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三个女孩的春节消费账:有人提前一个月准备送礼,有人不回家过年立省一万,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莹岭
趁着春节假期,在外工作的人们陆续返乡,是一年中难得的团圆时刻。
不过,不少人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阖家欢乐,惊的是走了一圈亲戚,仔细一算,红包至少 1 万。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算不明白 " 春节账 " 的人们开始倾诉苦恼:有的人新婚燕尔,负担双倍的人情开销,提前一个月准备送礼清单;有的人的工作生活一团糟,但为了维持体面,硬着头皮准备红包。
今年,有的人选择不回家,比起向亲人证明,不如把更好的留给自己。
回家过年花销有何变化?过年有何 " 甜蜜的负担 "?过年送出的红包、礼物意味着什么?这个春节假期,时代周报和三位女孩对话,聊聊她们的过年开销。
图源:图虫创意
姜黎:今年回老家,就带几件衣服
往年回家,我会给 80 岁的父亲带几条好烟、两瓶好酒、几罐好茶,还会带点广东特产,把箱子塞得满满当当,但今年,和我一起回家的只有几件自己的换洗衣服。
我今年 38 岁,在广东工作,家在山东农村。每到过年,回家就像我的 " 钱包收割机 ":光来回机票就要花掉 3500 左右——本打算坐高铁能省点钱,但看到暴雪天气导致许多高铁大面积晚点,还是不得不换成了飞机。
图源:图虫创意
回家过年,红包是花销的大头。光发红包,就要花掉五六千。给父母一人一千,还有姐姐弟弟的 5 个孩子,上小学的、用钱地方不多的孩子就发 300,上大学的孩子给 800。我没有结婚生子,这些红包是 " 收不回来 " 的。
还有一些零散的花销,是串门走亲戚的礼品。不管去谁家串门,总要买点水果、酒水、坚果,花掉 1000 元,给关系好的同学还要再带点广东特产,和精致一点的礼品,这又花掉 1000 元。
总体算下来,今年回家大约开销 15000 元左右,快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对于今年过年回家在金钱上的压力,我的感知格外明显。
2023 年,我的妈妈患病,从老家到广州来看病,加上住院、做手术、请营养师、来回机票,前前后后各项开支,即使已经报销了一部分,我还是花掉了 10 万元。
本来想着年终奖能帮补一下。没想到,年终奖 " 悄无声息 " 地停了。综合起来,今年过年确实会比往年拮据。
碍于手头紧,我本想不回家过年,但又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希望能多陪陪父母。
所以,今年过年我尽可能地追求 " 性价比 ",以前每年会给姐姐弟弟的孩子们买很多零食、会给爸爸带一些烟酒茶。这些开销我都省下来了,在挑选年货时,也尽量买一些实惠的,比以前对价格敏感多了。
其实,过年回家送礼、发红包,不是为了面子,也不是为了炫耀我在外地 " 过得好 ",只是纯粹地想让过年更有仪式感,让年味更浓,让让老人孩子们都开心。
要说过年有什么烦恼,可能就是钱太少了。
江静:不如一个人,留在杭州出租屋
今年春节,我一个人留在杭州的出租屋,也不回家过年了。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还是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样正常上下班。晚上,像平时的休息日一样,看看电视、看看春晚、和父母视频,再买点好吃的犒劳自己,这就是今年一个人的除夕夜,普通又特别。
我今年 27 岁,在杭州工作,家在四川南充。今年是我工作后过的第 5 个年,也是除了 2022 年,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在外过年。
选择不回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年花销太大,回去几天,就花掉一万左右,年终奖拿到手还没捂热就没了,如果我自己留着花,能做很多想做的事。去年,我和男朋友一起用攒下来的 60 万在杭州郊区付了首付买了个小房子。现在,每个月还要一起还 7000 元的房贷。
更重要的是,家乡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家乡了。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现在他们不在了。和父母的话题不多,和老家的朋友也很少联系。
