡拍照、保时捷联名、折叠屏等独特设计,提高了产品的溢价。
在采购方面,可以通过谈判、专业采购基本工具-价格与成本分析等手段降本。
在生产制造方面,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和更新生产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为企业长期发展注入竞争力。
2023年12月中旬,我到东莞一家生产床垫的行业头部企业参观。接待我们的副董事长兼总裁给我们介绍,他们车间通过引入数字化设备,工厂工人从200余人,下降到现在的30人,降低了综合长期成本,提升了公司效率,也提升了公司品牌价值,树立了公司高端品牌形象。
在库存方面,要加强产销预测,全价值链协同降低库存,尽可能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存货周转天数。
全球许多著名的公司,都对库存管理格外重视。比如丰田公司以其独特的零库存策略而闻名全球,苹果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库克,被称为"库存克星"。他曾坦言:"库存从根本上是邪恶的……库存就像乳制品,没人想买变质的牛奶。"
乔布斯曾直言,聘用库克是因为他想要一个知道如何管理供应链的人。
而库克也没有让乔布斯失望。
库克加入苹果公司之后,其库存天数很快从一个月减少到只有6天。
2023年财报显示,拥有数千个零配件的苹果公司,其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不过9.48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设计阶段降本做好,后面的研发支出阶段,也要做好降本。
这个阶段降本怎么做呢?
我总结为"三有"。
有规划:区分战略支出和短期支出。战略支出是指战略性的、面向未来的研发支出,要保证下限的投入。短期支出是指,能够解决企业短期产品研发问题的支出,根据经营情况决定投入。要有差异,有规划。
有控制:针对研发支出在过程中要有动态跟踪,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有考核:规划、控制不管用怎么办?要用组织KPI去牵引。可以从成本竞争力、技术引领、质量等维度考虑,提升研发支出的利用率。
正所谓:
研发降本看设计,优生优育来助力。
支出长短要区别,三有提升利用率。
就端到端全价值链降本而言,马斯克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大师。
马斯克的经典做法如下:
1. 质疑需求。他给Space X 员工灌输的企业文化是要质疑每一条规则。预设每一项要求都很愚蠢,直到他们能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质疑团队提出的购置需求。NASA在空间站中使用的门闩,一个就要1500美元。Space X的一名工程师改造了浴室隔间门上使用的插销,做出了一种闭锁结构,成本只要30美元。2. 垂直整合供应链,减少外购零部件。不管是火箭还是特斯拉电动汽车,都要尽可能自己生产关键部件,而不是采购独立供应商的数百个零部件后再组装成一辆车。
3. 制作材料成本清单图表。制作一张生产特斯拉汽车所用材料的清单图表,记录生产车辆的每个零部件,特斯拉为每个零部件支付了多少钱,以及负责降低该项成本的工程师的名字。4. 降低白痴指数高的零部件成本。马斯克曾说:"如果你做的东西白痴指数很高,那你就是个白痴。"白痴指数,是指某个制成品的价格,除以其基本材料的成本。如果白痴指数很高,说明设计过于复杂,或制造过程效率太低。
在猛禽发动机的成本分析中,就是从白痴指数最高的零部件入手,找到有问题的零部件的构成材料,进而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最终在12个月内将每个发动机的成本,从200万美元降到20万美元,降低了90%。
5. 减少不必要的零部件数量。如果我们最后没有把一些零部件给捡回来,那就说明我们删得还不够多。在特斯拉生产的过程中,从最开始3万多零部件,最终降低到1万多个。
6. 减少车型。这也是压低成本的办法,这样就可以开发更少的模具、减少整体研发与设计成本。Model 3、Model Y 都没有中期改款。马斯克甚至认为,即便特斯拉达到 2000万/年的销量也只需要 10个车型,而目前年销量1010 万辆的丰田,有超过 40个在售车型——还不包括雷克萨斯等附属品牌。
而在100多年前,福特公司通过流水作业线,将3000多道工序降低为80道,并且只生产一款T型车,不断地降低成本,最终售价为260美元,成为全世界第一辆普通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美国也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斯克借鉴了福特的智慧,做到了师出福特而胜于福特。
降本是一方面,增效也必不可少。
增效,一方面是效益,一方面是效率。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之争。
2018年4月25日,小米在武汉大学发布新品小米6X,在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从2018年起,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體业务,包括手机和各种生态链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敢于承诺硬體综合税后净利率永不超过5%,就是小米高效率的证明。
当同行性能、工艺同级甚至配置还不及小米6X的产品,都定价近3000元时,小米还是坚定地紧贴成本,只定了将近一半的价格,1599元。
不光是手机,1万毫安的移动电源,以前定价普遍在200元以上,小米定价69元;主流空气净化器原本定价好几千元,小米把定价拉到了千元以内……
小米在众多领網域,都同样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彻底改变了行业面貌,大大加速了产品普及。
因为小米始终难以理解,为什么商业运转中间环节的巨大耗损,要让用户买单?
