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在上海买的二手房,大概都是多少屋齡,欢迎阅读。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ONCE,题图来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上海二手房市场老房占比大,供需不平衡。
• 60% 以上成交屋齡在 15~35 年之间
• 市区老房子供大于求,价格低
• 次新房成交快,但供应少
上海这座城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标签,叫:一半繁华一半烟火。
的确,它既有历经超强台风也平安无事的超高层地标建筑,也有家长里短的上海里弄。但是真正走在市区街头,体感上出镜率更高的,还是这样的老房子。
这既是这座城市城镇化发展的遗留产物,也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种底色。
上海的老房子确实很多,我们也曾经在《没想到房子老龄化的程度会这么严重》这篇文章中研究过,上海是全国拥有老房子最多的城市。
在 2020 年的时候,上海就有一半的房子屋齡在 20 年以上。这样大的存量,在上海的二手房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今天,就让我们再聚焦一点,看看在上海二手房成交市场上,大家都在买什么屋齡的房子。
一、60% 以上成交的二手房屋齡在 15~35 年
这个数据不是来自某一年,而是上海 2020 年至今的每一年。
首先我去查了上海 2020 年至今二手房的成交数据,得到的结果很明显。
最近 5 年二手房成交超过 32% 都是屋齡段是在 25~35 年的老房子。
这个屋齡段的二手房成交占比最多,也符合我们之前统计的上海一半的房子建成在 2000 年之前这个结果
成交量排第二的是 15~25 年屋齡的二手房,占比超过 30%,稍逊第一。这意味着整个二手房市场成交的房子,几乎60% 以上的屋齡都在 15~35 年。
这 20 年的确是上海高速发展的一段时间,上海的常住人口从 1283 万涨到 2303 万,几乎涨了一倍。对住房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所以这 20 年建成的房子数量激增。
1990 年开始开发浦东,2000 年提出 " 一城九镇 ",随后陆续规划 " 五大新城 "。
上海城市格局在这 20 年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具体到每个区,成交二手房的屋齡当然也会有差异。
不用看数据也能猜到,肯定是市区老屋齡的二手房多,五大新城次新房多,但是差异到底有多少?
我们把上海市各个区近 5 年的二手房成交情况做了对比,抛开人口最大的浦东,最远的崇明等几个区,选取市区黄浦、杨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徐汇 7 个区,和五大新城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各自的二手房成交情况做个对比。
把数据拉到 5 年以内的次新房和 35~45 年屋齡的二手房这两个维度,来看看对比结果。
差异是不是非常明显?
市区徐汇、杨浦、普陀三个区 35~45 年屋齡的二手房成交都超过 10%。
还要特别提一下虹口,占据上海市 0.37% 的土地面积,却承担了 35~45 年屋齡二手房成交的 6.82%。
市区老房子绝对的多也不足为奇,毕竟杨浦区作为上海老工业硬核区、徐汇拥有超 6 成的老公家宿舍,还有普陀、虹口曾经轰轰烈烈建设的工人新村。
但市区的 5 年次新房成交就不够看了。不足 10%,其实并非成交不够,很可能市场上市区的次新房就很少。
另一边的五大新城则是不负众望,5 年内成交的次新房占据了市场的几乎一半。而五大新城 35~45 年屋齡的成交才占 6%,同样也是因为市场上五大新城这个屋齡的老房子就很少。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我们关注各个区成交屋齡,其实是为了引出下一个问题:这些老房子都在卖出什么样的价格?