上周到成都出差时,见过爸爸,和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他同意了。
我算过一笔账:回家过年,交通费就要 3000 多块,杭州、四川来回机票 2800 元,转高铁来回 240 元;过年前两天给家里置办年货大概要花 2000 多。
开销大头还是孝敬老人和包红包,给父母外婆一共 3000 块,亲戚小孩包红包一共 2000 块,高中的弟弟妹妹我会给 500 块,上小学的我给 300 块;和朋友要花掉 1000 多块。最后才是自己,买个新年 " 战袍 ",烫个新发型,一套下来也要 1000 多。
1 万多块钱,不知不觉就花光了," 衣锦还乡 " 只是表面,只有自己知道其中心酸。
" 红包越大,面子越大 ",一些亲戚的攀比心理也让我觉得窒息。
家里有许多跟我同龄的兄弟姐妹,在广东、成都、杭州工作。每到过年,家乡就会变成 " 名利场 ",亲戚们会就自动开始给我们 " 排名 ",从给的红包大小,到打听我们每个月赚了多少。三句离不开钱,四句走不出结婚,接下来就是 " 要懂事 "" 你看看别人 "。
今年 3 月,我报考了化妆师证和互联网营销师证,有两场考试,刚好 8 天的假期可以让我好好学习、提升自己,逼自己自律。
回家过年,既提供不了情绪价值,更没有经济收益。比起这些,一个人在外过年只是少了一顿热闹的饭,我觉得自由、自在,并不觉得凄凉。
之之:提前一个月准备,至少 2.2 万
今年我 29 岁,这是我结婚后过的第一个年," 小孩子最期待过年,大人觉得又费钱又麻烦 ",在身份的转变后,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我在广东深圳工作,家在惠州。在广东,红包是结婚之后才需要发,结婚之前,无论是多大年纪、工作多少年,都一律还是可以收红包的 " 孩子 "。今年,轮到自己发红包了,一算才知道过年有这么多花销。
我和对象家的孩子都多,给小辈的红包我预留了 30 个,每人 100,总共 3000 元。在广东,图好意头,还预留了一些给保安、服务员的小 " 利是 ",预留了 600 元。
大头是孝敬长辈的红包,双方父母一人两千,共 8000 元,老人一人一千,共 4000 元,总共一万两千元。
其他的就是给双方亲戚的百年礼,准备了一些苹果、车厘子、巧克力、酒水、中老年奶粉花了 5000 多。
零零总总加起来,这个年要花去两万两千元。即使再努力地控制数目,尽量追求 " 性价比 ",但数额算出来还是有点惊讶的。
之之的过年花销计划,受访者供图
拜年是让我比较头疼的事。以前跟着父母去给长辈拜年,我只需要帮忙提提东西,但这次,从拜访的长辈名单,到送什么礼品,到拜访长辈的顺序,提前和长辈约时间,都要我和对象自己来安排。
为了不出岔子,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在社交平台上查找过年送礼攻略,甚至还亲自发帖询问过年应该给父母多少红包。礼物买贵了,怕花销太大,买便宜了,又怕送的礼品拿不出手。
此外,我们也生怕漏掉了应该拜访的长辈,也怕没有把顺序安排好,让一些长辈觉得 " 不被重视 "。但事实上,长辈不会太在意被拜访的先后顺序,或许是我们自己第一次拜年,神经太紧绷了。
和从外地回家过年年轻人比起来,我们的压力可能会小一些,我们和家里人的关系也比较好,很少攀比礼物谁送得多、谁送得少,也不是为了在亲人面前维持 " 体面 "。
但是,今年我还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一是不适应自己的角色,二是想给对方亲戚留下好印象,三是想让我的父母、亲戚觉得我过得好,不要为我担心。
2023 年年底,我被裁员了,原本月薪近两万的工作,换来了一笔六七万元的赔偿金,我安慰自己,这是我自己的 " 年终奖 "。整个十二月、一月,我都在找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我决定 2024 年要自己创业,和朋友一起做品牌营销的业务。
虽然父母嘴上没说,但我看得出他们对我的担心。不管是结婚,还是失业,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那个需要照顾的孩子。" 回南天来了,一定要关好窗哦!" 仅仅是这样的小事,他们也会专门打几次视频来叮嘱我。
今年过年,我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我们其实过得挺好的,我们也长大了,可以撑起一个自己的小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