于是,小米创始人雷军要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足有所值。
显然,小米走的降本之路,也是提效之路。
那么,如何实现能力的可复制、可迁移呢?
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业务主流程。
通用电气认为:"商业本质上是相关联的端到端流程组成的"。
西门子认为:"端到端流程是股东价值的源泉"。
IBM认为:"商业就是信息驱动的端到端流程管理"。
2B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业务主流程只有三个:IPD(集成产品开发)、LTC(从线索到回款)、ITR(从问题到解决)。
IPD以产品需求为起点,经历产品规划、Charter开发、产品开发、上市、生命周期等几个阶段。IPD以流程的形式保证了客户需求,最终能完整地在产品中实现:从产品需求到设计需求的转化,再变成产品规格,落实到产品模块中实现。
这几个阶段,都設定有技术评审点,对需求进行评审。如有必要,还必须及时进行客户验证。
同时,IPD还可以将某一产品的经验教训,传递给其他产品,实现不同产品之间的经验共享,降低成本。
LTC(从线索到回款),从市场线索出发,贯穿机会、投标、合同订单、制造发货、安装验收、回款全过程。
ITR(从问题到解决),从客户的服务请求出发,到问题解决、客户满意结束。
流程要匹配业务流,反映业务的本质,尤其是完整系统地反映业务的本质。业务中的各关键要素及其管理,要在流程体系内闭环。
将端到端的全价值链降本的关键要素,嵌入到业务主流程,并将关键能力,构筑在流程中,是打造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降本能力的关键所在。
构筑运作高效、三个面向的流程化组织
1+1大于2,但3一定大于1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常用来比喻人多好办事。
但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喝",来形容组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我们在实践中,常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不仅出在业务本身,还出在组织上: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互不协同,运作低效。
所以,降本增效,还要构建运作高效的流程化组织,这个流程化组织的特点是三个面向:
面向业务、面向客户、面向一线。
答案永远在现场。
这个现场,就是业务,就是客户,就是一线。
我经常和很多企业创始人讲,当你不知道怎么配置资源,不知道怎么构建组织(构建组织实质上也是配置资源,因为有组织,就要配人、配钱),不知道怎么用人时,你就围绕这个原则,一定不会犯方向错误。
所以,组织建设不在多,而在精,在于能够对准业务、对准客户、对准一线,承载降本能力。
比如华为就要求,公司的组织,应像眼镜蛇一样,蛇头不断地追随目标摆动,拖动整个蛇身随之而动,相互的关节并不因摆动而不协调。
目标在哪里?自然在业务、在客户、在一线。
面向业务可以打通上下游。
面向客户可以打通内外部。
面向一线可以打通前后端。
因此,组织层面降本,核心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组织变革,降低我们在第一部分讲到的管理成本,比如沟通、协调、决策成本。
以美的集团为例:
2012年,美的进行重大转型之前,整个组织是庞大复杂的。
在美的集团之下,有三个二级产业集团:制冷集团、日电集团、机电装备集团。二级集团之下,还有近20个大小不一的事业部。
两级集团的管理人员,加在一起多达一千七八百号人,多层级、多集团部门、多事业部的组织方式,导致会议多、流程长、协同难,整个组织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