于是我又统计今年以来不同屋齡二手房成交的总价段分布,我把几个重点标红了。
总的来说,二手房总价在300 万以下的成交还是主流,但也有细微差别。
比如对于屋齡 5 年内的次新房来说,很惊喜的是主力总价段提升到了 300 万~500 万,500 万~800 万的成交也不在少数。甚至总价在 2000 万以上的成交,也是所有屋齡段中最多的。而随着屋齡的增加,300 万以下的成交占比越来越多。
35 年屋齡以上的二手房,超过一半的成交都是在 300 万以下,这个占比是一骑绝尘。这其中,35~45 年屋齡的二手房成交在小总价段的最多,62.66% 都在 300 万以下。
好,回看刚才对不同区網域的分析,不难推测,很多老房子可能位于不错的位置,但是因为屋齡太老而卖不出一个好价格。只看成交结果还不够,当我们把市场供应端和成交结合一起看的时候,这个困境表现得更明显。
二、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供大于求最明显
存量市场,供大于求是肯定的,但是哪个屋齡段的房子供应最多。
或者换句话说,哪个屋齡段的房子最不好卖。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数据,只看挂牌和成交已经比较清楚了,15~35 年屋齡的房子供应量明显很大,再看下挂牌套数减去成交套数的差值会更明显。
5 年以内的次新房挂牌和成交差值最少,很可能这类房子是好卖的,而 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差值最多。
原本我以为会出现,屋齡越大的二手房越不好卖,也就是越容易出现供大于求。
事实是,由于 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供应占比绝对多,几乎占到每年挂牌总量的 70% 左右。
导致,市场上 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成交量虽然还不错,但是太大的供应量让这个屋齡段的二手房明显供大于求。
换句话说,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很可能是最不好卖的。而市场需求正在向次新房倾斜,这种倾向也体现在成交周期上。
我选择了杨浦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屋齡在 10 年内和屋齡在 20 年以上的二手房,看看他们的成交周期。
数据整理自:链家
20 年屋齡以上的老房子成交周期普遍在 120 天以上,而 10 年内的次新房相比之下成交周期则缩短很多。甚至还看到阳光城 · 檀悦 101 有一个成交周期 6 天的记录。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又进一步牵扯出下一个问题,关于老房子的存量。
三、上海的老房子存量到底有多少
关于二手房市场的存量,目前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从 2020 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在《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将各地区按住房建成时间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做了统计,我们也因此得到这份关于上海老房子的数据。
上海15~35 年屋齡的老房子存量是最多的,这也解释了 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明明成交占比也是最多的,为什么供应端还是最多的。
因为存量足够大。
而截止到 2020 年,上海市在 2015 年以后建成的次新房还是非常少的一个占比,只有 8.31%。
换句话说,在 2020 年,上海每十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家庭能住在 10 年屋齡的次新房里,让我们再关注一下这些存量老房子的户均面积。
会发现,存量房占比最多的那段时间,也就是 1980~2009 年这近三十年,也是户均面积增长最快的三十年。
这也不难理解,这三十年的飞速发展,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体感。
1988 年,正好是住宅商品化的开始的一年,此后的十年整个上海增加了 25 万套以上的住宅。
2000~2009 年,浦东飞速发展,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并且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大建设。
这十年上海的住宅市场也发展到一个感人的高度,住宅量超过 26 万套,户均面积也超过 90 平。
而在 2006 年,7090 政策的出台,很快影响到后续新房的户配。紧接着在 2010~2014 年,户均面积已经下降到 80 多平。
为什么要去研究存量?其实是反过来更全面地看市场。
在今年这些粗略统计的数据背后,是71 万多套的存量。
这些老房子不会消失,只会随着时间变得更老。
四、回顾一下关于上海老屋齡的二手房
1. 最近 5 年,60% 以上成交的二手房屋齡都在 15~35 年。
2. 市区 7 个区 35~45 年屋齡的老房子成交能占 64%,五大新城 5 年内的次新房占比达 49%。
3. 次新二手房总价段更丰富,而屋齡越老的二手房,300 万以下总价的成交占比越来越多。
4. 15~35 年屋齡的二手房,存量最多,供大于求的情况也最明显。
5. 次新房成交周期比 20 年屋齡以上老房子成交周期短得多。
于是,我们看到上海这座城市从很早就开始通过美丽家园、家装电梯工程让老房子的居住环境更舒适。
每条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线头,因为有太多存量的老房子,市场对改善居住的需求一直是没有被满足的。
很幸运的是,我们也能看到今年的政策调整中,中小套型的面积限制,从 90 至 100㎡放大到了 100 至 120㎡,将来会有更大的空间给到改善户型。
相信未来关于改善的市场,将会进一步完善。