怎么降本增效?方洪波启动了组织变革。
2012年,美的取消二级集团、精简总部部门、大力整合事业部、成立平台组织,原来两级集团的一千七八百号人,最后只剩200多人。整个美的2.5万管理人员,精简到1.5万人。形成"小集团、大事业部"的组织模式。
这一系列组织变革,使得层级少、部门少、会议少、流程短,整个组织的管控力度在加大,控制成本却大幅降低了。
而在降低决策成本方面,美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2年,美的的组织状态,用方洪波的话形容,就是"感觉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一点反应都没有"。
整个组织的决策在变慢,有些管理干部在观望、在等待、在看别人怎么动、嘴上说动实际没动。
这种缓慢的决策,表现出来是决策成本高,丧失外部机会。
为此,方洪波在整个组织内,推动文化再造,强调"说到做到",专门在管理层,派发了一篇外部专家写的《为什么说到做不到?》的反面分析文章。那篇文章的复印件上,还可以看到方洪波批注的思考。
随着组织的调整、干部的优化、变革的深入,决策成本大幅下降,快速决策、说到做到、主动变革的文化得到强化。
通过这一系列变革,美的成功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是组织对准业务,参与到端到端的全价值链中,实现业务降本。
流程匹配了业务,反映业务本质。组织要跟着流程走,构建流程化组织,也要对准业务。
通过构建面向业务、面向客户、面向一线的流程化组织,减少内卷。
以财经组织为例,现在很多领先的标杆公司,都构建了COE、BP和SSC的三支柱组织架构。
1)按业界通常的定位,COE(即能力中心)是财经的经线。主要指纵深的专业能力。
面向公司视角开展工作,体现了财经的专业性。
比如经营管理、融资、资金、税务、核算与报告等。
"经线"组织作为公司专业领網域的行管组织,负责制定公司的政策、檔案和制度,将公司高层的管理思想、理念在本领網域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政策、檔案、制度,化"云"为"雨",使公司的"云""雨""沟"形成完整的生态逻辑。
2)BP(业务伙伴)是财经的纬线。定义为面向客户、面向业务、面向一线支撑作战的业务伙伴。
主要职责是以作战需求为中心,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融监控于服务;守住风险底线,发现风险要举手。支撑作战的同时,保持独立性。面向客户需求,构筑从机会到变现的端到端全流程解决方案能力,助力商业成功。
3)SSC即财经共享组织。不仅有服务功能,还有监控责任,监控重于服务,监控融于服务。保证数据真实、可靠,跟所有业务管理组织脱钩。中央集权,向下扎到根。坚定不移地推行流程管理,坚持在流程中实行全面监控,敢于揭露问题并推动改进。也是公司的"大坝"。
很多公司还会设立成本委员会,统一思想、统一决策、统一行动。站在整个公司的视角看降本,实现企业整体的降本增效,避免出现前文讲到的部分最优而非整体最优的困境。
正所谓:
组织降本有妙招,三个面向要记牢。
现场神灵不骗人,绝不让你薅羊毛。
(注:"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经验总结)
总结下,降本,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有哪些本?降哪些本?如何降本?
掌握三大核心要点:
1.抓住成本的主要矛盾(有哪些本?降哪些本)
2.打造基于端到端流程的全价值链降本能力(如何降本);
3.构筑运作高效、三个面向的流程化组织(如何降本)。
1回答有哪些本、降哪些本,2和3回答如何降本。
正所谓:
降本增效腦壳疼,紧抓大头不放松。
端到端来价值链,三个面向组织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